分享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0名小小观察员持证“上岗”,覆盖18个乡镇(街道)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4-06-19 17:52:54

“缙”创友好 童享未来

为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声音,保障儿童表达权和参与权,全域推进缙云县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今年来,丽水市缙云县妇联以成立各乡镇(街道)儿童友好观察团为“小切口”,通过“一米高度看缙云”,为孩子们提供展现想法、参与社会的“大舞台”,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缙云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领域,让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了推进各乡镇(街道)儿童友好观察团全覆盖,县妇联召开乡镇(街道)妇联主席会议,对相关事宜进行部署,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令。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挥主导作用,集结妇联、学校及相关部门力量,共同举办成员招募、选拔面试、成立仪式等,目前已成立儿童友好观察团22个,吸纳儿童200余名,达到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

五云街道探索“儿童参与+社区联动+共建共享”资源整合方式,将儿童友好融入现代社区建设,在北门、五里牌、西桥、朝晖、金梅亭等五个社区成立儿童友好观察团;东渡镇、方溪乡整合学生资源,联合成立“南城儿童友好观察团”,联合开展“一米高度看南城”系列活动。每个儿童友好观察团由儿童观察员、辅导员和专家顾问组成,成立仪式上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妇联主席、学校校长为每位成员颁发聘书,满满的仪式感给了孩子们暖心的归属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当被赋予更多参与城乡发展的机会,胡源乡将构建平台,搭建桥梁,帮助观察团开展互动式培训、参与式调研、常规议事、村庄建设提建议等实践活动。”胡源乡党委书记徐佳佳表示。

为培养儿童作为城市小主人的责任感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各乡镇(街道)纷纷组织开展儿童议事交流、社会治理实践等活动,各位“小主人”“小当家”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儿童友好观察团这个平台尽情展示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他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呼吁大家共同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关注文化教育发展,期望增设更多儿童活动场所与设施;还关注公共服务优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的“金点子”。

“我来自厚仁村,我觉得我们村的公共娱乐设施比较少,我希望可以在村里建设一个篮球场……”“我希望壶镇能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同时设立儿童阅读专区,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我建议壶镇能多规划一些停车位,解决镇区内交通拥挤的现状……”在各乡镇(街道)“儿童议事会”活动现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勾勒出自己心目中儿童友好城市的模样。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您听我说……”为引导儿童从小参与社会治理,双溪口乡妇联组织儿童友好观察团举办反诈反邪故事会,孩子们踊跃登台,当起“小小平安宣讲员”,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

西桥社区、五里牌社区、东渡镇、东方镇等地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儿童友好观察团开展“小小垃圾分类宣传员”“小小绿道美容师”“小小交通安全观察员”等志愿服务活动。

新建镇、舒洪镇、壶镇镇、七里乡、石笕乡妇联组织观察团开展模拟法庭、参观交警队、锯床博物馆、“3D打印”、“趣”挖土豆等活动,通过各种职业体验和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

“从小就听爸爸妈妈说锯床是壶镇的传统产业,在壶镇工业发展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讲解和实物展示,我对壶镇的工业发展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希望将来我也能成长为一个对家乡发展有用的人。”壶镇镇儿童友好观察团的吕同学在参观完锯床博物馆后表示。

缙云县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各乡镇(街道)充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组织儿童友好观察团开展各具特色的研学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不一样的精彩童年。

“缙云爽面选用的就是我们手里的优质908小麦品种……”“收割时要一把抓住麦秆,下手准,镰要快……”舒洪镇儿童友好观察团的辅导员一边向孩子们介绍小麦品种,一边演示收割技巧。随后,观察团成员们化身小农夫撸起袖子、手持镰刀,踏入金色的海洋,体验割麦的辛劳与乐趣。

胡源乡妇联组织儿童友好观察团走进章氏宗祠红妆婚嫁馆,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先后参观了宋代婚服婚品展示区、中华传统婚嫁习俗文化展示区、中式婚礼工具陈列区,深入体验中国优秀传统婚俗文化的魅力,并就如何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讨论。

三溪乡妇联举办“多彩三溪”创意体验活动、“童游三溪 趣会六一”等活动,组织观察团成员参观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三溪数字馆、红色旅游接待中心、茭鸭共生馆等地,喜看家乡新变化,寻访乡村振兴路。“这些活动很有趣,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也加深了我们对家乡发展与变迁的认识。”三溪乡儿童友好观察团成员应庭说道。

前路乡妇联组织儿童友好观察团举办“村企携手 我在前路有群鸭”麻鸭放养活动。观察团的成员们根据茭白长势分批将麻鸭被投放到“茭鸭共生”核心示范区,现场感受“茭鸭共生”农遗文化,茭田中麻鸭嬉戏、茭叶摇曳,茭白田里清波涟漪、鸭鸣声水流声和鸣,构筑出一幅自然和谐的“茭鸭共生”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