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离婚,让笑容取代曾经的泪水
河南省妇联的工作人员收到被救助者送来的锦旗
一封求助信,敲开娘家门
2008年4月的一天,河南省妇联权益部收到一封从江苏寄来的求救信。写信人名叫陈丽华,是河南许昌市人。
1980年出生的陈丽华,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亲戚朋友眼中的乖乖女。由于性格很好强,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要做得最好。1997年,她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工作。2003年升任主管后,她被公司派往越南工作,工资也有几倍的增长。
2004年,陈丽华回老家休假期间,经朋友介绍,她结识了在河南打工的四川人关建明。介绍人说,关建明的父亲是做房地产生意的,叔叔是工程师,家庭经济实力雄厚。但经过一年的电话和网上交流,陈丽华才了解到,关建明的父亲是依靠打短工维持生计,而关建明也只是在小区当保安。虽然关建明的条件与当初介绍人说的有很大的不同,但关建明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能说会道,陈丽华觉得他将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因此幻想着只要通过两人的努力,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于是,2005年底两人结婚了。
结婚之后,陈丽华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婚后第二天,由于陈丽华没有经过关建明的同意,就去了妹妹家,还捎去一些花生和糖果,结果回家后就被关建明痛打了一顿。虽然打得不是很严重,但关建明的所作所为已经伤透了陈丽华的心。陈丽华开始后悔结婚,但她又是个要面子的人,于是就忍了下来。
婚假结束后,陈丽华回到越南工作。可是还不到一个月,关建明就告诉她,自己被检查出不能生育,要求陈丽华马上赶回来。刚休完婚假,所以请假不容易,关建明就天天打电话威胁陈丽华,说她如果不马上回家,三天之内就会杀掉陈丽华的家人,之后再到越南要陈丽华的命。
由于担心家人的安危,陈丽华最终还是请假回了家。但也正因为此事,她与丈夫的关系在公司里传得沸沸扬扬,陈丽华觉得很丢脸,就把越南的工作给辞掉了。
事情好不容易平息下来,但没过多久,关建明不劳而获的恶习逐渐显露。婚后,关建明不再外出找工作,所有开支全部依靠陈丽华。不到一年的时间,关建明就花光了陈丽华所有的积蓄。而且他稍有不顺心,便对陈丽华拳脚相加,家庭暴力不断升级。
陈丽华实在忍无可忍,就向关建明提出离婚,没想到关建明这次竟然害怕了,因为如果离婚,他将失去生活的来源。此外,他没有生育的能力,如果陈丽华与她离婚后,将这件事情传到别人的耳朵里,他感觉很丢脸。之后,关建明对陈丽华看得更紧了,只要陈丽华与男性来往,关建明就认为他们有暧昧关系。如果陈丽华与女友通电话,关建明就怀疑陈丽华在讲他的坏话。渐渐地,关建明不允许她与任何人来往,包括兄弟姐妹。陈丽华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到了2006年,关建明更加变态地折磨陈丽华,收走了她的身份证、护照和结婚证,并威胁陈丽华说,如果不听他的话,会不惜一切代价毁了陈丽华的一生,让她生不如死。陈丽华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她多次动过杀死关建明的念头,也想过与关建明同归于尽。
2007年7月,忍无可忍的陈丽华向妹夫借了500元去了北京,先后辗转到几个城市躲藏。关建明先是登报寻找,后又威胁要杀死她的家人。
陈丽华如惊弓之鸟,被追杀的噩梦一直萦绕在脑海中,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极度恐惧中她想到了娘家人——妇联,所以写了一封长长的求救信。她说,请妇联的领导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她的家人,帮助她这个在魔爪下痛苦挣扎的女人。
妇联伸援手,为不幸女人支招
河南省妇联权益部的负责人看到这封信后,立即拨通了陈丽华的电话。从陈丽华条理不清的讲述中,负责人感到,目前陈丽华最需要的是心理方面的帮助。于是负责人建议,先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她进行交流。听说妇联的维权志愿者能为她提供心理辅导,陈丽华起初感到有些意外,但还是欣然地接受了。
于是,权益部负责人就将陈丽华的信转交给省妇联巾帼维权志愿者、婚姻家庭咨询师刘金洋,请他与陈丽华做进一步的沟通。
谈到陈丽华,如今仍在妇联做义工的刘金洋告诉记者:“与陈丽华交流后,可以明显感到,由于长期忍受家庭暴力,她的内心非常痛苦,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
起初,陈丽华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但在刘金洋的疏导下,她的情绪渐渐恢复了平静。经过几个小时的交谈,刘金洋了解到,目前陈丽华很想与关建明解除婚姻关系。
随后,权益部负责人将陈丽华的情况向河南省妇联的领导作了汇报,省妇联领导对救助陈丽华一事非常重视,当即表态:一定要为陈丽华争取专业的法律援助,帮助她走出困境。
由于陈丽华一直漂泊在外不敢回家,关建明的户口又在四川,要解除两人的婚姻关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省妇联成立了由妇联工作人员、心理志愿者和律师志愿者组成的维权救助小组,研究下一步的救助方案。
解除婚姻关系,对于户口同处一地的夫妻来说,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但对于陈丽华来说,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对于户口不在同一地的夫妻来说,如果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的做法是“原告就被告”。也就是说,陈丽华要起诉离婚,她作为原告,就应当到被告关建明户口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但妇联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如果到关建明老家的法院起诉离婚,对陈丽华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
于是,律师志愿者又指出另外一条路:如果能够从关建明的户口所在地开出一份证明,证明他已经离开四川,并且外出打工一年以上的时间,那么陈丽华拿到这份证明后,就可以回到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向当地的法院起诉离婚。
救助方案确定后,河南省妇联及时向全国妇联权益部进行了汇报,希望通过全国妇联,让四川省妇联和当地政府出面,帮助协调有关部门并出具关建明外出打工的证明。
不巧的是,当时正赶上汶川地震刚刚发生,许多妇联的工作人员正忙于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工作。但是在全国妇联权益部的积极协调下,四川省妇联也开始行动,克服非常时期的困难,及时给予了河南省妇联最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2008年6月,四川省妇联通过特快专递,将证明送到河南省妇联工作人员的手中。
在妇联举办的活动中,刘金洋为妇女提供法律帮助
驱散阴霾,人生重新开始
2008年6月,陈丽华从打工地江苏赶回河南。满脸憔悴的陈丽华推开省妇联的大门,面对娘家人她泪流满面。权益部工作人员把陈丽华搂在怀里,轻声地说:“别哭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的。”
为了让陈丽华的情绪恢复平静,她被暂时送到救助站,经过短暂的适应后,她的心情好了很多。可是好心情没有停留太长时间,情况又突然出现了逆转。
由于陈丽华的身份证、护照和结婚证都被关建明藏了起来,没有证件法院无法受理。为此,河南省妇联联系了陈丽华老家的公安局,希望他们能够出具介绍信,证明陈丽华的身份和所处的境遇。
电话打通后,没想到,公安局给出的答复是:为了不引起关建明的过激行为,让陈丽华暂缓一段时间后,再协助她办理各种手续。
原来,关建明早在几个月前,就去过陈丽华的老家,并威胁她的家人说,如果不说出她的下落,就会伤害她的家人。就在几天前,关建明还打电话到公安局,扬言已经买到了枪支,如果找不到陈丽华,就会对她的家人采取行动。
得知这一消息,妇联维权救助小组的工作人员立刻动身去了陈丽华的老家,并多次与公安局协调,向公安局的干警讲述陈丽华的不幸遭遇,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帮助。
妇联工作人员的真诚最终打动了公安局的干警,由于当时正值奥运前夕,为了防止危险的发生,公安局多次安排警察在陈丽华家门口巡逻。在保证陈丽华家人安全的前提下,公安局协助妇联给陈丽华办理了各种手续和证明。2008年8月,陈丽华来到法院起诉离婚。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痛苦生活之后,陈丽华终于盼来了法院的离婚判决。在她人生最为无助和最艰难的时刻,“娘家人”向她伸出了温暖之手,帮助她挣脱了不幸婚姻的枷锁。
虽然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但妇联的工作人员对陈丽华的帮助还没有结束。刘金洋告诉记者说,自陈丽华结婚那天起,她的家人就时常受到关建明的威胁和骚扰,她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紧张。离婚后,当她赶回家与父母团聚时,她的突然出现并没有受到父母的欢迎。为此,陈丽华感到很痛苦。
为了消除双方的隔阂,刘金洋曾多次探访陈丽华的父母。当从刘金洋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和不如意时,陈丽华的父母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在刘金洋的协调下,陈丽华与父母之间,解开了彼此的心结。
2009年4月,陈丽华把写有“妇女权益的守护神”的锦旗送到河南省妇联。这时的她,泪水已经变成了笑容,她打算继续外出打工,开始新的生活。临走时,陈丽华还告诉妇联的工作人员,如今她与家人的关系又恢复到了以前的和睦状态,为了这些爱自己的人,她要更加快乐地生活。
(为尊重当事人,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