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友好家园,给孩子一个温暖港湾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李晶
妇联直播间 2014-01-26 14:50:00

5·12汶川地震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开始联合创建“儿童友好家园”,并逐步向全国推广。2012年,苏州市有三个社区成为了儿童友好家园的试点社区。在各级妇联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服务机构,成为了许多孩子的温暖港湾。
 
谢建红   苏州市妇联主席
 
贴心关怀,让自闭女孩走出孤独
16岁的方晓娅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正在上高中。小学二年级时,她跟随父母从老家来到苏州,在一所民办小学里念书。
方爸爸没有固定的工作,每天骑着三轮车到处收废品。那份微薄的收入是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
刚到苏州的那几年,每到假期方晓娅就一个人躲在家里,只有一台破旧的电视机相伴,很少跟别人交流,甚至渐渐产生了自闭倾向。方爸爸和方妈妈整日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注意,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变化。
因为觉得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女儿不方便,有一年暑假快结束时,方晓娅的父母想把她送回老家上学。方晓娅不愿意,哭闹着要留在爸妈身边。夫妻俩没有办法,就佯装答应,可等女儿睡着了,他们还是把她送上了回安徽的火车。不知哭闹了多少次,方晓娅才又被父母接到了苏州。
2012年,苏州市妇联在胥江街道的潼泾社区建立了“儿童友好家园”。这个地区有很多被称为“新苏州人”的外来人员。由于工作忙,他们大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困难、需求和兴趣关注不够,所以在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上存在缺失。方晓娅也因此进入了妇联的视野。
第一次来到儿童友好家园时,方晓娅沉默又腼腆。
工作人员花了很多时间关注方晓娅。为了除去她内心的“屏障”,大家主动接近她,跟她聊天,陪她学习。因为长期孤独自闭,起初方晓娅并不适应这种关注,不是不喜欢,而是不敢相信有人会如此关心她,所以有意与大家保持距离。
透过方晓娅表面的“排斥”,工作人员看到了她心底对爱和陪伴的渴望。所以即便她做出一些回避的行为,大家还是找各种机会主动接近她,教她讲苏州话,带她学陶艺、做手工。
儿童友好家园里开设了各种兴趣班,老师都是社区的志愿者,有些是非常有经验的教师。
在他们的帮助下,方晓娅接触到了一些从前没有学过的东西,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而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辅导团队,更是在情感和心理上给了她很大的关心、安慰和支持。
时间一天天过去,方晓娅的防备也一点点减少。为了调动她的积极性,工作人员特意安排她带领年纪小的孩子参加活动,希望以此来鼓励她跟人交流。
这种做法激发了方晓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她不仅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们互动,后来还成了能组织活动的“孩子王”。
如今,方晓娅已经从忧郁自闭的小女孩变成了活泼自信的大姑娘,就像一只勇敢的小候鸟,终于飞越寒冬,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
孩子们在儿童友好家园里学做蛋糕
儿童友好家园的社工和志愿者教孩子们制作摩天轮
用心帮助,为了特殊儿童
8岁的华天祺是和妈妈袁红霞一起来到位于苏州市沧浪新城社区服务中心的儿童友好家园的。
初来时,华天祺并没有被环境和小伙伴吸引,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玩,不说话不理人。负责接待的妇联干部敏锐地觉察到,他的行为举止有些特别,袁红霞的神色表情中则有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设置在儿童友好家园的心理咨询室引起了袁红霞的注意,她向工作人员咨询了很多问题,也解释了华天祺的特殊之处。
相比于其他同龄孩子,华天祺的身体发育略晚,还有轻微的肢体偏瘫,做事情很慢,动作也不协调。
袁红霞带他去看过很多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华天祺有先天性的发育障碍。其中肢体发育的缺陷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心理发育的迟缓则是人际沟通和交流障碍的起因。
为了引导孩子的心理正常发育,袁红霞咨询过专业的心理医生,也让华天祺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负担不了高额的咨询费用,不得不中途停止。后来听说妇联的儿童友好家园能够为孩子提供帮助,她就抱着尝试的态度,带着华天祺来“实地考察”。
交谈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袁红霞很重视对华天祺的教育,平时阅读了许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由于孩子有问题,她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而且因太在意,她有时甚至过于焦虑。
随着聊天的深入,袁红霞对儿童友好家园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出于信任,她主动求助,希望能请心理咨询师为华天祺进行治疗。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一听,就觉得孩子的问题不单单来自于先天发育,于是要求华天祺和爸爸妈妈一起接受咨询。
第一次面谈结束后,心理咨询师就告诉袁红霞和她丈夫,要克服孩子的心理发育障碍,除了科学正确的心理治疗,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调整。
由于工作忙,华天祺的爸爸经常不在家。虽然袁红霞一个人也可以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但亲子关系的疏远却容易带来情感缺失,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且,袁红霞夫妻的关系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他们的情绪会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孩子,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孩子都会受到影响,更何况华天祺本身就有发育障碍呢?他理解环境、消化负面情绪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原本就有欠缺,问题岂不是愈演愈烈了?
心理咨询师的分析引起了袁红霞和丈夫的重视。
为了儿子,他们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调整夫妻关系,下决心要一起努力帮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付诸了行动。
与此同时,妇联也积极走访,定期关心和了解华天祺家的情况,随时给予他们关心和指导。
有妇联、儿童友好家园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加上父母的配合,华天祺逐渐突破了自己的心理和沟通障碍,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现在他经常参与儿童友好家园组织的各种活动,越来越能融入同龄儿童的群体,还特别愿意帮助其他小朋友。不仅如此,袁红霞和丈夫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融洽和谐。对于孩子和家庭的未来,他们充满信心。
像方晓娅和华天祺这样得到妇联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承接儿童友好家园项目以来,苏州市成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服务体系与网络”领导工作小组,由政府、妇联和九家职能部门共同协作,苏州市妇联的谢建红主席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试点社区还成立了以街道办、社区成员、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儿童保护工作委员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搭建便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儿童权益保护平台,为孩子们创造更加有益的成长环境。
 
(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