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德才有温暖的家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陈晨
妇联直播间
2013-01-10 16:22:00
2012年6月,福建省妇联收到了一封特殊来信。写信的人是一位名叫陈青的法官。在信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审判中的所闻所感,呼吁父母在离婚时不要伤害孩子。以这封信为契机,福建省妇联开展了“有道德才有温暖的家”专题讨论。本刊记者采访了陈青法官以及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
离婚,请别伤害孩子

陈青 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福州市中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合议庭负责人
2012年5月,一位中年女性几乎每天都带着儿子来找我,一遍遍地向我哭诉丈夫是如何不忠,情绪激动地要求我马上判他们离婚。
她的孩子大概有十七八岁,长得干干净净的,懂事地陪在母亲身边一声不吭。
可是我注意到,每当这位母亲向我哭诉丈夫是如何道德败坏、冷酷薄情的时候,男孩就深深垂下头,眼神直直地盯着地面,放在身体两侧的手却颤抖地握成了拳头。我能看得出男孩的愤恨与羞愧。
最开始,我非常同情这位母亲。但后来我得知,她的孩子上高三了,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
我有些不解,孩子都要高考了,她居然还领着孩子跑法院。于是我劝她:你心里有苦,希望对人说,也需要孩子陪在身边度过这段痛苦时期。但你别忘了,作为母亲,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事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后来她不常来法院了,可我却经常收到他儿子的来信。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用尚显稚嫩的字体控诉父亲,把父亲出轨、家暴的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我想,如果没有母亲的叙述,他不可能写得如此详细。然而更让我心惊的是,孩子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的仇恨。
我可以想象孩子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心里非常难过。我觉得这位母亲应该学会处理好情绪,而不能总以受害者自居,要求孩子迁就她、帮助她、同情她,与她一起痛恨丈夫。更不能这样不顾及孩子的学业。
收到男孩第一封信的当晚,我也提笔写下了一封信,为的是唤起所有离婚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之所以把信交给妇联,主要是考虑相对于法院,妇联是个更为温暖亲切,也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平台。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看到发自我内心的呼吁,在离婚时顾及孩子的感受。
写完信的第二天,我把那位母亲请到法院进行了一次长谈。我问她:“你当着孩子的面,把他父亲说得那么不堪,你是否想过,你指责的人是他最亲的人,是生养他的人。你这么做让他情何以堪?在孩子面前终日以泪洗面控诉对方,虽然得到了孩子的同情,但也催生了他对父亲的恨意。你让年幼的孩子接受父亲出轨的残酷现实,于心何忍?你自身都无法承受的痛苦,为何要加到孩子身上?你大肆渲染他父亲的不忠,对他今后的恋爱、结婚是否会造成困扰?是否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我告诉她,作为母亲,一定要坚强起来,为孩子撑起一片天,不要再依靠孩子为自己撑腰、替自己分担痛苦了。
听了这番话,这位母亲沉默了很久。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坚强了许多,不再把孩子牵扯到离婚纠纷中。当她真的坐下来和丈夫协商的时候,她发现,两人之间并没有解不开的死结。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她的孩子参加了高考,顺利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于是,在夏末秋初的一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那对母子,以及孩子的父亲,一起出现在法庭门口,来签离婚调解协议。他们之间有说有笑,相处融洽,所有的仇恨、攻击都在割舍不断的亲情面前消弭于无形。看到男孩和父亲交流时发自内心的快乐笑容,我想,不论孩子当初如何恨父亲,在心底里终究是爱他的。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后来那位父亲悄悄找到我,说他对这个儿子心怀愧疚,问我该如何立遗嘱,才能把他多年经商积攒下来的财产全部留给儿子。
确实,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不赞同为了孩子勉强维持不幸福的婚姻,因为常年的争吵和冷战其实比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更大。我只是想对准备离婚的父母说,也许你们已经被婚姻折磨得精疲力竭,无暇照顾孩子,但希望你们至少做到,念在曾经相爱,尽量友好地分手,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
和离婚父母“约法三章”

程璇 心理咨询师,福建省妇联12338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
其实,离婚并不必然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我们甚至看到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双亲家庭的还要坚强、独立、懂事。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未来,取决于父母如何处理离婚这件事,以及离婚后又给了孩子多少爱。
据我们观察,发展得很好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点:母亲有着良好的社会身份和不错的收入,而且成熟、独立、开朗;父亲保持着与孩子的接触,承担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孩子知道父亲爱自己;离婚的父母彼此宽容,没有相互怨恨,双方在孩子面前维持着一种亲情;有一个和睦的亲友圈子,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叔叔等,都善意地对待孩子,关注他的成长。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即使父母离异,心理也不会出现问题。甚至由于父母对离婚这件事处理得好,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婚后忽然长大了,变得更懂事更有主见,稍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反过来关心父母,代替父亲来照料母亲。
那么,父母该怎样把离婚时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让他们继续健康成长呢?我想和离婚的父母约法三章:
首先,不要相互拆台甚至诋毁对方。离婚不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创伤,真正的创伤是夫妻两人把自己的意见、包括对对方的不满和抱怨强化给孩子,希望孩子跟自己“同仇敌忾”,从而达到向对方示威的目的。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父母展现良好的形象,如果强迫孩子去敌视一个亲人,孩子的内心就被分裂了。
第二,尽量做到婚离了,亲情还在。如果情况允许,父母可以带着孩子隔一段时间就一起聚一聚,让孩子感觉到他并没有失去父母,只是父母不在一起生活而已。同时,别忘了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保证:爸爸和妈妈对他的爱永远不会变。
第三,迅速坚强起来,不要过于依恋孩子,也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特别想提醒单身母亲: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是爱与职责的一部分。单身母亲更应该生活得积极乐观一些,善待自己、完善自己,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母亲越是这样,孩子越会健康地成长,因为母亲对生活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温暖的家

叶文振 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我一直认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营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而一个幸福的家需要夫妻双方用内在的道德自觉作支撑。道德并不是一个神圣、刻板的概念,它是每个人都可以触摸到的东西,也是支撑幸福家庭的关键。家庭关系中的道德,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同情心,是对配偶起码的尊重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有的人会觉得婚姻乏味,想到婚外找寻快乐,但如果这种快乐会带给其他家庭成员更大的不快乐,甚至造成家庭悲剧,那么一个对妻子和孩子有同情心的丈夫,是不会迈出这一步的。
同情心也让我们善待家庭成员。举个例子,看到妻子忙碌了一天,回家还要操持家务,有同情心的丈夫就会主动帮她分担一些。反之,如果丈夫没有同情心,对妻子的付出视而不见,妻子就变成了保姆,肯定会对丈夫伤心失望,夫妻间难免争吵。再举个例子,当看到夜里被争吵声惊醒、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的孩子,有同情心的父母就会考虑,以后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至少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同样,如果有同情心,父母就不会在离婚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另外,夫妻间的相互尊重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相互尊重,就不会恶语相伤、暴力相向。尊重也是一种爱的语言,它会让对方获得正能量,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在婚姻中,责任感是最重要的。它体现为自律和忠诚。有责任感的人不会轻易出轨,也不会轻言离婚。退一步说,即使婚姻不能持续下去了,那么父母对孩子还有共同的抚养责任。
当然,这些并不是经营幸福婚姻的全部。男女双方,特别是女性,还应该注意在婚姻中运用智慧、自我提升、动用所有的资源来经营婚姻。我想,有内在的道德或者说是美德作为支撑,加之经营婚姻的智慧,一个幸福的家庭就会伴随我们一生了。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