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妇联:做实打响“婆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品牌
近年来,福建省建瓯市妇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2015年起在顺阳乡际下村创新打造“婆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典型事迹共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次,得到南平市委领导的肯定,在闽北快讯交流版刊登,南平市推广,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妇联发展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于2021年5月联合出版的《为了家园更美丽——妇联组织“美丽家园”建设工作案例选编》,通过不断凝聚并引导全市巾帼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完善服务机制
市妇联坚持以“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为工作主线充分整合全市巾帼志愿者队伍资源,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婆婆妈妈”志愿服务队233只,巾帼志愿者2000余人,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构建巾帼服务体系。同时有序引导志愿服务队员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利用“婆婆妈妈”的积极性、优势特长,精准对接参与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将群众的所急所盼,年老弱势群众的扶助等纳入志愿服务的内容,指导志愿者服务活动有计划、有标识、有记录、有宣传、有成果的开展,建立完善科学的巾帼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二是拓展志愿范围,精准对接服务
深入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围绕妇女发展、家风建设、帮困扶弱、环境保护、平安建设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保障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扎实开展巾帼志愿精神宣讲“红色”普及行动、深入社区“橙色”暖心行动、帮困助弱“粉色”关爱行动、爱我建瓯“绿色”环保行动、纠纷调解“蓝色”和谐行动“五色行动”。依托“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开展“传精神、送政策”宣讲,5年来,开展各类宣讲活动7800余场,将党的方针政策、十九大精神传到千家万户,深入妇女群众心中。通过志愿服务“五色行动”,不断涌现出不同志愿服务领域的先进典型:建瓯市暖心家庭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进村入户帮困助弱,为贫困妇女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水源桃园村“桃园金姐妹”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姐妹家门口创业、就业;小松镇妇联组建“巾帼护河”接力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护河植绿”“花草认养”等活动,一点一滴扮靓家园。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妇女群众“急难愁盼”,哪里有需要,“婆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队就出现在哪里,不断完善供需精准服务。
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叫响巾帼品牌
大力传播巾帼志愿服务“新理念”,鼓励顺阳乡际下村“婆婆妈妈”志愿队的妇联执委、党员及党员家属带头亮身份、做模范,把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作为巾帼志愿的重要内容。服务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巾帼党员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精心选树巾帼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由妇联主席牵头,执委广泛发动组成的顺阳乡际下村“婆婆妈妈”志愿队由最初的12人发展壮大到覆盖全村17个区120人队伍,成就了《“一碗锅边糊,吃出乡村美”》的佳话,典型事迹共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次,得到南平市委领导的肯定,在闽北快讯交流版刊登,南平市推广,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妇联发展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于2021年5月联合出版的《为了家园更美丽——妇联组织“美丽家园”简史工作案例选编》,大幅增强妇女群体参与志愿活动自豪感,扩大巾帼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常态化运行
通过设立“爱心公益超市”、“好人榜”,弘扬志愿服务“人人皆有可为”的文明新风。小松镇穆墩村依托巾帼志愿服务驿站设立了“爱心公益超市”,按照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准、有专人管、有公示栏“六有”标准,以“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动力”为目标,打造乡村治理坚强阵地。在爱心超市内购置摆放了食用盐、纸巾、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村民们参与志愿活动、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等都可获得相应积分,兑换相应物品。将志愿者“志愿活动”变为群众“自愿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增强巾帼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