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疫线巾帼别样红——记鄂伦春自治旗人民医院援满女医疗队员
11月27日,北方已进入隆冬时节,森林草原皆进入静止状态,而一场新冠大疫却潜入边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鄂伦春旗先后派出三支医疗队,这三支医疗队中鄂伦春旗人民医院派出22名队员,其中19名是女性,在疫情一线,她们以激昂巾帼志,书写疫线别样红。 5人团队的硬核娘子军核酸采样组 5人中,只有护理部何娜仁是90后的鄂伦春族姑娘,其余4人都是70后,45岁以上,她们是医生崔丽、供应室护士长吉利辉、内镜室护士长邱海燕、副主任护师王淑贤。之所以选择了她们,是因为自疫情发生后,她们一直奋战在疫情一线,她们有高度的责任心、更有过硬的核酸采集技术。 星夜驰援,一早到达驻地,当天投入工作。此后的20多天里,她们每天6点准时起床,洗漱,穿好防护用品,7点30分整装待发,遇有紧急任务,要三点半起床,四点半准时出发,她们每天奔波忙碌在核酸采样现场,工作地点因疫情管控措施需要进行随机调整,有时在车库里,有时在公交车上,有时入户采集,有时在小区院内。数九寒冬,雪花纷飞,寒风刺骨,为每位居民采集核酸后,都要做到一人一消毒,她们的手冻的通红麻木,已经感觉不到疼痛,面屏上面都已经结冰。入户采集,从一楼爬到六楼,常常是一头汗水,由于防护服的密闭性,有时爬到一半就有种窒息感,回宾馆时衣服已经湿透。但是,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喊停,没有一个人退缩,截止目前,已采样近15000人次,她们,是最硬核的娘子军队伍。 “1”线专家强力督导与病毒竞速 13名“女兵”精心施治 隔离病毒不隔爱 孙慧新、何姣姣、张晶、贾祯祯四位年轻的内科医生,共同参与到危重病人的治疗任务中,成为内科治疗组的中坚力量。护理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于波、朱百花分配在感控消杀组,负责进区出区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监督、环境物表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用严谨的工作筑起阻隔病毒的屏障。3名护士长:郭静莉、孙忠敏、徐莹,4名护士:王杨、耿长清、侯健红、王俐卉,7人全部在隔离病房工作,用耐心与爱心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任务。 她们有着多重的身份,既是医务工作者,又是妻子、母亲、女儿。她们不惧病毒,不惧“大白”,她们克服自身的病痛,坚守岗位,可工作之余,还是有那么多牵挂,老人病了,她们无法陪伴,孩子幼小,她们不能照顾,最怕看孩子的视频,看一次哭一次。 这就是铁骨柔情的女医务工作者,她们,有着家国情怀,巾帼担当,在疫情需要时,她们义无返顾,走向危机四伏没有硝烟的战场,她们的防护服上,除了自己的名字,还有“鄂伦春”,她们以坚毅和果敢,以职业和操守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疫情散去,归期可期,满洲里,留下了一抹最靓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