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杭州积极构建儿童社会参与路径,以“一米智慧”为城市治理注入未来活力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4-09-12 15:33:49

浙江杭州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契机,聚焦创新改革,推动成立儿童观察团(组织),围绕“儿童友好 让杭城更美好”理念,以“1+3+N”模式推动儿童观察组织全方位融入城市建设,实现儿童成长与城市建设双向奔赴。浙江省杭州市儿童观察团在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与全国人大代表面对面信息获中国妇女报、杭州人大官微报道。

创立“一个”联盟开辟儿童参与公共事务新途径

成立儿童观察团组织

组建市级儿童观察团,招募70名优秀儿童代表,设立居住环境、文体场馆等七个组别,实行轮值团长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代表等组成导师团队,开展《儿童建言献策能力提升》《培养观察分析能力》等培训7场。

拓展儿童观察团联盟矩阵

全省首推儿童友好观察组织联盟,吸纳街社、学校等26家儿童友好观察团,培育“天目童话”“五义小将”等各类儿童参与组织212个,开展讨论会、实地走访等活动401场,提出意见建议500余条,有力推动19万名学生实现“午休躺睡”,717条公交“求知专线”等一批儿童友好服务。

拓宽儿童社会参与渠道

将推动儿童社会参与纳入《杭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儿童友好十条》,组织儿童参与创作杭州儿童友好城市LOGO和主题曲,参加杭州市民公园、云门公园等适儿化改造建议征集。萧山区横一村以儿童视角开展乡村建设议题获全国首档协商民主节目《我们圆桌会》深度报道。

创新“三员”模式 探索儿童助力城市治理新机制

当好“民情观察员”,社会参与有深度

在上城区杨柳郡未来社区成立全省首个儿童观察议事组织,建立“儿童发起—学校收集—社区承接—部门落实”闭环机制,联动高校、企业等力量开展各类议题讨论33项,儿童作为社区主理人向社区提出改进建议12个,成功推动健身驿站建设、儿童停车场等家门口的项目落地。

当好“民生监督员”,暖心举措有温度

探索儿童观察员参与杭州市两会、“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有效模式,在儿童代表建言献策下实现景区内增设“婴儿车专用道”、地铁全线网开展“防撞角安全提升”等儿童友好场景可感可及,建设“小伢儿停车场”175个,优化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议获杭州市青少年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一等奖。

当好“平安宣传员”,志愿服务有力度

结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儿童观察团提出“童”心协力助反诈建议,拱墅区以“大手拉小手”形式联合武林大妈走进沿街商铺进行反诈宣教,钱塘区组织“少年警校”成员在企业开展平安宣传,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平安宣传活动千余场,参与儿童2.15万人次。

创设“N进”载体 拓展儿童融入城市发展新样态

打造一批儿童沉浸式社会实践阵地

将儿童社会参与作为儿童友好基本单元建设的重要内容,累计认定市级儿童友好实践基地100个,区、县(市)“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全覆盖,儿童应急安全体验式学习场馆参与6.5万人次。西湖区儿童友好数字街区、余杭区妇儿驿站等为儿童社会参与提供适儿化体验、儿童成长空间探索等多样化实践载体。

形成一批儿童社会参与特色化品牌

关注低碳城市建设,连续两年开展“我与校长有话说”特别活动,带动杭城多所学校联合实施“校服回收计划”。保俶塔实验学校培育保实小记者品牌,开展模拟政协小小议事厅等主题实践,收集建立社区图书小站、在课间为学生提供课间餐等建议。儿童观察团定期开展“走街串巷、访博进馆”行动,绘制调查记录图,收集并落地中国动漫博物馆内增设亲子休憩和阅读桌椅、浙影时代影城打造儿童观影厅等十余项暖心建议。

开展一批儿童互助式关爱服务项目

关注同龄留守儿童,发起“对口帮扶‘乐’读共享”关爱行动,向四川广元捐赠图书400余册,助力打造流动阅读阵地。联合上海、南京共同开展“宁夏马莲渠中心学校·山村学校广播站”公益项目,累计募集物资6.2万余元,推进山村学校广播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