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环境友好 儿童友好 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2025年全国“环境友好 儿童友好”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交流会在台州举行,浙江仙居在会上作了“双好”活动优秀案例分享。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赴仙居自然教育活动场所进行实践交流。
近年来,仙居立足儿童视角,坚持儿童优先、围绕儿童成长、突出儿童需求,坚持高标准定位、全方位布局、多渠道发力,不断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环境友好 儿童友好”从一个个概念变成一项项真正落下来的设施、服务,让孩子们更可感知、可感受。
一套方案看合力共建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代表着城市的生机与未来。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的未来友好。
如何让孩子们成为城市的“小主人”,高标准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仙居的“大人们”谨记心头,一系列硬核举措高位推进。
仙居坚持儿童友好发展理念,建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工作组,编制出台《仙居县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仙居县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全力打造具有仙居辨识度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样本。
将儿童友好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在未来社区、城西走廊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中引入儿童一米视角,融入儿童友好元素,全域推进适儿化改造,把儿童友好工作与全县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儿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仙居县提出高品质城市建设,从细微处着手,在薄弱处发力,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让县城充满活力,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仙居城市建设发展的“二次迈进”
总长约3公里,流域总面积约30公顷的三桥溪是仙居城区两条河流之一。2022年,仙居县实施引水入城项目,投资约5.1亿元,建设市民休憩带项目,提升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引导城市生活回归水岸,构建水城共融、山水交织的空间格局,该项目是省内唯一的城市中心全河段可进入河道,也是台州市第一个全龄段友好型城市公园。
项目以 “全龄段友好” 为目标,将儿童活动需求纳入整体规划,采用生态型自然驳岸和防滑材料,在儿童游玩处减少硬质铺装,降低儿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慢行系统,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奔跑、骑行空间。活动场包含适合儿童的简易健身器材、二十四节气翻翻乐、小型攀岩场地、儿童沙坑等设施;色彩丰富的跑道和园林造景,通过视觉刺激提升儿童的活动兴趣。体现对儿童成长、娱乐、社交需求的重视。
“一米高度”看成长空间
秋千旁,几个小朋友正愉快地荡着秋千;跑道上,伴随着家长的加油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锻炼……周末,走进三桥溪市民休憩带,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游乐天地,孩子们在这个安全、舒适、有趣、独立的环境中自由奔跑、亲近自然。
从小处着眼,做精细文章。仙居在城区市民休憩带工程建设上大量运用乡土树种;在公园建筑、铺装、照明、给水工程中广泛使用节能材料;在岸线建设上,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以生态型自然驳岸为主,适当加以人工改造,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沿湖岸线的自然地貌和植被现状;在公园景观建设上,以植物造景为主,科学配置有特色的建筑小品,将仙居的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到各个景点,彰显了仙居的历史底蕴和自然魅力。
市民陈乐满脸笑容:“我平时喜欢户外锻炼,现在又有了新去处。”
如今的仙居,像这样专门设置的儿童空间还有很多,像儿童游乐小火车、滑滑梯、跷跷板这些童趣设施随处可见在商圈、公园、学校、街区等场所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在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少儿科普性场馆里添置一米视角导览图、小脚丫路指引牌等儿童友好元素,目前已成功培育30个儿童友好单元、22个亲子研学基地;建成151个儿童之家、4个口袋公园;改造提升23条儿童上学道路,持续运行儿童友好公交专线12条。
“我们从细微处着手,聚焦儿童成长需求,设置哪些儿童游乐设施、选用哪些树木品种、游园道路材质如何选择等,都充分考虑了孩子们对公园的美好期待。此外,还设计制作了全县儿童友好研学地图和“童心坐标”神仙居板块儿童友好点位地图,方便市民和游客朋友们携童出游。”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空间为孩子们打开,仙居这座城市正以俯身倾听的姿势,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去采纳孩子们的建议,让儿童友好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城市的温暖底色。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已从理念变为全面铺开的实景。
一个品牌看民生保障
“吃饭啦,快去那边洗手!”这是每个周末都会发生在下各“东篱之家”的一幕,正在做功课的十余名孩子听到王雪娟的呼唤,像小鸟一样从里屋飞了出来,排队洗干净手后,开始到厨房的大圆桌前围坐好吃午饭。
2004年,下各镇路北村的王雪娟创办了仙居县首家专门关注留守儿童的机构成为当地还专门最热闹的地方,2010年正式定名为“东篱之家”,专门为留守儿童提供食宿和教育帮助,2019年,正式注册成为“东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篱之家”已被打造成为了仙居县儿童友好的特色品牌。
这个占地面积为室外空地340平方的农家小院,通过志愿服务及情感关怀,20年走出30多名大学生,有的成为老师、军人、有的还成为研究生。在改善留守儿童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灵成长,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引领留守儿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与此同时,仙居县实施留守驿站(东篱之家孵化站)项目;服务对象从留守儿童扩大到“三留”人员,服务主体从王雪娟扩大到全县妇女,将“东篱”小爱化为社会大爱。
为全县儿童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有效的社会服务,在全县范围内孵化“东篱之家”,县妇联特推出“爱心驿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整合妇儿阵地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在各乡镇选择1处阵地进行“爱心驿家”培育。全县通过重点打造、面上铺开的方式,每年打造一批“爱心驿家”,并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大提升、三年全覆盖”的要求逐年推进,串点成线连片密织儿童关爱网络,形成各部门协调,“三支队伍”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国资+民资”共投的志愿服务品牌成果,进一步增强“温暖仙居”志愿服务的传播力和服务力。创始人王雪娟先后获评全国“十大爱心杰出人物”、浙江“最美女性”提名奖等诸多荣誉称号。2025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目前,仙居县以“东篱之家”为依托,全面启动“爱心驿家”儿童关爱工程,通过空间打造、惠童暖心、团队牵手、资金筑梦四大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在全县20个乡镇孵化“东篱之家”,推动巾帼三支队伍、“木兰妈妈”与留守儿童应结尽结。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000余场,服务全县儿童4万余人次。此外,持续推进妇儿驿站和“焕新·家”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91家妇儿驿站建设任务,为45户困境儿童落实“焕新·家”学居环境改造。
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中国儿童中心“双好”平台,创新开展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培育具备良好 ⽣态⽂明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