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玉环市妇联“1+3+6”模式实现“焕新·家”关爱儿童公益行动“以新焕心”

来源:浙江省玉环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2-10-26 11:08:49

9月23日上午,浙江省玉环市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会在市图书馆新馆举行。玉环市妇联“焕新家”困境儿童房屋改造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

2017年起,玉环市妇联针对低保低边困境儿童家庭推出了“焕新·家”关爱儿童公益行动,依托“1+3+6”项目支持体系,即改造1间“爱心小屋”,构建3+公益合伙模式,开展6大关爱服务项目,引领困境儿童家庭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全新体验。五年来,吸引项目建设经费和儿童关爱资金、物品合计370余万元,改造困境儿童家庭33户。

今年,台州市“焕新·家”关爱儿童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玉环举行。该项目被列入台州市妇女儿童“十四五”规划重点实事项目清单。

一、多举措探索“建家”实施规范

玉环市妇联通过严格规范申报、实施和验收程序标准,标准化、高效化、个性化为孩子们改造出独立实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重点解决困境儿童学居简陋等难题。

一是基础改造标准化。为使改造有据可循,有样可依,结合深化前期省妇联“焕新乐园”公益项目试点经验,玉环市妇联制定了《玉环市“焕新·家”公益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爱心小屋建设执行指引》等规范性手册,在困境儿童的排摸确定、实施团队的招募合作、“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的组建、建造的标准方案和经费、建设责任的分工、验收交付等上都做了明确规定。

二是全程跟进高效化。为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依托玉环巾帼志愿者协会设立“焕新家园”项目部,组建了200余人的服务团队,前期对乡镇妇联排摸申报的目标家庭进行上门走访,实事求是同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核对资料,主动征求本人及监护人改造意愿,建立改造名单信息库,详细标明硬件和软件改善内容;后期通过实地走访、工作群交流,每周对建设进展进行调度,从房屋清理、采购家具到具体施工、完工收房,每户项目团队至少跑上四五趟。

“每次都会发现新的问题,既有装修问题,也有家庭问题,都需要我们慢慢解决。根据目前统计,玉环市困境留守儿童有1000余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让其中住房条件简陋的孩子,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房间”。玉环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雅倩介绍。

三是一户一案个性化。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实用实际的标准,根据现有基础“量体裁衣”,确立“一户一方案”的基本准则。推出梦想点缀金,将同等价位、不同款式色彩的油漆、墙纸、家具、窗帘、台灯、床上用品、绿植和手工艺品等纳入备选库,按照每户500元的标准供孩子们自主选择,满足个性需求。同时设立一户一档案,包含服务对象信息表、服务知情同意书、施工前后对比图、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公益行动回访记录等近10项内容。

爱心改造家改造前后对比

家住玉环市清港镇徐都村的改造对象儿童炜炜(化名),父亲去世,母亲改嫁,3岁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靠种蔬菜维持生活。“那时候的房屋里,除了一张木板床,还有一盏吊在房顶的灯。也算不上灯,就是一只灯泡挂在电线上。”徐都村党总支委员张利君这样描述。

俞柯君和覃钢辉两名家装设计师,参与了炜炜家的改造行动。小姑娘喜欢粉色,他们就全套采购粉色系家居用品。大到床、衣柜,小到墙壁上的装饰品,两个大男人细心到连墙壁装饰品的位置都调整了三四次,“起夜会不会碰到、开衣柜会不会碰到、平时可以挂挂东西……”终于,在设计师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炜炜的新房间如期改造完成。这个腼腆的小姑娘,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说了淡淡的四个字“谢谢你们”。                                                

二、多渠道构建“焕家”合伙模式

玉环妇联积极搭建“物质+服务”帮扶资源平台,充分利用妇字号团体优势,整合资金、物质、人才等资源支持,在保资金、拓宣传、配队伍上下功夫,不仅减轻财政负担,又延展补充“焕新·家”项目服务的经纬度。

一是“专项经费+社会募集”筹集资金。一方面,由台州市新联会负责每户家庭6000元改造基准经费的筹措和专项管理,玉环妇联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经费累计支持13.83万元,用于物资采购、志愿者补贴等。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众筹+实体众筹”方式,线上开通“玉环慈善”网络捐款渠道,线下走访建筑业行业协会、爱心企业、家装商户、设计公司等,累计筹集270万元的项目经费和免费设计服务。

二是“融媒体+妇联制播”赋能宣传。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玉环市妇联探索“融媒体制播+妇联特色+社会化服务”的公益服务模式,联合市传媒中心打造台州市首档融媒体公益栏目《爱心改造家》,电视、无限玉环app、玉环妇联公众号、广播等同步播出两季共16集改造纪录宣传片,线上点击率超20余万次,节目覆盖全市30万余受众,争取更多政府关注、社会资源、爱心人士汇集到儿童关爱服务行列。

三是“公益合伙人+爱心妈妈”双向支撑。招募公益合伙人,整合玉环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创业女性联谊会、建筑业行业协会等10余家社会组织资源,汇集政府部门6家、爱心设计公司和商户80余家、设计师近30人,对项目进行人力、物料和资金方面大力支持。牵头组建“爱心妈妈团”,吸纳科学教子类最美家庭、巾帼志愿者、爱心人士等骨干力量1000余人,与帮扶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月常态走访、集中生日关爱”等结对机制,对后续跟进回访的支持,保障了关爱的连续性。

三、多样化开展“爱家”跟踪服务

玉环妇联以“爱心小屋”为载体,提供集“房屋改造、经济援助、生活照料、学习帮助、心理关爱、维权服务”于一体的六大关爱服务项目,对困境家庭儿童坚持跟踪服务和持续关爱,促进实现从人居环境到身心健康的改变。

一是订制“妈妈式服务”。为切实保障后续服务实效,玉环市妇联实行“一群一卡一册”的“爱心妈妈团”工作机制,建立交流微信群、每户定制联系卡和结对记录册,分类建档,动态管理,为项目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疏导、关爱政策宣讲、困境帮扶等私人定制版陪伴关怀,实现执委排摸反馈—专家问题研判—爱心妈妈一对一跟进的关爱闭环。5年来,累计开展集中生日会5场,形成结对回访记录1500余次,捐赠围巾衣物等价值60余万。


每逢节假日,“爱心妈妈”会组织走访看望结对的孩子,了解孩子们的生活需求,送上爱心物品;也会聊聊学习情况,了解在学校的表现,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倾听孩子们的困惑和心里话。项目实施过程中,爱心妈妈团还化身“装修队员”,刷白墙、铺地垫、搬家具、换床单……积极参与改造行动。

二是打造“一站式服务”。为丰富儿童关爱服务,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一屋一带一路”焕新关爱路线。以“爱心小屋”为起点,依托省内首创的儿童关爱服务示范带,整合辖区儿童之家、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红色教育基地、共富工坊等蕴含关爱潜力的资源,串点成线,为关爱常态化搭建阵地。如组织焕新家庭儿童和辖区其他儿童一起到坎门街道民兵哨所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到楚门镇少年警校体验小小警员等;玉城街道、清港镇妇联为失业家长联系“共富工坊”,通过来料加工实现就业。

三是引入“项目式服务”。结合妇儿个性和特点,通过购买服务、公益组织等方式深度开展“玉环娘姨”“柚一家·阅声书房”“微心愿”“巾帼暖冬关爱”“暑期儿童关爱服务”“牵手共成长”等家庭类关爱项目。五年来,通过项目的管理和运作,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教育公益课堂累计300多课时,活动160多场次,筹集“微心愿”关爱物品、善款25万余元。

“焕新家”关爱儿童公益项目五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