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行走的妇女之家”:激活“家+”活力 服务妇女群众更有力
三四月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阳光和煦,还带着有冬天的余味,残雪末消,但呼伦贝尔牧区正值接羔保育的关键时期。 行走的妇女之家 牧民木其尔夫妇羊圈里格外热闹,圈里的小羊羔活蹦乱跳,这一天,她们夫妇俩已经亲手接下了10多只小羔羊。“这都是嘎查妇联给我们承包的集体羊,三年了,年收入达72000元,生活有奔头了,今天忙不过来,米大姐带领的‘行走的妇女之家’来帮忙了”木其尔说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牧民口中的米大姐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呼伦贝尔市妇联常委、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乃日木德勒嘎查妇联主席米德格玛,曾抚养照顾4位残疾人、5位老人、7个孤儿、最多时有二十几口人生活在一起;担任二十多年基层妇联主席以来,不仅探索为民谋福路径,建立嘎查妇联集体经济,每3年分别给5户困境家庭承包集体羊群,连续8年为嘎查18岁以上全体牧民免费缴纳养老保险,每年慰问全嘎查儿童和新考录大学生····让嘎查牧民群众共享集体羊红利达92万元,还不断深化服务模式,搭建“流动+”载体,开展“行走的妇女之家”工作,把妇联组织成为了牧民群众最依赖的“娘家人”。 “多跑跑腿,多唠唠家常,多到牧民群众中工作,那么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米德格玛边接糕边说到做好群众工作的“妙招”。 这是“行走的妇女之家”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一个生动缩影。 行走的妇女之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呼伦贝尔市1339个“行走的妇女之家”,以“固定+流动、随机+点单、线上+线下、共性+个性、多数+少数”等多种模式,将“等群众上门”转变为“送服务上门”,实现组织模式向“多元立体式”升级,工作模式向“开放协作式”转变,开展服务达6000人次,解决群众打通服务妇女“最后一米”,实际行动助力基层治理工作。 呼伦贝尔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乌兰托娅说:“今年要深入实施“强基扩面促活”工程,将开展既要“深入”,更要“心至”的大调查活动,深入一线,谋实招,巩固完善提升乡土化与现代化有机融合的一地一特色‘行走的妇女之家’工作,面对面解决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焦点困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推动我市妇女儿童和家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呼伦贝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贡献晋国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