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妇联以社区视角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面临着新的挑战,熟人社会的转型让一些未成年人面临着家庭支持不足,社区保护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针对以上问题,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妇联用好社区思维和系统思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氛围,推动未成年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以社区家长学校为阵地,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在社区建立31所“面对面”家长学校,以家长与学校、家长与专家、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四个“面对面”为工作内容,由社区妇联主席兼任家长学校负责人,列入年度妇联工作计划。实施“示范带新建”,以省、市级示范型家长学校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提高公益资源的有效性,扩大家长学校的参与面。
制定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实行活动统一发布、报名统一汇总、记录统一存档,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年提供不少于2次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例如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家长集中收看家庭教育圆桌会议、“百课万人”公益送教进社区、成立“悦陪妈妈联盟”、推出“心灵空间站”等项目,持续巩固和强化家长的监护主体责任。目前累计已开展公益送教132场,3.2万余人听讲,接待心理咨询550人次,举办各类家庭教育实践活动92场,满足不同家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二、以各级公共资源为倾斜,提供社区未成年人保护支持。
推动儿童之家建设列入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陆续建成示范型儿童之家22家,其中建在社区有17家。依托“儿童之家”活动场地,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重点时段向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和社会技能指导,游戏活动、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服务。整合政府资源、司法资源、社会资源,实行社区亲职教育。
引入少年司法专业社工组织、家庭教育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妇联兼职副主席项目化工作方式,通过社区调查、举办罪错未成年人18岁成人礼、亲职教育团辅、建立“红黄蓝”亲职教育档案等形式,着力改善罪错未成年人及受害未成年人家庭的亲子关系,修正父母不恰当教养观念,提升父母的教育能力。同时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以“三八”维权周、“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宣传,一年多来,共举办儿童防侵害讲座38场次,开展个案辅导343次,妥善修复亲子关系40余起。
三、以共享发展成果为导向,关爱辖区困境儿童。
充分调动基层妇联组织力量,发挥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作用,摸清“失管失孤、留守、低保贫困、遭受犯罪伤害”等困境儿童底数,共排查86名困境儿童,建立困境儿童帮扶档案。争取慈善支持,开展“把爱带回家 童爱暖冬行”、“春泥计划”等关爱救助行动,在春节前夕、妇女节、儿童节为全区60余位困境妇女和儿童送上救助金4.8万元、关爱物资2万余元。
争取社会支持,发动“巾帼文明岗”、女企协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力量,组建“悦陪妈妈”联盟,开展每月一次关心问候、每季一次相聚、每年一次团康、赠送一个开学暖心包、送上一份生日礼、圆一个微心愿等“八个一”守护行动,与20名困境儿童精准对接,实现“一位妈妈准确把握一个孩子具体需求”,同时建立组织群,常态对接儿童即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