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台:巾帼“花头巾”华丽变身劳务经济主力军
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广袤的田野上,有这样一群人,她们顶着五颜六色的“花头巾”穿梭在田间地头,与绿色的田野平分秋色,渐渐成为劳务经济主力军。近年来,高台县把农闲经济、门口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积极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打造务工平台,创造务工机会,使得巾帼力量大放光彩。
来自高台县巷道镇太安村的胡伯隆在西八里村流转160亩土地种植制种向日葵,目前正值授粉期,“传花粉时效性比较强,传得快的话坐果率就高”,他在这里签了三年的合同,未来三年这片花海也将成为周边村民的“致富基地”。
在花海中,比成片盛开的向日葵更耀眼的是随处绽放的“花头巾”。春耕秋收、授粉除草、施肥打药,她们乐此不疲的劳作身影贯穿了作物成熟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不仅鼓起了自家的“钱袋子”,也解决了种植大户人手紧缺的燃眉之急,昔日“农忙围着地头转、农闲守着电视看”的农家妇女,成为务农做工两不误的“半边天”。
“我在这里干活挺好的,离得近家也能顾上,干的都是以前干过的活,干熟了也不累人,而且这么多姐妹一起干活,有说有笑的氛围特别好,来这里干活收入也高,人也开心。”提起家门口的劳务增收,太安村村民谢菊梅喜笑颜开,整片向日葵花海中微风拂面、笑声朗朗,“花头巾”已成为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步增收的主力军。
和谢菊梅一样,在高台县还有许多这样的“花头巾”在念好自家“产业经”的同时,也根据农事需求吃着家门口的“劳务饭”。
“春耕到现在,我在家门口栽洋葱、种洋芋、除草已经挣了1万多块钱了,这几天,和周边的姐妹们一起到骆驼城抽天花,一天能挣160元。”宣化村二社村民候月琴说。她们村里的土地都被大户流转过去搞规模种植,她从春耕开始直至秋收结束一直相约左邻右舍的姐妹们在周边务工挣钱,一年下来能挣2万元左右。
在宣化镇贞号村特石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3100亩耕地轮茬种植,第二茬蔬菜采收已接近尾声,第三茬又在播种、移苗,以妇女群众为主300多名的“花头巾”分布在不同的作业区,忙得不亦乐乎。自从该村土地整村流转后,已释放全村剩余劳动力600多人外出务工或在家门口挣钱,村民们吃着地租、赚着外快。据粗略统计,今年,基地共吸纳周边妇女、老人等闲散劳动力2000余人(次)务工,实现劳务收入20万元以上。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高台县通过能人带动、拓宽基地、完善服务等举措,劳务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劳动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更多的妇女群众走进邻近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打工赚钱,由于干的还是老本行,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至目前,全县共输转城乡劳动力2.77万人,就近务工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