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宁波唯一:“儿童心苑” 项目入选浙江省儿童友好实践案例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3-08-29 15:33:17


8月25日,浙江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杭州召开,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打造“儿童心苑” 守护儿童心灵健康》项目,作为入选浙江省儿童友好实践案例的宁波市唯一基层代表,在会上发言。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牢牢响应全省“十大工程”建设冲锋号角,以儿童友好城市的稳步建设,持续助推全域民生“七优享”迈上新台阶。新碶街道作为全区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的“排头兵”,融合保障、服务、创新“三个先行”理念,探索“育人+育心”实践路径,打造“儿童心苑”服务品牌,构建全面全时全域全享服务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儿童心苑”驿站累计开展系列活动170余场,为200多户家庭提供“一对一”心理支持,作用辐射全区1万余名儿童、近万户家庭、10万余群众,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认可,儿童友好“心”建设成效显著。


目标引领、保障先行,建强全流程儿童友好“心”体系

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案例显著增多,网瘾、厌学、抑郁等现象持续上升,提升社会面关注刻不容缓。新碶街道锚定儿童“心”健康这一核心命题,持续助推高标准平台、专业化队伍建设、长效化制度三方面建设。一是建好“一处家园”。结合受众分布、需求分布、资源分布三个维度实际情况,确定7个社区成立首批“儿童心苑”驿站试点。每个驿站配建环境温馨、空间私密的心理咨询室,为有需求的家庭送上“家门口的心理医生”。二是建强“一支铁军”。首批招募20名持证心理咨询师构建“儿童心苑志愿团”,由街道妇联统筹安排,社区妇联驻点对接。明确“1个社区、1名组长、1位联系人”的驿站组织架构,开展日常工作和沟通对接。积极推荐优秀的咨询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种子教师培训,形成“上下循环”的人才选培体系。三是落实“一套标准”。明确开放时间、工作范围、保密规范等核心要求,规范统一“儿童心苑”运行制度。以“一次服务、长期关怀”理念开展定期回访,打造“全生命周期”式服务。每季度组织“案例复盘交流会”,形成咨询师间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品牌驱动、服务先行,打造全方位儿童友好“心”高地

心理健康的社会关注度虽有所提高,但大众对于心理辅导和心理纠治仍存抵触情绪。新碶街道坚持“先试点、再扩面、全覆盖、成示范”目标思路,推动“儿童心苑”理念深入人心。一是构建传播矩阵,让儿童友好深入人心。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小区业主群、宣传橱窗等线上线下平台,立足小区、校园、商场等人口稠密区域,利用“5·15”、“7·11”、寒暑假等节庆纪念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宣讲、组织系列活动,宣教一体营造“童心同行”的社会氛围。二是拓宽服务模式,让儿童友好触手可及。开通心苑热线,认真倾听、详细备案来电诉求,由志愿团成员“一对一”认领诉求、“面对面”提供咨询服务,并围绕具体案例、具体受众开展调研分析,以讲座形式为家长和儿童解惑答疑。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服务各类求助咨询150余人次。三是凝聚社会力量,让儿童友好生机焕发。汇聚专业社会资源,链接洛可社会工作中心,组织开展小板凳亲子阅读故事会,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正向情绪价值。联合北仑幸福阳光观护团,“二对一”结对特殊失足儿童群体,开展心理咨询、法制教育、技能培训等陪护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共建共享、创新先行,织密全覆盖儿童友好“心”网络

儿童心理健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社区牵头不全面、不专业、不完善,新碶街道充分挖掘辖区公益资源,创新“一人一策、人人参与”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受众群体、建强社会基础。一是以“青春”教育绘制港城底色。汇聚全区青春期健康教育阵地资源,以心苑驿站为“圆心”,PLA(参与式学习与行动)教学、个案咨询、暑期夏令营、4点钟课堂等教学模式为“抓手”,《成长之道》《沟通之道》两大课程为“引擎”,将青春期教育辐射到辖区各个角落,探索面向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同步教育”模式。二是以“生命”教育护航美好未来。同步链接顾国和学校等教育资源,将“和悦生命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引入心苑驿站网络,推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儿童、家长同步学习课程,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家-校-社”合力共建体系。三是以“生理”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利用北仑洛可社会工作中心专业优势,以社区流动人员家庭为重点,引入女童保护“咨-辅-教-宣”一体化流程服务,开展儿童生理健康、“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系列讲座,发放配套知识手册,辅导受伤女童疗愈后期伤害、重塑健康心理。



北仑区新碶街道将持续以“儿童心苑”驿站为载体,关注儿童成长,倾注公益情怀,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公益服务品牌基地,最大程度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为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