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多措并举破解婚育友好环境单一问题
来源:贵州省黔南州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4-11-15 13:39:43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聚焦青年婚育友好环境单一问题,围绕缓解婚育压力、提升婚育服务、强化婚育观念、营造婚育氛围四个关键环节发力,持续优化婚育友好环境,推进婚育新风走深走实,让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更加深入人心。
以构建和鼓励婚育相适应的新型婚育文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公共政策调节作用,联合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力量,在住房、就业、养育、教育等方面为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家庭解决婚育方面实际困难。
一是优化居住和创业就业环境。将符合条件的青年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对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部分青年群体提供住房保障。目前在保4600余人,累计保障9600余人。通过就业政策宣传、组织召开招聘会、开展职业指导帮扶,提高青年大学生就业率。今年以来,为全州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募集就业岗位10000余个,募集就业见习岗位4788个。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有创业需求的青年给予“青扶贷”“创业贷”等金融支持,截至目前,辖内金融机构本年度为青年发放创业贷款1.38亿元。
二是鼓励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幼儿园24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8所,新增学位2.2万余个,建成托育机构268家,每千人口拥有托位4.57个。在州内3所高校、6所中职院校开设幼儿保育、学前教育相关专业,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多更好惠及婴幼儿家庭。
三是全面落实生育福利政策。常态化提供优质的孕前优生保健服务,开展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5.8万例、乳腺癌筛查3.7万例,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1万人。严格落实生育群体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享有的法定权益,支持用人单位与职工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强化阵地建设 提升婚育服务
补足婚育友好环境建设短板
加强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方面服务供给,帮助新婚当事人学习化解婚姻危机、增进家庭幸福的技巧。
一是建婚育调解阵地。制定《黔南州婚姻家庭“3+1”联动服务工作机制(试行)》,在县级婚姻登记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或婚姻调解委员会,配置不少于2名专职调解人员、2名兼职调解员,组成“2+1+1”专兼结合婚姻调解队伍,通过现场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为家庭提供新婚辅导、离婚危机干预、亲子关系指导等服务,今年以来,调解婚恋家庭矛盾纠纷1679件,12345派单69件,八单一表派单1003件,均有效处置。
二是建婚育服务阵地。按照不同人群,不同服务内容打造一批婚育服务阵地,进一步加强正面引领和专业指导。如,在州级建立黔南州家庭健康指导教学实训基地1个,在县级建立新型婚育文化建设项目试点宣传阵地1个,社区全覆盖建立家长学校(家庭指导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文化宣传、家庭指导等服务200余次。
三是建婚育实践阵地。围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等内容,将都匀市文峰园打造成黔南州新型婚育文化主题公园,通过牌匾、打卡点等形式让广大群众在休闲环境中接受新型婚育文化的熏陶。积极争取州本级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148万元,整合州、市两级资源共建广州·黔南妇女儿童交流服务站,常态化提供便民亲子阅读、家庭教育、手工、维权等一体的服务,为家庭解决育儿烦忧。
坚持宣传引领,大力倡扬尊重生育、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夫妻共育,破除高价彩礼,弘扬家庭美德的婚育文化。一是做实宣传教育。以嵌入式的婚育新风文化宣传为抓手,结合“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婚俗文艺作品展演展播和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故事、幸福婚育、和谐家庭故事等活动,推动婚育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今年以来,全州妇联系统共开展各类主题和宣传活动90余场次。同步将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等内容纳入社区(村)妇女之家宣传服务内容,纳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之中,着力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二是丰富宣传载体。用好新媒体矩阵,在各级微信公众号开设最美家庭、网上家长课堂等宣传专栏,持续展播最美家庭先进事迹40期、“幸福家·家庭美”家庭照8期,录制家庭家教家风小课堂10期,新型婚育文化微视频1个,发出一次“弘扬婚育新风、共享美好生活”倡议书,有效提高宣传便捷性和时效性。开展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标语及山歌作品征集活动,将优秀宣传标语在全州1463个村(社区)广泛推广。
三是搭建交友平台。加强群团部门资源整合,联合团州委、黔南州婚姻登记处等联合举办2024年度黔南首届相亲大会,联合计生协开展“相约匀城·邂逅佳缘”青年职工联谊活动,国庆前夕,邀请30对新人参加“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教育引导单身青年职工树立正确择偶观、婚恋观,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
针对婚育友好环境建设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的特点,推行以点带面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美德,着力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一是选树典型带。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将新时代家风家训、优生优育、责任共担等作为选树标准,通过自下而上推荐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工作。累计寻找最美家庭200余户。同时,通过邀请“最美家庭”等模范,深入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阵地,采取家风故事分享会、线上事迹展播等形式强化榜样事迹宣传,以“小家”带“大家”,让广大家庭学有榜样,见贤思齐。
二是文化活动带。在5.20、七夕等时间节点,结合节日寓意,组织开展“婚育新风·为爱护航”“倡导文明婚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主题文化活动,帮助新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和家庭观。如,龙里县妇联联合县法院以山歌宣传的形式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活动;福泉市组织开展“爱·告白”活动,引领新人宣读“誓言卡片”;荔波县、平塘县组织新婚家庭开展婚礼体验仪式,积极营造婚育新风良好氛围。
三是试点项目带。在龙里县选取4个示范村,35个普惠村试点推进“乡村健康员”项目,将健康家庭建设与婚育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健康建档、家庭随访、宣教活动等,强化家庭成员婚育观念,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开展家庭随访1000余次,服务3000余人,家庭成员婚育观念得到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