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友好丨念好“四字经” ,我市全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开展

来源: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6-26 10:53:13

值此六月,浙江省迎来首个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我市积极响应部署,深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聚焦特殊儿童关爱、家庭教育普及、医教协同探索、儿童友好环境营造等方面,多点发力、全面开花——

在三江口未来社区城市书房,梨洲街道妇联、残联联合开展特殊儿童关爱活动,邀请专家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助力提升特殊儿童社会适应力;在市妇幼保健院,姚江社区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为住院儿童送上DIY风扇与温情陪伴;在梁弄镇五桂村,家庭教育讲座吸引众多家长参与,探讨亲子沟通与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系列贴近儿童、服务家庭的举措,彰显了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温度”。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紧扣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主线,念好“细、深、实、好”四字经,全面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新格局,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坚实屏障。

保护未成年人,责任在肩,细化落实是根本。我市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同频共振,织密关爱保护之网。市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牵头召开多部门座谈会,统筹部署2025年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工作,建立涉案未成年人全周期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姚优家”家庭教育、“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等项目;市民政局着力完善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强化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队伍建设,实现困境儿童动态管理全覆盖;市残联积极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政策,构建常态化服务网络;市教育局、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各尽其责,协力织密儿童保护网,确保每一项关爱有抓手、每一个孩子有依靠。

走得深,方能看得清、做得准。我市持续深化实地调研,推动服务供给更精准、关爱触角更延伸。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市妇儿工委办联合住建、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深入调研儿童成长环境,从托育、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着手,不断优化儿童发展公共服务;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中,市妇联携手巾帼志愿者协会、民政局等部门开展“三类儿童”摸排走访,围绕实际困难有的放矢,推动“童馨乐园”“雏鹰伴飞”“余你童行 姚爱圆梦”等帮扶关爱项目落地生根,让每一项服务都更贴近儿童、贴近家庭、贴近需求,推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政策保障,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压舱石”。我市坚持制度为基、政策为先,以硬措施守护儿童权益。自2024年4月1日起,市民政局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843元,每年支出保障资金930余万元,切实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市残联严格执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儿童提供基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补贴,在余姚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儿童康复科,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市妇联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关爱”项目,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关爱、学习关心和身心陪伴,让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温暖,确保福利保障政策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儿童。

服务做得好,成长才有力。整合多方资源,我市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服务阵地,激活基层服务“毛细血管”。当前,全市已建成学校线家长学校286个、村(社区)家长学校306个、“儿童之家”306个、“妇儿驿站”68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1个,实现阵地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单元”建设,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学校”、最美上学路、村社、街区等特色项目,营造人人关爱儿童、处处呵护童心的浓厚氛围。

市妇联还联合相关部门推出“e起护苗. 守未成长”“法治‘最名邑’ 恰逢姚少年”等品牌项目,为儿童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权益保护等服务。整合教育、医疗、心理等资源,通过家庭教育大讲堂、心理剧展演、亲子教育阵地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全面提升儿童关爱帮扶质量,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真正做到服务有温度、关爱有深度、成长有力量。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市将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儿童优先理念,持续在体制机制、服务能力、资源整合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上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