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巾帼调解:维权路上 “她力量” 温情化解千千结

来源: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7-23 16:22:00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服务社会,反映诉求和化解矛盾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回应妇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切实保障妇女群众合法权益 ,用心用情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解难事。

今年以来,凉州区妇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实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百千万”计划,积极推进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建设,建强巾帼婚调阵地、夯实婚调队伍力量、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助力家庭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平安。

近期,区妇联将陆续推出基层妇联多元解纷的一些工作实践和案例,展示工作成效,推动妇联组织婚调工作走深走实。

在深化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凉州区东大街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为支撑,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百千万”计划为抓手,积极主动作为,多元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将维权工作从“事后救火”转向“主动防护”,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编织起一张覆盖“预防-调解-治理”的全过程维权网络,让基层治理充满温情与力量。

预防前置: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

“大姐,这是《反家庭暴力法》宣传册,遇到事儿咱有法可依!”在凉州区东大街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巾帼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由社区妇联执委、网格员、巾帼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娘子军”,常年穿梭于辖区千家万户。她们对单亲、留守、低收入等高风险家庭格外关注,像“贴心管家”一样摸清家底、记准情况。每逢“三八”维权周、国际反家暴日等节点,“法律进家庭”“送法进校园”活动更是搞得有声有色——入户宣讲、发放材料、上法治第一课,把《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法治意识在居民心里悄悄扎根。

图片

图片

调解跟进:让纠纷止步于 “终点站”

“多亏了妇联和派出所的同志,我家孩子终于走回正道了!”说起俞某某的转变,俞父感激不已。

2024年,青少年俞某某频繁牵涉警情,成了社区的“头疼事”。街道、社区妇联第一时间联动东大派出所、综治中心,建起“信息共享、联合研判”的快速通道:派出所深挖案件线索、分析行为根源,妇联走访邻里、摸清家庭环境。一次次上门家访中,妇联干部耐心引导俞父认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在多方合力下,曾经叛逆的少年逐渐改正陋习,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这不是个例。凉州区东大街妇联联合政法、综治等部门搭建的“矛盾终点站”,正让越来越多的纠纷在这里画上句号。

治理深化:为社区激活“自愈力”

社区妇联在一次排查中发现,居民胡女士因家庭琐事遭受丈夫家暴,精神状态极差。街道妇联立即启动“防调治”全流程:先安抚胡女士的情绪,联合派出所对施暴者严肃训诫;再组建由民警、综治干部、网格员组成的调解小组,上门开展“暖心调解”。“夫妻相处要换位思考,多想想对方的难处。”一句句掏心窝的话,让双方渐渐打开心结,重归于好。

更暖心的是,调解结束后,妇联干部持续回访,像“娘家人”一样帮胡女士一家解决生活难题,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这种“调解+回访”的模式,正在让社区逐渐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图片

图片

从提前预防的“防火墙”,到及时跟进的“终点站”,再到持续发力的“自愈力”,凉州区东大街妇联用一次次实践证明:维权之路虽难,但每一次坚守都在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维权之路,妇联组织始终没有缺位。每一次调解的成功、每一份权益的守护,都是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线的坚实基石。下一步,她们将继续带着专业与温度,在贴心服务的路上不停步,以更专业的素养回应诉求,以更温暖的关怀传递力量,以更有力的举措破解难题,用心用情当好妇女群众的“贴心人”,这抹巾帼红,已然成为东大街基层社会治理中最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