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创新巾帼科技助农机制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项目
5月23日,福建省妇联以“焕新启航 为‘她’筑家”为主题,举办全省妇联系统改革创新特色项目展评活动。漳州市妇联改革创新案例《创新巾帼科技助农机制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项目》从全省3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经过激烈的现场展评,荣获一等奖(全场最高分),《创新“小巷管家”巾帼志愿服务机制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项目》荣获二等奖(全场第4名),市妇联荣获“优秀组织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荣获一等奖(全场最高分)的《创新巾帼科技助农机制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项目》。
2021年以来,漳州市妇联紧盯农村妇女发展的科技需求,主动探索创新打造了以女科技特派员引领,妇联组织为纽带,广大女农民为主体的“巾帼科技助农”新模式。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她动能”创新破局:打造“撤不走”的科技服务队
如何让科技服务常在身边?
漳州市妇联创新推出“女科特派+”机制,织密本土化、常态化的巾帼科技服务网络,实现科技助农“全年无休”。
整合省、市、县三级女科特派,组建“漳州碳汇+女科特派联盟”。打破地域和学科限制,变“单兵作战”为“组团联动”,让女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跨区域、综合性的科技服务。
在“妇女微家”阵地,女科特派、女致富带头人、巾帼新农人、“好厝边”志愿者齐聚一堂。这里不仅是咨询交流的平台,更是“传帮带”的课堂。通过“师带徒”,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成为扎根乡土、带头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的生力军。
遍布村居、熟悉乡情的“好厝边”巾帼志愿服务队,以“巾帼红 绿色行”为主题,结合农时农需,常态化开展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宣传,有效提升广大妇女的科技素养。
“女科特派+”机制成功弥补了专家现场服务的时空局限,让科技助农真正融入日常、落到实处
女科特派各有专长,女农民需求各异,如何精准匹配?
漳州市妇联创新建立“四张清单”机制架起供需桥梁
女农民清晰提出技术、资金等具体需求。
02供给清单
女科特派亮出可提供的技术、项目、课题等“家底”。
03对接清单
妇联精准牵线搭桥,帮女农民找专家、帮专家找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04服务清单
妇联链接资源,提供两大核心服务:技术对接上,组织女科特派“传经送宝”,通过“课堂+基地+交流+直播”多元模式,开展绿色农业、生态治理等实用培训。推动“联盟”成员与女农民精准结对,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面对面解决难题,合力攻克种业、绿色增产、食品安全等关键技术瓶颈。资金对接上,优化金融服务,提供“科特贷”“巧妇贷”等专属信贷产品,解决资金后顾之忧。
“四张清单”环环相扣,实现了科技供给与农民需求的精准匹配,放大了科技助农强农兴农的效应,长效护航:“贯通联动”让巾帼助农“可持续”
巾帼科技助农不是一阵风
漳州市妇联秉持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变的信念永恒的服务”构建“贯通联动”机制确保“科特派+巾帼”模式行稳致远
纵向贯通
五级妇联“一盘棋”,建立“村镇妇联收集需求、县级妇联分类对接、省市妇联统筹资源”的联动模式。纵向到底的组织优势,形成强大合力,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联动科技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动态更新女科特派信息,确保“联盟”新老交替无缝衔接,服务不断档。
加大宣传力度,让“女性申请科技项目基金年龄放宽至38周岁”等惠及女性科技人才的17条措施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为女科特派提供婚姻家庭、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大力推荐她们参评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激励她们将论文写在广袤的田野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
“贯通联动”机制为巾帼科技助农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推动这项惠农事业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漳州市妇联的创新实践,让科技的力量通过“她”的智慧与行动,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描绘出更加绚丽的巾帼画卷。未来,这份力量将持续涌动,助力更多乡村女性在科技的赋能下,书写属于自己的丰收故事。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