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虚拟法官,让司法温度触网可及
2019年6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启动了“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在启动仪式上,展示了AI虚拟法官、移动微法院和微淘账号等创新内容。
那么,到底什么是AI虚拟法官?移动微法院如何使用?法院的微淘账号也售卖商品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不仅目睹了炫酷的科技,也体验到司法与科技融合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人工智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请跟我来,注意脚下,在这里您可以办理立案。”刚踏进坐落在北京丰台科技园的北京互联网法院,记者就看到一个身着白色法袍的机器人站在法院门口。
这个机器人叫“互宝”,身高约1.5米,有着蓝色的眼睛。“互”取自互联网法院的“互”字,它主要负责迎接引导当事人立案。
进入互联网法院,一排“刷脸”闸机对来立案、参加庭审的当事人进行“人脸识别与实名认证”。
立案庭庭长赵长新介绍说,“刷脸“闸机对人脸五官特征及证件和照片信息扫描识别后,后台可实时与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库、北京市司法局的律师信息库存储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安全无误。
如果当事人并未携带,或者不会书写起诉状,可以应用“智能诉状一体机”。在一体机中选择案由,系统会自动生成案情引导问卷,在问卷上做出相应的选择,很快就可以得到一份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自动生成的起诉状。
为了给当事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在一楼左侧专门开辟出“感知在线诉讼区域”,分为立案e点通、智能导诉服务、在线审判全景演示、网络法庭、智能执行等模块。
在展示智能导诉服务功能时,屏幕上的AI虚拟法官给记者带来很大震撼。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一家全流程在线审理北京市辖区内应当由北京市基层法院受理的十一类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的法院……”屏幕上,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负责人刘书涵法官,向来访者介绍着智能导诉服务的各种功能。
起初,记者以为这只是法院录制的一段法官视频,但赵长新法官却说,其实这是以刘书涵法官为原型,利用AI技术合成的一个虚拟法官。
那么,到底什么是AI虚拟法官呢?赵长新法官解释说,借助搜狗公司的语音智能合成和形象智能合成两项国内顶尖技术,输入刘法官的语音和形象,人工智能就学会了她的音色、发音方式,甚至说话时面部肌肉的运动习惯。同时,法官们又对当事人在立案、应诉、调解、操作中的常见类型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出120个常见问题,采用智能识别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将这些信息整合后,再全部输入人工智能的程序中,一个AI虚拟法官才算完成。它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诉讼指导。
赵长新法官还在现场对AI虚拟法官的功能进行了演示。他在智能导诉服务平台上输入:“有人在网站上擅自使用我的照片做广告,该如何维权?”AI虚拟法官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当然,对于不能亲临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人来说,只要登录法院网站,点击电子诉讼平台,或者登录微信小程序——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就可以随时体验AI虚拟法官的智能导诉服务了。
其实,北京互联网法院从2018年9月成立之初,就已经实现了全流程在线诉讼,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打破时空阻隔进行诉讼。那么,为何还要将AI虚拟法官引入诉讼服务环节呢?
赵长新法官说,由于通过互联网法院打官司的人,从一开始立案,就是面对没有温度的屏幕。为了让公众既可以体验到互联网诉讼的便捷,又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才想到将AI虚拟法官引入诉讼服务,让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触网可及!
移动微法院,指尖司法掌上天平
除了AI虚拟法官,“感知在线诉讼区域”的“多元调解亭”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拱形的玻璃门隔离出两个独立的调解室,调解时,原本透明的玻璃可以调成“雾化”状态。
立案庭副庭长曾智湄介绍,这是为了兼顾体验和实际应用两个功能。玻璃处于透明状态时,便于体验人观看实景;调解员进行调解时则采用雾化玻璃状态,可以隔绝外界干扰,不影响调解的进行。
由于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实现全流程在线诉讼,调解程序也不例外。对于同意进行诉前调解,但又无法赶到法院的人,只要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上的“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的自助诉讼服务,就可以“足不出户”进行远程在线调解。不久前,一起跨境网络侵权纠纷就这样在“指尖”上化解了。
韩磊在澳洲注册了一家名叫菁菁的公司,主要生产保健类食品,其生产的美白丸在网络上十分畅销,一家点评类的网站对网上热销的几款美白丸进行了检测,给出的结论是,菁菁公司生产的美白丸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该结论引发不少网友转发。
恰巧,一家视频网站为了蹭热度,也关注了这一话题,并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导致菁菁公司生产的美白丸销售量急剧下滑。于是,身在澳洲的韩磊聘请了律师,将这家视频网站告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删除链接、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共计100余万元。
在承办法官方淑梅的协调下,双方同意调解,并就调解协议的条款多次协商、修改。每一次协议的修改,律师都需要与境外的韩磊沟通,视频网站的负责人也需要征得各方的同意,如此一来,增加了调解的难度。
2019年5月7日,韩磊的律师通过电子诉讼平台给法官留言:要求对方当天给予确切答复,否则不再同意继续调解。随后,视频网站回复同意。但是,韩磊的律师正在广西出差,方法官也在外培训,不具备通过庭审系统进行视频开庭调解的条件。于是,方法官与双方约定晚上6点,通过“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完成调解笔录的签字和调解书的送达工作。一起空间跨度极大的案件就这样在“指尖”顺利化解了。
曾智湄法官说,跨境案件指尖化解的实现,用的就是移动微法院中“我的案件”功能。当事人通过人脸识别登录后,将显示其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所有的案件,点击进入“掌上法庭”,便可以查看案件详情、提交证据、联系各方、微信交费等;法官在这里可以进行“文书送达”、“制作笔录”、“案件调解”。这个空间就像一个“聊天群”,有法官和原被告双方,三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提交证据,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后实时生成调解协议,并同步至法院的审判系统。
在立案大厅,记者清楚地看到一周立案趋势图,很多立案申请都是在非工作日、非工作时间提交的。曾智湄法官说,作为“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诉讼服务也必须不能打烊。除了调解,通过“移动微法院”,立案、开庭、旁听、咨询都能在手机上完成,实实在在地让当事人感受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
入驻淘宝微淘,推送在线诉讼服务
“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的启动仪式上,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微淘店铺”也宣布正式开张。
所谓“微淘”,是手机淘宝推出的重要产品之一,每个用户有自己关注的账号,通过订阅的方式,获取信息和服务。那么,法院的微淘店铺也是售卖商品吗?
当天,赵长新法官友情“客串”了“微淘店铺”的店小二,带着记者一起逛淘宝。打开手机淘宝,在首页下方就能找到“微淘”页面入口,输入“北京互联网法院”,便可点击进入。
微淘店铺里,摆放着五大“商品”:智慧诉服、互动问答、E案推送、旺旺送达、北互风采。其中“智慧诉服”将诉讼服务搬到了微淘账号上,淘宝用户只需关注账号,就可一键链接移动微法院,掌上即可立案、调解、庭审、存证,享受一站式诉讼服务。
谈起开设微淘的初衷,赵长新法官说,2019年初,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淘宝上注册了淘宝账号,在试运营阶段,法官用“淘宝旺旺”聊天工具与在线商家进行互动、送达、询问等一系列诉讼活动,给案件双方带来很大便利。随着了解的深入,法官们发现淘宝平台有着海量用户,微淘里又有着丰富多元的表达方式,于是他们有了灵感——注册一个微淘账号。未来他们还将通过精心运营不断涨粉,建成法治旗舰店,让诉讼服务真正走到百姓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