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调解网,善断家务事
社区家事调解员接待来访者,化解家事纠纷
全方位联动,高效专业促和谐
武汉市妇联连续两年采取专业化运作的方式,与民政、司法等部门进行横向联动,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纵向在市区街道社区建立调解中心、家调委、家事调解室(站),织密这张调解网,覆盖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为妇女群众和广大家庭成员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零距离”、“面对面”服务。
2017年,市妇联以武昌区紫阳街起义门社区为试点,建立全市首家社区家事调解站,引进有专业知识、有诚心、有热心、有耐心的律师和心理辅导师团队,探索形成“点对点+预约”服务、“线上+线下”多元运作、“法律+心理”专业咨询的家事调解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2018年,全市创建130个市级示范家事调解站,通过“五有”标准化建设、确立家事调解站建设示范区等方式推进全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截止目前,全市建有家事调解站1000余个,其中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已有730个,投入项目经费达701.95万元,参与化解和调解处置婚姻家庭纠纷5000余件。
设在各区民政局的13个区级家调中心参与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和家事辅导5342件,及时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被“劝”进调解室的夫妻
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能管窥家庭纠纷的各种各样。有的夫妻激烈争吵,情绪激动;有的夫妻表情冷漠,全程无交流;还有夫妻在等候区犹豫不决,一徘徊就是几个小时。
家事调解员梁俪琼早已深谙如何通过举止表情,判断两人是否有修复关系的可能。据她的经验,如果夫妻俩还在争吵埋怨,往往说明他们对彼此还抱有希望;如果连坐在同一排椅子上都不愿意,表情十分冷漠,那么多半已对离婚深思熟虑,感情也已经淡了。对于铁了心离婚的夫妻,梁俪琼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对于尚有回旋余地的感情,她能劝则劝。
梁俪琼是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7年加入武汉市妇联调解员队伍以来,她已经在江汉区民政局婚姻调解室劝和了200多对夫妻。这些夫妻大多是被她“劝”进调解室的。
曾有一对60多岁的夫妻来办离婚,丈夫率先走进调解室想解决矛盾,然而妻子坚决不进来,就是要离婚。通过丈夫的叙述,梁俪琼了解到两人的矛盾源于婆媳不和。
妻子江华(化名)出身于书香门第,丈夫杨波(化名)的父母是普通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婚前他们不觉得这是问题,可是在婚后矛盾逐渐显现。杨波的母亲个性泼辣,脾气火爆,对儿媳的所有不满都要表现出来,经常当着全家人的面斥责儿媳,说话十分难听。儿媳一再隐忍,可是婚后30余年一贯如此,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无法忍受。每次妻子和丈夫诉说委屈,丈夫都不以为然地劝她:“我妈年纪大了,你不能让着点她?”“我妈没文化,可是你有文化,你干嘛这么小气呢?”
听到这里,梁俪琼明白了,两人的矛盾表面上是婆媳问题,深层次则是夫妻关系问题。结婚30多年,妻子常年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安慰,难免压抑苦闷。
看到丈夫进了调解室之后半天没出来,妻子也有了倾诉的想法,推门而入。开口的一瞬间她就哭了,边哭边向梁俪琼倾诉了两个多小时。她说她想不通几十年来,丈夫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给她安慰。哪怕说一句:“你受委屈了”,她都觉得这份隐忍是值得的。
找到问题根源,矛盾就容易被抽薪止沸。梁俪琼通过“有效沟通的四步法”引导两人向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一步步帮助丈夫换位思考,对妻子同理共情。
在梁俪琼的引导下,丈夫说出了真心话。妻子多年的隐忍他都看在眼里,十分感激,但他不会表达,也觉得没必要表达。他一直没有认识到,妻子不是对婆婆不满,而是对他的处理方式不满。
梁俪琼让这位丈夫当面对妻子表达歉意和感激,于是他拉着妻子的手说:“老伴儿,是我不对,让你受委屈了。其实我特别爱你,现在知道错了,我一定改正。跟我回家好不好?”妻子又一次红了眼眶。两人谁也没提离婚的事,相携着走出了民政局。
梁俪琼说,来这里离婚的夫妻,真正矛盾积累到不可调和、非离不可的,不占多数。他们大多是遇到了婚姻中的难题,不知如何解决。现在很多90后已进入婚姻,闪婚闪离的更是不少,为他们提供婚姻辅导、心理辅导,在困境中拉他们一把,往往可以四两拨千斤。
调解室与民政局婚姻登记窗口一墙之隔,然而来离婚的夫妻,大多不会主动走进来,因为“拉不下面子”。调解员需要主动上前劝导,给夫妻俩“下台阶”。有的夫妻经过梁俪琼劝了三十多次,才走进调解室,有的夫妻在门口犹豫不决,梁俪琼就会说:“你们先进来聊聊,如果不方便让我听,我出去回避。”每当她看到有女性坐在大厅里哭得伤心,就会去安慰:“有什么委屈可以说给我听,我来帮你。”这些方法,让她帮助了濒临破碎的家庭。
家事调解员梁俪琼在婚姻纠纷调解中心接待来访妇女
被一支舞治愈的两颗心
张苗是汉阳区妇联家调委的家事调解员。两年来,她在汉阳区民政局调解了320多起离婚纠纷。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张苗却自有妙招。
有对夫妻,女方漂亮外向,喜欢唱歌、跳舞等社交活动,老实内向的男方整天担心她有外遇,一出门就紧密盯梢。而且由于对妻子的不放心,他从来不把工资交给对方,这引起了妻子的强烈不满。女儿结婚之后,妻子就去和女儿一起住,十天半个月不回家。
两人一进调解室就相互数落,吵得很凶。张苗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学上的深度共情,指出男方非常爱妻子,也很欣赏妻子的乐观、外向、多才多艺。但由于内向自卑,觉得“配不上”妻子,对这段婚姻缺乏安全感。同时张苗也指出来,这位妻子过多依赖女儿,界限不清,会干扰女儿的小家庭。与丈夫经营好自己的核心家庭,才是幸福的正解。
随后通过调解,张苗帮两人找到了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丈夫把工资卡给妻子,妻子要每天都回家,并且带着丈夫去跳舞。丈夫很想跟妻子一起去,但他无法克服自卑,觉得会被笑话。张苗鼓励他:“你身材外貌都这么好,跳舞没问题。要不,现在让她带着你跳跳?”
张苗用手机放起了音乐,妻子立刻站起来,一摆裙角,对丈夫做了个邀请的手势。丈夫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整个人的状态都截然不同了。两人就在调解室跳完了一支舞,丈夫学得有模有样。跳完之后两人都有点不好意思,对张苗说:“我们不想离了,我们想按照您提的方案,回去继续过。”
“在调解室,我经常让夫妻说出对方的三个优点。当听到对方说出自己优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太多感动的泪水。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挣扎、争吵、谈判、冷战,在长期的争夺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在对方眼里一无是处。此时听到这样的心里话,再麻木的心都会融化。”
四级调解网络,层层化纷争
面对各种案例,调解员也有感到棘手的时候。武汉市妇联联合省心协每月举办家事调解员督导活动,心理咨询师们对疑难案例进行会诊,集思广益。武汉市妇联的四级联动调解制度,也使得基层妇联可以把无法解决的矛盾逐级上报,由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的专家们解决,该中心365天无休,法律、心理专业团队,轮流值班。
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的家事调解员李国庆,就是负责解决棘手问题的心理专家。社区妇联曾反馈了一个疑难案件:男方常年酗酒、家暴,女方却十分懦弱,不投诉也不离婚,没有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情感上也依赖丈夫。
经逐级上报之后,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对这位女性进行了法律援助、维权指导。由于这种情况并非简单的调解,而是需要心理治疗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李国庆受邀介入了这个案件。他判断女方有轻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双方都做了心理治疗,也帮女方逐渐建立自信、自尊和独立人格,最终让她走出家暴阴影。
武汉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妇联已经建成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联动”调解构架,在市、区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延伸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这一阵地,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街道、社区两级也都建有家事调解站,基层解决不了的纠纷,报给上一级调解平台解决,上一级收到的调解纠纷,也可交基层处理,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志愿者以及妇联干部,构成了多元化、全视角、专业化的家事调解团队。
调解有方:
1.四级联动,密织调解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小矛盾解决在基层,大矛盾进入四级联动的“专家会诊”。
2.阵地延伸,主动化纷争。区级家事调解室分设在婚姻纠纷集中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收效显著。
3.购买服务,调解专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让调解讲科学方法,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