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创刊初心,牢记使命奋进 中国妇女杂志社举行主题活动纪念创刊79周年
1939年6月1日,《中国妇女》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延安窑洞,毛泽东挥毫题写刊名,并为创刊号赋诗一首: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从此以后,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妇女》这本具有红色基因、光荣历史的杂志走过了79年的历程。
2018年5月30日,中国妇女杂志社在创刊日前夕,举行了一场以“回首创刊初心·牢记使命奋进”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峥嵘岁月·独家史记》的8人朗诵、记者的主题分享、99岁离休老干部的采访视频、全体党员的集体诵读、社领导的总结回顾……整个活动环节紧凑、形式多样,不知不觉中把大家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创刊岁月……
专题报道《峥嵘岁月·独家史记——<中国妇女>:抗战妇女的时代交响》原载于《中国妇女》2015年第9期,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刊中的一部分,全文近1万字。《序曲:烽火中窑洞里创刊》、《欢歌:抗战中的“三八节”》、《颂歌:献给战火中的铿锵玫瑰》……分8个章节再现了《中国妇女》在抗战时期所发挥的号角与旗帜的独特作用。8位年轻同志的朗诵,声情并茂,打开了岁月的闸门,也拉开了活动的序幕。随后,该长篇专题报道作者、《中国妇女》杂志记者张姿做了《那些未见刊的创刊故事》的主题分享,介绍了她创作本文时在史料收集整理过程中的感动与收获,也分享了一些因篇幅有限未能见刊的文章与故事。
还有一个触动人心的环节,是活动现场播放了《中国妇女》杂志创刊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组织青年党员代表到99岁离休职工张子维家中探望时拍摄的珍贵视频。张子维老人生于1919年,1940年到延安参加革命,早年曾是延安印刷厂、晋察冀边区印刷厂的排字工。烽火硝烟的抗战时代,他以“一个铅字就是一枚子弹”的信念努力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4年调入中国妇女杂志社,直到1985年12月离休。老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当年工作的往事和自己所理解的延安精神,还勉励杂志社的年轻人通过优秀的采访和报道,引领广大妇女读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书记、总编辑高博燕做总结发言
接下来,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书记、总编辑高博燕做了总结发言,她说:我们今天回顾了创刊初期《中国妇女》的历史,这只是一个开始,近80年的红色社史是杂志社的独特资源,是我们开展党建、社建教育活动的载体,随着杂志社的成长发展,社史会不断丰富,这项教育活动也会不断持续下去。
回顾《中国妇女》杂志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从创刊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国妇女》精神,宣传动员团结妇女的的思想性和引领性,艰难困苦中敢于挑战、砥砺奋斗的创新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的人民性,贴近妇女儿童生活的服务性……这些都是《中国妇女》的精神内涵,是我们杂志社的核心价值及精神财富。”
高总编还要求大家会后认真思考: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妇女》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前辈精神、把社史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让《中国妇女》更好地承担起见证历史、记录时代的使命,既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担当,也无愧于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最后,活动在全体党员的集体配乐朗诵表演“领袖们为抗战时期《中国妇女》的题词及撰写文章节选”中结束。
“抗战需要更紧、更深、更大动员的时候,每个中国好男儿,都应走上疆场去杀敌,每个中国好女儿,都应牺牲‘小我的家庭幸福’。国家兴亡,匹妇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高亢激昂的和声久久回荡着……
79岁的《中国妇女》穿越岁月从抗战炮火中走来,风云跌宕又历久弥新,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女性走向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现在和未来。
回首创刊初心,牢记使命奋进!中国妇女杂志社的事业,前有光辉榜样,后有新人接棒,《中国妇女》的精神,也将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