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魔法箱”神秘开启,北京、内蒙两地儿童受益“爱育未来——游戏素养计划”
“社区怎么还组织孩子们玩游戏?耽误学习”“讨论电子游戏?越讨论孩子越想玩”......
AI时代,电子游戏已成为教育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一味禁止游戏成了破坏家庭亲子关系的导火索。能否站在尊重平等的角度上,听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利用游戏,为未来的人生发展赋予能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爱育未来——游戏素养计划”在北京落地并不断迭代升级。2024年4月底,北京朝阳区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促进会(简称朝阳区妇促会)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波克公益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为北京、内蒙两地的孩子们开启了神秘的游戏魔法箱,引导孩子们共同投入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游戏共创工坊中来。

北京地区除了在朝阳区多所学校开展活动,还将游戏共创工坊带到各街乡的家长学校。通过活动群内发布的现场照片和文字记录,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积极踊跃的状态,他们从当初的质疑、不理解变成了抢着为孩子报名,因此参与游戏共创工坊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组织者以垡头为试点,尝试将单次活动升级为四次,孩子们不但对于活动主题有了更深刻理解,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有了提高,相互配合愈发默契,本不相熟的孩子们借由游戏共创工坊这座桥梁,变成了相互信任的好朋友。
活动前,孩子们在游戏素养师引导下,亲自讨论并制定小组公约,极大增加了大家执行规则的积极性,现场秩序有了很大改观。活动中,孩子们还对电子游戏的好与坏展开激烈辩论,最终正反双方都认识到电子游戏的两面性,表示要利用好电子游戏,而不被其所控制。通过引导,孩子们了解了游戏的本质、基本特性以及设计游戏的基本要素。桌游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总能碰撞出五彩缤纷的火花。比如,有小组围绕“未来学校”主题展开想象,AI智能图书馆能快速帮助人们找到书籍。“科技改变世界”的意识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萌芽。在充分信任和尊重的氛围里,每个孩子都闪现出独特的光彩,每个独特的个体都被看见。

截至11月,北京已经在18个街乡开展了40场游戏共创工坊活动,共990名学生开启了“魔法箱”,并在创作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天赋超能力”。
与此同时,组织者还将北京的成功经验第一次带到内蒙古通辽市。6月5日,通辽游戏素养引导师培训在科左后旗文化艺术宫举行,共80余名引导师参加培训,培训专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的互动带领引导师深入体验游戏辅导的全过程。之后,科左后旗甘旗卡镇潮海小学、查日苏镇初级中学等六所学校迅速开启了多场游戏共创工坊活动。暑假期间,游戏共创工坊又利用托管班为团结社区等多个社区的孩子们带来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到目前为止,通辽市共开展34场游戏共创工坊活动,1101名学生从中受益。

活动中,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关注健康问题,有的创建未来学校。人工智能时代,远程就医不用预约排队,环游世界同时能在地球任意角落上学。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丰富的职业体验,刷新了对游戏的认知,同时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近期,游戏工坊的创意作品展评活动将在内蒙古通辽市展开,孩子们精彩多姿的内心世界也将通过桌游作品展现。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孩子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每一幅妙趣横生的作品都充满社会责任感。从他们的作品中不但能感受到童真,更能读到希望与未来、理想与责任。(文 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