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妇联“爱心妈妈护苗成长”项目 助力结对关爱更暖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根据全国、自治区妇联安排部署,银川市妇联以“爱心妈妈护苗成长”项目为载体,通过实施温暖守护、赋能成长、爱心助力、健康成长等“4+X”工作计划,既为爱心妈妈培训赋能,提高其专业性、积极性;又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帮扶,以专业服务和温暖行动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生动彰显了“妇联带动引领、专业组织赋能、社会协同参与”的双向赋能关爱新模式,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已圆满结项,灵武市、永宁县正有序开展。
实施“温暖守护计划”,规范建设夯实队伍
市妇联积极探索建立“1+N”爱心妈妈队伍,以妇联执委为基础,向社会广泛招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老师等爱心人士,就近就便与孩子们“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送关爱。全市已招募爱心妈妈2834名、爱心妈妈团队96个,成立爱心妈妈工作室30个。依托项目对“爱心妈妈”志愿者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化管理队伍。

对打造的“守护心光”“暖心窝”“彩虹”等15个“爱心妈妈”工作室,每个配套2000元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小树苗”关爱服务活动。“彩虹”爱心妈妈工作室创新“困境儿童+边缘群体”双服务模式,链接社会资源扩大关爱覆盖面,为困境儿童筹集2.45万元助学资金,同时开设“作文班”辅导千余名儿童;“守护心光”爱心妈妈工作室联动30余名心理咨询师,为百余名儿童提供心理干预;“守护天使”工作室开展“微心愿”认领,帮助76名儿童实现生活学习愿望。

实施“赋能成长计划”,专业培训强化能力
市妇联聚焦“爱心妈妈”服务能力建设,通过“集中轮训+送课下基层”方式对“爱心妈妈”进行全覆盖系统培训。今年各级妇联举办培训班和赋能活动322期,培训8845人次,发放政策汇编3000余册。培训内容涵盖困境儿童关爱政策法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高效陪伴技巧等实用知识,采用“专题讲座+案例研讨+ 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形式,邀请儿童心理专家、资深社工现场授课,帮助“爱心妈妈”掌握专业服务方法,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金凤区为精准匹配培训需求,项目前期深入调研,收集到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特殊儿童照料等多类培训诉求。基于此推出的“点单送课”模式,由各社区“点单”、项目组“送课上门”,定制专属课程。2025年6月-8月,项目共收到点单课程16场次,开展14场次,培训爱心妈妈约700余人次。“不仅孩子有收获,我们‘妈妈’们也在成长。以前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手足无措,现在通过‘点单送课’学到的技巧,能及时帮孩子疏导情绪了!”参与项目的“爱心妈妈”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该模式的实效。项目始终坚持“儿童受益、妈妈成长”的双向目标,而“点单送课”正是实现“妈妈成长”的核心抓手,通过“按需定制+精准输送”,让公益服务既有“温度”更有“深度”。
实施“爱心助力计划”,整合资源助推梦想
市妇联及各市县妇联积极对接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建立“爱心妈妈”驿站90余个,涵盖文化交流、阅读体验、休闲娱乐等领域,为“爱心妈妈”开展关爱服务活动提供场地、物资等资源支持。兴庆区联动兴庆区家风馆、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钟书阁等20家单位建成“爱心妈妈驿站”,构建“15分钟关爱服务圈”,形成“工作室专业服务+驿站资源保障”的立体化服务网络。金凤区10个“爱心妈妈驿站”联动铁东消防救援站、宁夏幻太奇海洋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等10余家单位,将消防体验、健康体检、海洋科普等各类资源“打包”送到儿童身边。

为有效激发“爱心妈妈”工作热情,市妇联“爱心妈妈护苗成长”项目每季度开展1次礼遇活动,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关怀相结合,增强“爱心妈妈”团队归属感与凝聚力,助力收获更多成就感、荣誉感。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节点开展“感恩母爱 情暖三八”“情暖巾帼心”“最美爱心妈妈”评选等礼遇活动。兴庆区、贺兰县推出“爱心妈妈专属礼遇卡”,整合休闲娱乐、健康关怀等领域资源,为爱心妈妈及困境儿童家庭提供消费折扣、免费体检等服务。参与项目的大部分“爱心妈妈”愿意长期留任,更主动带动身边人加入,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正向循环。

实施“健康成长计划”,心理干预守护心灵
为帮助困境儿童、爱心妈妈、儿童监护人解决相关情绪、心理问题,项目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爱心妈妈”和家庭监护人共同努力助力小树苗健康成长。项目组建专业心理团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建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家庭治疗”服务模式,通过绘画减压团辅、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为300余名儿童、家长及“爱心妈妈”普及心理知识。对存在心理困扰的重点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专业个案服务,成功化解心理危机、帮助困境儿童复学等多起复杂案例,构建“儿童-家庭-志愿者”三方心理支持网络。

金凤区推出“21天陪伴计划”,以“每日陪伴+任务打卡+心理支持”为核心,通过线上打卡、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暑期阅读、手工、运动、红色教育等多样化任务。为保障陪伴质量,为每位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记录 21天里的点滴变化;设置暑期“21天陪伴计划”、优秀“爱心妈妈”激励机制,激发孩子与爱心妈妈的参与热情。活动结束后,参与“21天陪伴计划”的困境儿童反馈“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不仅心理健康状态明显改善,社会融入度也显著提升。“爱心妈妈”们也表示,21天的持续陪伴让自己与孩子建立了深厚感情,看到孩子的微小变化,成就感满满。实现“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间爱的双向奔赴。’

实施“X长效计划”,机制优化延续品牌
为强化“爱心妈妈”品牌影响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项目结束后,市妇联一方面,系统梳理项目服务模式与典型案例,通过媒体宣传讲好“爱心妈妈”故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优化“爱心妈妈”培育体系,增设儿童心理疏导、应急帮扶等进阶课程,推行“老带新”实践机制,提升团队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宣传宣讲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培育-服务-传播-反哺”的良性闭环,让困境儿童持续感受社会温暖,助力其健康快乐成长。
下一步,市妇联将持续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工作上发力,精心谋划、积极行动,以项目化助推关爱服务常态化、专业化、机制化开展,引导“爱心妈妈”真正当好困境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守护人,让孩子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茁壮成长。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