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雨林间创收,文化里增收,看基诺村寨走出家庭致富新路径
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攸乐村委会巴朵村民小组的妇女们,正以智慧和汗水破解“增收密码”,她们依托雨林生态、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三大核心,通过雨林徒步就业、创业贷款扶持、文化队伍创收、新业态探索四条路径,实现家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雨林徒步就业: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坐拥基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质生态资源,巴朵乡的雨林徒步项目逐年升温。村妇联精准把握游客需求,将妇女力量组织起来,让“家门口的风景”变成“口袋里的收入”。
技术赋能,服务提质。联合乡党群服务中心、旅游公司开展专项培训,从基诺族传统狩猎文化讲解,到雨林植物辨识、野外急救技能等,全方位提升妇女服务能力。如今,服务向导、后勤人员单人单日收入可达180-300元,技能成为“硬通货”。
抱团发展,打响品牌。成立“雨林巾帼服务队”,统一服装、统一服务标准,创新推出“向导+餐饮+文化讲解”打包服务,年均接待游客超9.2万人次,带动60名妇女稳定就业,“巾帼服务”成为雨林徒步的金字招牌。

生态创收,双向共赢。服务中践行“无痕徒步”理念,妇女们主动承担雨林垃圾清理工作,还开发“环保体验”项目吸引公益团队参与。既守护了热带雨林的生机,又拓宽了增收渠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创业贷款扶持:为“敢闯敢干”注入底气
针对妇女创业缺资金、缺信心的难题,基诺山乡妇联主动对接巴朵村妇联与乡信用社,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送到家门口,点燃妇女创业热情。

精准对接,破解难题。村妇联干部逐户摸排创业需求,建立“妇女创业意愿台账”,手把手协助申请贴息贷款,覆盖餐饮、手工艺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退役军人姜会成夫妇,成功申领妇联贷款,将自家宅子改造为餐饮店,客源稳定;者吕则借助贷款,深耕基诺非遗手工艺,让传统技艺焕发市场活力。
典型引路,带动一片。评选“创业致富女能手”,以“一带一”“一带多”模式分享经验。巴朵村妇女组长切当忙完村务后,她瞄准游客消费需求,在村口摆摊卖起了特色烤豆腐,每月能增收1万多元。她毫无保留分享摆摊技巧、食材选购和酱料调配心得,带动更多妇女加入。如今每到傍晚,巴朵村村口的“小吃街”香气扑鼻,成为烟火里的村寨“增收链”。
文化队伍创收:让“民族瑰宝”变现增值
作为国家最后认定的少数民族,基诺族的大鼓舞、民族歌舞是巴朵村的“民族根脉”。村妇联以文化为纽带,组建巾帼文化队伍,让传统艺术在创收中“活”起来。
大鼓舞队,打出名气。60名妇女组成的“巴朵巾帼大鼓舞队”,多次亮相州、市文化展演,不仅斩获“云南省民族民间艺术展演金奖”,更成为基诺山乡的“文化名片”。2025年上半年,队伍外出商演、景区驻场表演30场,创收超3万元,队员人均分红6000元以上,鼓声里敲出了“致富节奏”。
民俗表演,拓宽销路。深度挖掘基诺族婚俗、祭祀等非遗文化,编排“基诺族生活场景剧”,在游客集中时段开展沉浸式表演。同时同步销售民族服饰、手工饰品等文创产品,实现“表演+销售”双增收。2024年,仅文创产品销售额就突破2万元。

传承文化,凝聚人心。队伍中有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悉心指导年轻人,将大鼓舞的招式和文化内涵倾囊相授。妇女们在排练、演出中传承文化,更凝聚起“不等不靠”的奋斗精神,成为村里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的核心力量。
新业态多点开花:让增收路子越走越宽
2024年巴朵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10多万元,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妇女群体在新业态探索中的积极作为。她们瞄准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咖啡等产业,形成“多点开花、户户参与”的增收格局。
农家乐+民宿,吃上“旅游饭”。依托基诺山旅游环线,妇女们改造民居,开办民宿11家、农家乐4家。餐饮主打基诺族特色“包烧”和雨林野菜,住宿则推出“住民宿、学织锦、做茶饼”体验套餐,让游客深度感受基诺文化。

特色咖啡,喝出“致富味”。村民木腊切与小梅夫妇俩,凭借市场洞察力加盟“幸也咖啡”品牌,在村里开起了特色咖啡店。他们将基诺族“砍刀布”文化融入包装,推出“基诺限定”咖啡杯,独特的文化创意让咖啡店成功“出圈”,成为游客的打卡点。如今,小店生意火爆,夫妻二人的小日子也伴随着咖啡香愈发甜蜜。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