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育未来,静待花开——2025年福建省三明市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创新实践案例展播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11-06 16:03:08

为推进2025年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项目,三明市妇联、三明市教育局、三明教育学院联合在全市发起家庭教育“五进”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一批鲜活的家庭教育创新案例脱颖而出。这些案例既聚焦普通家庭的育儿困惑,也关切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需求。即日起,“三明女性之声”将陆续进行展播,期待通过分享,为广大家长激发更多科学育儿灵感,进一步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共同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社会氛围。

建宁县“守望成长·爱在家园”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实践案例

建宁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启动实施“守望成长·爱在家园”项目,旨在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服务下沉,构建充满活力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区域家庭教育水平,为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1.jpg

1-2.jpg

创新工作机制,筑牢三大支撑机构,实现基础覆盖与体系化运作。成立公益指导中心,依托社区学院打造“福源家长成长中心”,组建纯公益教师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讲座与读书沙龙474场,累计吸引家长参与,已成为“省级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通过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配备435名教师,开设符合学生身心规律的“家长课程”,并邀请省、市专家开展巡回讲座,近三年在家庭教育宣传月举办活动60场,受益学员达5000人次,有效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通过健全家校联系网络,在全县36所校园成立428个家长委员会,定期共商育人策略,加强家校社常态化联系与协作。三大机构的建立,共同筑牢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基础。

image.png

汇聚专业力量,组建三支核心队伍,推动服务走向专业化与互助化。通过组建公益讲师团,由县妇联牵头,汇聚妇幼保健、法律、优秀家长及“五老”人员,提供“菜单式”选课服务,三年来深入基层举办公益大讲堂40余场,将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直接送到家长身边。通过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县妇联与教育部门合作,通过系统培训,使200余名教师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论与沟通技巧,为持续开展高质量指导服务储备了骨干力量。三支队伍的组建,有效解决服务力量不足和专业性欠缺的问题。

3-1.jpg

3-2.jpg

3-3.jpg

拓宽服务路径,搭建三大综合平台,促进共育格局形成与家庭关系改善。通过夯实学校主阵地,坚持每学期召开2次主题家长会,系统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密切了家校联系,形成了育人合力。通过引入专家高平台,今年2次邀请省内外资深专家开展大型公益讲座与培训,参与人员超200人次,不仅直接提升了本地家庭教育水平,也培养锻炼了本土公益师资。通过构建社会协作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幸福种子社工机构合作,开展讲座及个案服务480场、课程500余场,服务超8万人次,该机构于2022年获评省级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并与法院合作共同签署《关于推进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常态化开展法制教育、拓展活动及心理辅导。多元平台的搭建,使家长素养得到显著提升,陈旧观念得以转变,亲子关系在丰富活动中有效改善,家庭氛围更和谐。

强化长效保障,创建一项稳固机制,保障工作持续发展并显现社会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1万元专项经费。稳定的投入机制,通过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完善,为家庭教育的持续深入发展创建了根本保障。这一稳固机制确保了各项举措的落地生根,最终促成了“家校社”共育格局的基本形成,成功打破了以往教育脱节的局面,实现了信息共享、活动共办和难题共解,基本打通了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问题的发生,促进了家庭和睦与社区和谐,自项目开展以来,涉及青少年的矛盾纠纷有所下降,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