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成就“大梦想” ——“巾帼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妇女就业脱贫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州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作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把创建巾帼就业扶贫车间作为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妇女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有效破解就业瓶颈
在当前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大形势下,如何发挥农村妇女“半边天”作用,是湖南省湘西州妇联一直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结合州委大调研活动发现,全州近80万农村妇女中,劳动力近8万人,就业不足5000人。制约农村妇女就业原因主要有几下方面:一是观念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严重缺乏;二是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缺乏资金技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三是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外出务工条件,等等。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列入了湖南省湘西州妇联工作重点议程。
在一次“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调研中,湖南省龙山县“惹巴妹”手工织品公司引起关注。该公司以民间手工艺品为主打产品,按照“乡镇基地+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产品回收、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就业。州妇联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长达3个月的专题调研,通过深入企业与负责人沟通交流、征求意见,深入乡镇、村、社区了解情况,逐步形成了依托企业平台、整合部门资源、创建巾帼就业扶贫车间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将解决妇女就业与脱贫攻坚、文创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2018年6月5日,在湖南省湘西州妇联及相关部门积极汇报和衔接推动下,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州妇联及人社、扶贫、旅发委等部门,研究讨论发展文创产业带动城乡妇女就业相关事项。10月9日,经过州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州内首个专项扶持妇女就业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开展文创产业带动城乡妇女就业的意见》(州政发[2018]21号)文件出台。该文件形成了州内优秀文创企业发展带动城乡妇女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贫的完整扶持体系,以更明确目标任务、更清晰部门职责、更具体的推动措施,为妇女就业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企业带动开展教育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农村妇女树立“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正确价值观,鼓励贫困群众提振信心、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宣传示范促动。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用,在乡镇、村广泛发动宣传,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技能培训,提升脱贫能力。借助湘妹子公众号、湘西妇女网等新媒体,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座谈会1000余场,组织广大妇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七个强化”“八条要求”等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宣传中央、省、州扶贫政策,教育引导广大贫困妇女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和信心。
企业能人带动。依托龙山“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和山谷居民公司,围绕培育就业创业能力,针对企业所需人才设置培训内容,以手工编织、苗绣技能为主,同时开展家政、月嫂、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创业。2018年以来,“惹巴妹”公司在8县市累计培训51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000人,2221人实现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636人,残疾人210人。山谷居民公司分别在凤凰、古丈、吉首、花垣开展了6期扶贫车间培训,共培训绣娘22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4人,带动就业150人。
扶贫协作推动。以对口扶贫协作为契机,策划了巾帼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帮扶活动,打响了“湘西苗绣”等一批湘西本土创业的“娘子军品牌”。2018年9月5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湖南工业大学与花垣县十八洞村共同签订了《十八洞村苗绣产业精准扶贫三方协议书》,对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开展“对点采购、精准设计、精细生产”三大行动,帮助苗绣通过中车株机走向“一带一路”,将高铁“中国名片”与苗绣“国家非遗”相结合,精心打造“高铁苗绣”,让湘西非遗搭乘高铁走向世界。目前,十八洞苗绣合作社年收入过百万,绣娘月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带动了周边3个乡镇的留守妇女实现脱贫。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合力实现多方共赢
紧盯“扶贫”这一核心导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推进扶贫车间的布局、建设、发展,全力促进产业、岗位、技术、资金到贫困村到贫困户,妇女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目标。
推动车间建设。紧密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发展扶贫车间。会同人社、扶贫等部门就“巾帼就业扶贫车间”相关工作进行协商对接,明确了“巾帼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条件、认定程序、补贴标准、责任分工、推动落实机制等内容,形成了《关于做好巾帼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的通知》。将“扶贫车间”纳入贫困地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范围,对组织新招劳动力和在职劳动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按政策给与场地补贴、设备补贴、物流费补贴及工资(生活)补贴。2018年7月9日,“惹巴妹”首家“巾帼就业扶贫车间”在保靖县普戎镇正式挂牌,同年9月6日,山谷居民公司“巾帼就业扶贫车间”在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揭牌,打开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百姓参与”巾帼脱贫行动新局面。截至2019年底,在州内本土具有带动能力的企业中共创建“巾帼就业扶贫车间”51家,实现州内八县市全覆盖,累计带动1.5万余人稳定就业,其中99%是农村妇女,45%以上是建档立卡户。
注重创业激励。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员工变股东,就业变创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村妇女+电商”的模式,推动扶贫车间呈蜘蛛网式由城区向乡村延伸,一年内实现了全州八县市全覆盖。与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湖南农大、广州工大、吉首大学达成产学产品研发合作协议和游学合作意向,聘请了携程高管为运营顾问,助推民族工艺品投放市场。“惹巴妹”从一个县城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到4200万的湘西手工编织龙头企业,其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企业、湘西州创建十百千工程示范企业”,法人代表谭艳林获评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山谷居民荣获湘西州“文旅类双创领军企业”称号,并作为践行“精准扶贫”典范,入选中宣部大兴成就展。
提升品牌影响。发挥职能优势和桥梁作用,积极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推动企业走出湘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惹巴妹”手工织品在第22届意大利米兰国际手工艺品展销会上,受到多个国家消费者青睐,全部销售一空,现场与意大利动漫公司、亚马逊电商欧洲站成功签约合作意向,还聘请了2名意大利留学生设计师为公司研发设计总工程师。山谷居民公司作为中国民艺项目四家代表之一,参加了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研发设计的产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世界银行行长;十八洞村苗绣产品在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首次亮相,作为宣传“神秘湘西”文化品牌主打产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巾帼就业扶贫车间”使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创业的愿望成了真,既解决了企业发展壮大劳动力短缺难题,又实现了农村妇女居家就业、稳定增收,促进了社会稳定、家庭和谐,获得了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州妇联将进一步发挥党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找准党政所忧、妇女所盼、企业所急、妇联所能的切入点,把巧手小产业做成致富大产业,让“巾帼就业扶贫车间”真正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亮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