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七十载,携手共筑巾帼梦 ——纪念市妇联建会70周年座谈会举行
今年是上海市妇联建会70周年,9月9日上午,“初心不改七十载,携手共筑巾帼梦”——纪念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建会70周年座谈会在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召开,老中青妇联干部代表、优秀女性代表等汇聚一堂,重温历史、展望未来,共话上海妇女事业发展新篇章。
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妇联组织改革,推动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妇联资源向基层集中,不断加强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行业以及活跃在网络空间、虚拟社会中的女性群体的吸引和凝聚,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有效覆盖。要把上海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牢固树立以妇女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挂在心上,把握妇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妇女群众中,不断增强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0年沧桑巨变,70年辉煌成就。据了解,70年来,上海市妇联坚持夯实基层、广泛联系各界妇女,积极创新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组织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2015年群团改革以来,围绕适应妇女就业、生活、集聚方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上海市妇联积极扩大和夯实基层,使各级妇联组织能够最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基层执委全面扩容,全市居村“妇代会”全部更名为“居村妇联”,四级执委 9.6 万名。组织体系实现广覆盖,将传统组织体系覆盖的盲区作为重点,不拘一格、因地制宜推进新领域、新业态、新阶层、新群体“四新”妇联组织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四新”领域妇联232 个,最大程度地把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妇女群众“聚起来”。
上海市妇联始终牢记使命,紧贴党政大局和妇女需求创新推进妇女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上海市妇联着力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妇联工作定位,率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近年来,各级妇联从妇女儿童和家庭最期盼的需求出发,实施“百万家庭网上行”“百万家庭学礼仪”“创建示范性家政服务站”“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建立社区幼儿托管点”等市政府实事项目以及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女性创业大赛,知心妈妈,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等项目和品牌工作,努力把妇联建设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
上海市妇联紧抓妇女维权和发展这两块妇联工作的重要基石,一路高擎争当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的旗帜,持续开展“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文明家庭”三大主体活动。同时,注重从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源头上发挥妇联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支持下,落实凡涉及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事先听取妇联意见的制度,主动争取在全国率先出台或形成更具权威性、操作性的妇儿权益保护地方性法规、公共政策。开创妇联信访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心理疏导“四位一体”的妇女维权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在 16 个区全部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专业委员会。联手市高院、市检察院分别制定实施了建立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工作机制,2020 年在全国首次编制发布《上海市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进一步从源头上不断拓展保护妇女儿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上海市妇联发挥各级妇联的职能,针对不同时期妇女群体结构和需求特点,设计推出“百万妇女学习行动”“上海妇女再就业行动”“妇女健康实事项目”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和品牌项目。同时,深耕社区和家庭,增强社区面对面服务妇女和家庭的能力。2014年起,上海市妇联通过市财政每年拨付1000余万元妇女工作“先行先试”的专项工作经费,建立“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妇女儿童家庭项目平台”和“公益创变客项目平台”,累计吸引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约1.7亿元,凝聚150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关爱失独家庭、家庭教育、关爱困难重症妇女及老三八红旗手等项目2116个。
70年来,上海妇女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上海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上海女性的科学文化素养日益提高,对各行各业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上海妇女在家庭地位提高的同时,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女科学家联谊会名誉理事长王恩多,作为资深的妇委会主任分享了她为女科技工作者创建平等的职业环境所做的努力。嘉定区妇联、浦东新区金桥镇妇联及上海市妇联代表也相继就基层妇联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情怀与担当、传承和发展交流发言。会上,上海市妇联为全市从事妇女工作20周年的工作者代表颁发纪念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