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方向
她,不仅是一位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更是企业员工的良师益友;她,视若珍宝的不是财富,而是20多位爱厂如家、默默奉献的贫困员工;她,在北京的部队大院里长大、生活条件优越,却情系青川革命老区的发展振兴;她,拥有阳光般的心灵,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温暖着她身边的人。她,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知心姐姐”的青川智高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艳。
“智高农业有限公司”的前身为“高氏药业有限公司”,五年前,它还是一个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中药材收购站。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艳了解到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的青川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属秦巴山区、革命老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但是这里山清水秀,具有药材生长良好的自然条件。她毅然决定在这里投资兴办中药材企业,为老区青川的脱贫奔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抓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抓市场为龙头、抓质量为核心、以信誉为保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企业管理,让企业逐步从粗放型转化为科技型和高质量发展。刘艳采取的“公司+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模式,一方面建基地,另一方面以市场价全面收购农户的产品,为身处大山的贫困农户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针对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她还对员工量身打造了以“小组长+车间管理+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长年坚持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升素养;专门邀请专家学者为企业员工讲授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亲自为员工讲解产品质量管理、车间管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行为礼仪等内容,使得一直在家务农从未走出青川的员工们也感受到现代企业的培训与成长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了解,“智高农业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3人,一半以上是贫困职工。每个职工在公司务工队收入都在2-4万元。这些贫困职工家里建起了新房,全部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刘艳和她团队的苦心经营,“智高农业有限公司”一天天发展壮大,不仅成为青川规模以上的企业,而且成为国内产地初加工杜仲药材的龙头企业。从2016年产地加工杜仲产品零起步到现在企业红红火火,当下许多企业都受疫情的冲击举步维艰,而刘艳经营的“智高农业有限公司”始终保持订单持续增加、杜仲产品购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中药材小白到目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日等国家,“智高农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杜仲产地加工有影响力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产品深受顾客的青睐,赢得市场的好评。
刘艳和她的“智高农业有限公司”一起走过了五年,五年来,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和坎坷,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可谓“一路坎坷一路累,一路拼搏一路歌”。当问起下步打算时,刘艳说:“凡是过往,皆为序曲。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她决定在杜仲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企业进入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快车道,不仅让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让员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服务大众,奉献社会!”
从来到青川的那一天起,刘艳就在深层次思考:“如何把青川的生态旅游资源宣传好、把青川的农产品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川、关心青川、支持青川的发展,让青川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0年11月,刘艳个人出资 ,她专门邀请中国书画院的靳秀梅、李波、王妞子、郑玉兰等7名书画家来到青川,他们走进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木鱼中学,开展“书法美术知识讲座”和文化扶贫活动,培养孩子们的书法国画兴趣,引导孩子们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点燃山区孩子们的梦想。刘艳还邀请书画名家在青川调研采风,为青川创作出了《大美青川山河秀》等一系列反应青川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书画艺术作品,为宣传青川、推介青川、助力青川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家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的这句话最能诠释刘艳当下的心境。如今的刘艳,早已把青川作为“第二故乡”。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方向,刘艳决定扎根青川,继续为青川的“后发赶超、绿色崛起”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刘艳的名字一样,艳阳普照大地,文化滋润企业,人生没有终点,奋斗仍在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刘艳的企业一定会越做越大,在新征程上必将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