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婚姻家庭纠纷调解职能 探索开创平安家庭建设新局面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妇联在省市妇联关心指导下,在县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创新方式,以建设平安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持续提升妇女儿童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特别是坚持“预防为主、调处结合”方针,通过开展系列主题和专项活动,突出抓好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面探索社会化维权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打造了大钊故乡妇女工作口碑好、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品牌,全面促进了新时代社会家庭和谐稳定、幸福美满,持续开创了婚调工作新局面,为平安乐亭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健全机制,齐抓共管,不断织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脉络”。一是进一步强化主动履职意识,让组织机构更清晰。第一时间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综治办、法院、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发文件通知、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机构设置、人员组成、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强化措施,并按便民原则在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办公地点,开展各项家庭矛盾调处工作。二是进一步打造部门联动合力,让职能分工更精细。形成资源互补、各司其职,对接有序、分工配合调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工作格局。妇联组织利用联系家庭、联系妇女的群众工作优势,切实抓好婚调委具体运作和日常管理,同时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鼓励、吸纳有特长和热心公益的个人加入调解员队伍,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源、行政资源、群团资源有效整合。民政部门在县婚姻登记处的驻点调解员,主动介入调解、有效的缓冲那些因为沖动或者考虑欠成熟而一心要离婚的夫妇矛盾。司法部门开展婚姻家庭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提供维权咨询服务和相应的法律援助、相关培训和业务指导,提升人民调解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健全机构配置,让基层服务工作更“贴心”。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婚姻家庭调解员队伍,在全县14个镇乡(街道)和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分别成立县妇联的婚调中心,在条件成熟的84个村挂牌成立婚调室,邀请心理咨询师面向家庭开展婚姻家庭关系及心理健康调适服务,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实施妇联组织网格化管理,按居住区域建立健全“网格型+功能型”妇女小组8600个,并以兴趣爱好、劳动生产、技能专长、社会活动等为纽带建立功能型妇女小组267个。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缴。
二、夯实基础,提升效能,不断织牢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纲目”
一方面,加强队伍的专业化打造,让妇女工作“内功”大提升。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婚姻家庭现状和调解工作需要,从妇联、民政、司法、教育等协同单位选聘了14名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员,扩充到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当中。首批法律工作者、妇女工作者、婚姻家庭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下步还要公开聘任专兼职人员,扩充队伍力量。围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维权重点对各级婚调员进行多次集中培训,并在市妇联支持下邀请河北省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全职公益律师张魁明和资深调解员周文龙授课。举办“木兰有约”法制讲座20场次,各镇乡婚调中心开展“法润家庭‘小平安’,构筑社会‘大平安’”主题培训活动30余场,发放法律宣传图册2万余册,现场接受群众咨询400余人。
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健全机制,让妇女工作“外功”更扎实。深化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筑起制度防线。一是全面建立社会化维权机制。在法援中心设立妇女儿童窗口,由县妇联主管副职坐班,成立“老杨工作室”,接待群众诉求。对涉及妇女儿童案例,加强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结合和沟通,将镇乡级专职妇联主席全部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与法院结合为受家暴妇女开具“人身安全保护令”。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各级妇联组织发挥了在基层维稳“平安网”和“减压阀”作用,累计调解婚姻家庭纠纷66件(次),典型做法“乐亭婚调工作为幸福护航”在唐山劳动日报刊登。三是广泛开展困境救助活动。为贫困学生争取发放“春蕾计划”助学金7.2万元;为1名恶性淋巴瘤患儿争取救助金4000元;为25名乳腺癌、宫颈癌妇女发放救助金25万元。深化女性安康工程,妇女健康保障宣传覆盖率达100%,全县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妇女48人、健康保障覆盖100%,非建档立卡适龄女性健康保障覆盖率达40%以上,在唐山市排名第一。
三、多措创新,精准施策,不断织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网格”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规定,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联合7个部门制定了《乐亭县加强家庭暴力案件处置联动机制》。启动维护妇女儿童权联席会,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长效机制。将反家暴工作纳入到全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在县公安局设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在县内广泛联系法律工作者及具备律师资格的人员,选聘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律师,组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援助顾问团,为妇女儿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启动“反家暴,促和谐”宣传活动,发放家庭暴力明白纸10000余份,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
二是强化典型推广。不断总结梳理宣传各种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各大网站等有效载体,展示调解员调解为民、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宣传推广各村居维权站成功做法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激发、提高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以及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设了“防控战‘疫’中的铿锵玫瑰”专栏,对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最美新娘、最美妈妈、最美女支书等先进典型进行宣传,鼓励并引导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姐妹开展“大钊故乡党旗红,广大妇女要建功”活动,积极投身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和活动。全县8000余名巾帼志愿者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深入开展了“暖小家,护大家——关爱援鄂医务人员家属”一系列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三包一”结对包联,对这些家庭开展生活必需品跑腿代购、日常事项代理代办、疾病就医接送和药品代买代送、情感抚慰、防控宣传等服务。《河北省乐亭县:红色热土上绽放最美“巾帼红”》《乐亭:抗疫路上绽放“巾帼红”》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唐山文明网刊登报道。
三是强化载体打造。为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县妇联依托乐亭大鼓的特色文艺形式,利用“三下乡”“青春广场文艺汇演”等平台,专门聘请专业人士编写了《清官难断家务事》《赞民法典》等乐亭大鼓唱段,在各镇乡的村庄、社区里多次演出,寓教于乐,深受群众喜爱。通过活动宣传,许多妇女群众了解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情况,许多群众都主动找到婚调委咨询。同时,通过各级各类平台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了示范点的知名度、关注度和美誉度。开通“乐亭女性”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微讲堂”专栏,宣传卫生健康、疫情防控、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相关知识,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成员提高认识,开阔视野知识。通过唐山市妇联“唐山女性”微信公众号,宣传推介巾帼乡村旅游示范点阎各庄镇杨家埝村,效果明显,仅今年“五一”小长假来参观旅游的外地游客达8000多人次。
四是强化素质提升。实施“巾帼创业发展能力提升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和培训学校,采取远程教学与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妇女创业发展能力系列培训班。其中包括母婴护理师培训班31期,中式面点师培训班69期,绳编、布艺培训班26期,农业技术培训班9期,共培训妇女4930余名,全部为农民或下岗再就业人员,帮助59名妇女实现了再就业。疫情期间,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和艺佳、立峰等培训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了育婴、月嫂、面点等远程培训班,线上培训学员6000余人。巾帼创业基地手工坊负责人苑英芳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免费开办手工制作课,引导妇女在居家生活中灵活创业。唐山劳动日报以《“空中”家政培训“不掉线”》为题对乐亭妇联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尤其是精准实施“巾帼脱贫攻坚行动”,成功申报汀流河镇晓轩果蔬专业合作社为河北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利用“六一、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爱心结对帮扶贫困单亲母亲、贫困儿童、“关爱春蕾女童”等工作,丰富创建內涵,打造关爱品牌。省妇联“燕赵女性”微信公众号对我县巾帼家庭手工脱贫示范基地英芳手工坊进行了展播。为全县“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行动开展贡献了巾帼力量。
五是强化家庭道德培养。一方面,开展家风宣讲活动。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吸引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在预防婚姻家庭纠纷、创建和谐幸福泰安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前期全县范围内征集好家风故事的基础上,联合县文明办组织开展了“传承好家风 共创文明城”主题宣讲活动,从孝老爱亲、爱岗敬业、家教典范、家风传承等不同维度呈现着大钊故乡的家风文化,弘扬传递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社会正能量。
另一方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召开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推进会,制定《乐亭2020年县美丽庭院创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13个镇乡创建工作进行实地督导和入户走访,并为基层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提供了垃圾桶、床品、门牌等物资支持,在“乐亭新闻”中开设了专栏,对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进行展播。开展讲最美 亮家风、童心童画、硕果分享、“疫”起来答题、垃圾分类“家”行动等主题活动。累计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2万余户,精品庭院4000余户。胡坨镇高光莲、商义春家庭荣获唐山市绿色最美家庭。《河北唐山乐亭: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深化美丽庭院》《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乐亭县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再掀高潮》在央视频、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新闻50分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