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津:一朝结识“枫香染”,立志要做“枫香冉”
“你看,这是我去年怀宝宝时用枫香染给宝宝画的一个小被子,上面写了宝宝的名字,旁边的凤凰图案代表了吉祥如意……”9月16日,一走进冉光津的公司,她就热情地向我们展示着她用枫香印染技艺制作的产品,说起枫香染,她有说不完的话。
冉光津用枫香染技艺给宝宝制作的小被子
冉光津展示她用枫香染技艺制作的玩偶
枫香印染俗称枫香染,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用毛笔蘸取枫香油在白色土布上作画,再经过上色、浸染、晾晒等多道工序制作出各类手工艺品,颜色多以青蓝为主,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32岁的冉光津家住黔南州惠水县,本是一名美术老师的她,在偶然接触到“枫香染”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门古老的印染技艺,走上了传承之路,还把自己的微信名称改为“枫香冉”。
当“枫香染”遇上“枫香冉”,奇妙的“化学反应”就发生了。
从结缘到坚守
时间拨回到2012年,那是“枫香染”与“枫香冉”结缘的时间。
2012年,冉光津在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任职,担任工艺品专业人形人偶设计与制作指导老师。而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常常会把贵州知名的民间技艺传承人请到学校上课,这其中,就有枫香染传承人。
冉光津用枫香油在白色土布上作画(受访者供图)
冉光津因从小喜爱国画,所以对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技艺也很感兴趣,时常去听一些民间技艺传承人的课。就在这时,冉光津从传承人的课上初识了枫香染。
“遇见枫香染的那一刻,我就被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说起那时与枫香染结缘的“际遇”,冉光津仍激动不已。
从那以后,冉光津就开始自己钻研。
冉光津用枫香油在白色土布上作画
在钻研过程中,冉光津了解到,黔南州的惠水、长顺、都匀、平塘等地的布依族、苗族都有制作枫香染的习惯,其中,惠水县的枫香染手工技艺保存完好。这让冉光津感到振奋,惠水不正好就是她生长的地方吗?
于是,冉光津开始在惠水县走访一些老艺人,从她们那里学习枫香染技艺。
“很多惠水本地人都不知道枫香染。”从老艺人那里,冉光津了解了枫香染的更多信息,也发现,随着老艺人渐渐老去,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枫香染已经鲜有人知,这让她感到十分可惜。
冉光津用枫香染技艺制作的拖鞋
“当时就想着不能让这门技艺失传,要把它传承下去。”抱着这样的信念,2017年,冉光津辞掉了年薪10余万的工作,创立了贵州津致雅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入研究枫香染,坚守住这门古老的技艺。
其实,因为家里条件不富裕,所以家庭的重担都落在冉光津这个独女身上,辞职时,她顶着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挡不住心里对枫香染的那份情怀,她毅然作了这个决定。
在创新中传承
带有枫香染文化的衣服、鞋、发饰……走进冉光津公司,各类蓝底白花的产品映入眼帘,颇具清新感,让人眼前一亮。
冉光津用枫香染技艺制作的衣服(受访者供图)
“我们现在已创新开发出带有枫香染文化的衣服、围巾等产品100余种。”提起自己设计开发的枫香染产品时,冉光津十分开心。
“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这是冉光津一直以来的观念,从公司成立之初,她就一直致力于在创新中传承,设计既传统又时尚的“枫香染”产品。
冉光津晾晒“枫香染”产品——围巾(受访者供图)
不过,“枫香染”产品的开发可远比想象中要困难。
“枫香染”是用枫香树脂和水牛油混合熬制成枫香油,然后用枫香油在土布上描绘图案,再浸入染缸后取出,经水煮脱脂,形成对比强烈的蓝底白花。
公司成立之初,冉光津发现,枫香染的制作十分不易,尤其是缺乏原材料枫香油,市场上几乎无人出售枫香油,而枫香油的熬制又十分复杂。
冉光津寻找枫香树脂(受访者供图)
为此,冉光津走访了很多民间艺人,学习枫香油熬制,又经过一次次试验,终于成功熬制出枫香油。
原材料有了,冉光津开始研发产品。好在,她毕业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有一定的绘画与设计功底,在产品设计研发时较顺利。
有了产品,如何推向市场又成了摆在冉光津面前的一道难题。
“只要有比赛我就去参加。”思索后,冉光津想到了办法,通过参加各种手工技能比赛来推广。就这样,销路慢慢打开了。
冉光津正在设计枫香染产品(受访者供图)
2018年,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召开,冉光津认为这是推广枫香染的一个好机会,于是她主动联系黔南代表团,得到支持,借机拼了展位参展。
展会上,兼具传统与时尚元素的枫香染产品深受青睐,销售额达10多万元,还接到了很多意向合作订单。
事实证明,冉光津在创新中传承枫香染的路走对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她设计的枫香染产品,2019年,公司产值达230多万,带动90余人就业。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前路困难。把枫香染推广出去是我的目标。”冉光津说。
倾心传授技艺
“这个图案要注意,这条线尽量画直一点。”
初秋,走进位于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的枫香印染技艺就业扶贫车间,冉光津正在指导工人画枫香染产品。
“我们现在在赶制产品去参加展会。”冉光津说,从9月22日到9月底,公司要去参加深圳文博会、贵州工博会、黔货在京贵州特色产品展三场展会,所以目前正在加紧研发设计一些新产品去参展,争取多销售,多接订单。
枫香印染技艺就业扶贫车间是冉光津开办的,目前车间共有7名工人。
张梅正在用枫香油画枫香染产品图案
“以前我都没听过什么是枫香染,但现在我不仅学会了,还能靠它挣钱。”今年33岁的张梅家住惠水县濛江街道,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20年冉光津到濛江街道对搬迁妇女进行枫香染培训,张梅就在其中。经过培训后,张梅对枫香染有了兴趣,于是培训完,她就立即到了扶贫车间上班,一方面能深入学习枫香染技艺,另一方面能就近就业。
其实,像张梅这样经过冉光津培训后实现就业的人还有很多。
冉光津正在清洗枫香染围巾(受访者供图)
冉光津采取“实践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村+妇女(家庭户)”的运营模式,免费培训妇女,倾心传授她们枫香染制作技艺,并接收订单分配给她们,带领大家靠着手艺走上致富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冉光津已累计培训上千余人。
同时,从2018年开始,冉光津就开始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常常到中小学讲授枫香染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了解枫香染,在学生们心中播撒传承的种子。
冉光津在指导工人制作枫香染鞋
如今,冉光津的公司被授予了“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等称号。而她本人更是有着许多头衔,枫香染传承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优秀守艺师、黔南州刺绣研究院副院长……但她说,无论多少头衔,她坚守传承枫香染技艺的心始终如一。
【链接】
枫香印染技艺因颜色多以青蓝为主,又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主要分为7步:即磨步、画枫香、浸染、固⾊、脱脂、清洗、晾晒。
而惠水布依族枫香染的构图形式、色彩运用和视觉效果则与众不同。
在构图上,采取的形式富于变化,如均衡对称、重复排列、独立呈现、辐射周边、二方连续等。
在色彩运用上,通过二次封油,表现出枫香染的宁静致远、沉稳厚重的内涵气质,枫香染的图文含义部分吸纳了传统的汉文化内容,如“花开富贵”、“喜上眉梢”、“双凤朝阳”等。
在视觉效果的创作上,依据这些美好寓意,将图纹呈现出主次分明、疏密得当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