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们,把生活的魔方拧回原位……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1-10-09 10:30:54

 

从昨天晚上9时起

厦门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

生在不同年代的她们

有着一样的身份

 鹭岛巾帼志愿者 

她们用同样无私无畏的行动

书写着初心与情怀

从“40后”到“00后”

她们穿上红马甲,走出家门,服务居民

穿上防护服,抗疫先锋,守护家园

朝着共同战胜疫情的目标

撑起了抗疫战场的半边天


她说她属牛

72岁“靓妹”奋战“疫”线


9月19日晚,结束一天的志愿工作,已经是深夜了。

这是同安区东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志勇和72岁高龄的志愿者陈履平的对话。自9月13日主动报名参加防疫工作以来,陈履平已连续做志愿者服务近10天。

image.png

▲72岁高龄的志愿者陈履平阿姨


陈履平主要负责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实时解答居民疑问、指引居民扫码登记信息等工作,虽然活儿不是很重,但来回要走的路程可不短。“平均下来,一天要走十几公里呢,身体酸痛,休息一下就过去了。我身体好,能撑得住。”

陈履平做志愿者已七年,算上此前在疫苗接种点的志愿服务工作,她已连续在抗疫一线奋战四个多月了。谈到为何要做志愿者?陈履平说,刘志勇会长是她的“偶像”,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属牛,闲不住,天生有一股拼劲和韧劲,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年轻的志愿者们做个表率。


五零后

“及时雨”

一个不落全都要喂饱


疫情开始后,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党员群众团结一心,主动“请战”,为辖区居民群众和“疫”线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务,今年64岁的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退休小组长王春霞就是其中的一员。

疫情期间,住在店上南小区有一户70多岁的失独老人,行动不便,正为家中无米下锅犯愁,王春霞的定期电访就像及时雨一样出现。了解到老人的情况,王春霞帮老人代买了米、菜等必需品,送到了老人家里。“看到她就能深切到感受到社区对老人的重视和关怀,更加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老人说道。


image.png

▲王春霞(左)和“70后”巾帼志愿者郭美芬(右)化身生活保障“代办员”


为了保障社区全员核酸一线工作人员的一日三餐,王春霞还与志愿者郑淑芬和马健组成了“配餐三人组”。每轮全员核酸检测,她们早上6点就到居委会接收早餐、清点数量,再分别送至前埔南区小学和大同中学2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逐一分发给一线工作人员。


因为一线的工作人员吃饭时间不一,有的是“上阵”前用餐;有的是2-3个小时轮岗换班后用餐;有的忙里忙外都顾不上吃饭。王春霞、郑淑芬都是耐心地等待着,生怕漏了谁,每餐一等就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分发完。大家劝她们说:“阿姨,很迟了,先吃吧。”她们却总是笑笑说:“没关系,先确保一线工作人员。”


六零后

主动请缨

信仰支撑她不断前行


疫情开始后,蔡塘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走下讲台、踏进战场,她们是千千万万厦门一线教师的缩影,只为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60后”的郑秀琼也“疫”无反顾加入了这场战斗。

9月12号下午,蔡塘学校全体教师在学校进行核酸检测志愿者培训,其他老师关心到:“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要不要申请不参加?”郑秀琼曾担心过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得住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可是面对人手紧缺,她想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这份责任和义务加入这场战斗。

“厚厚的防护服、手套、口罩,闷得衣服里里外外都湿透了,虽然有些虚脱,有些累,但是挺欣慰的,总算也能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家人、同事都对我能连续参加六轮核酸志愿者工作觉得不可思议,我也没想到我的身体,竟然能承受这六轮核酸志愿者工作,这或许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

10月3日,完成第六轮核酸志愿工作的郑秀琼,在回家途中,在车上广播里听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使她内心无比激动,“我愿以六轮核酸志愿者的工作,献礼华诞!”


七零后

全家齐上阵

既当志愿者还捐防疫物资


9月25日下午1点半,在同安祥平街道禾祥苑小区核酸检测点,今年51岁的叶丽彬正在认真数人数:“美女,你等下一组。”5米开外,丈夫刘冬云正叮嘱大家别忘了脚下一米线,侄子叶士弘站在外围维序。从9月17日开始,三人便作为志愿者在社区的核酸检测点服务,而女儿也在同安钟楼做志愿者。

“一直想着能为社区做点什么,为邻居做点什么。”叶丽彬说,后来在社区群里看到要招募志愿者,夫妻二人加侄子马上一起报了名。“10人一组,注意距离。”25日下午在核酸检测点,叶丽彬站在队伍中段外侧,不断用普通话和闽南话两种语言交替提醒着大家。“这就是社区居民来做志愿者的好处:都是街坊邻居,大家都很熟,也都很配合。”她说。

image.png

▲记者正在采访做志愿服务的姑侄三人


下午2点,夫妻俩值完两小时一轮的班后,拨通了女儿刘希妮的视频。“吃饭了吗?”“上午累不累?”隔着屏幕叶丽彬满是关心,疫情期间刘希妮也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在钟楼做防疫物资清点与登记。叶丽彬告诉记者,女儿每天步行半小时去钟楼,结束工作再步行回来,“就当锻炼了,”每当问及累不累,刘希妮总是那么乐观。


这一家不仅齐上阵,而且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8000余元的防疫物资,无偿捐赠给社区和医务工作者使用。他们每天都会把做志愿者的经历发到朋友圈,刘冬云说:“不是为了点赞,而是为了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号召更多身边人行动起来!”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现在他们的心愿都是希望一切能早日回归正常,宁静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image.png

▲姑丈、姑姑和侄儿


八零后

齐抗疫

暖心夫妻再度“上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9月20日凌晨2点临时接到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志愿者的通知,朱美红老师第一时间报名,连续14个小时在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检测点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当天晚上,捐赠48瓶免水洗洗手液、一箱中秋饼和村口执勤志愿者一起过中秋节。

 image.png


丈夫黄金海也积极响应号召,组织招募教师志愿者参与全区各社区全员核酸检测、路口执勤和支援同安区核酸检测工作。连续5天下班后,主动到内厝镇霞美村村口协助做好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工作。当得知村里执勤志愿者口罩稀缺时,立即自费购买1000个医用口罩和茶叶捐赠给社区。

 

image.png


九零后

“时差”

夫妻交流靠微信留言


 image.png

▲肖琦夫妇(上)分别在酒店房间和宿舍内接受视频采访


肖琦夫妇忙碌的每一天,从早上6点半起床开始的。7点半肖琦赶到医院交班,与国家和省医疗队专家一起到ICU查房,直到下午3点多结束,才出来吃上午饭;另一边,妻子王丽华也在起床后,即刻前往同安新民镇凤南中心小学核酸检测点,10人分为两组轮流上阵,3小时一轮,一坐就是一天,为片区5000余名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肖琦和王丽华是厦门市海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此次厦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急诊科护士,王丽华早早投身海沧多处核酸检测点帮忙,9月16日便受命前往同安核酸检测点支援,身为肾内科主治医师的肖琦,原本7月1日前往杭州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也提前结束进修赶回厦门,于9月19日奔赴杏林定点救治医院支援。
 image.png

这3天的“时差”,让从7月初肖琦到杭州进修算起,两个多月没见的夫妻错过见面机会。早在去年1月26日到3月24日,肖琦就曾前往武汉支援,家人也已经习惯,加上平时王丽华也常在急诊科上夜班,两人工作时间不同,见不上面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特殊时期可以理解,我们在微信上留言就好,刚好对上时间也还可以视频。”肖琦说。

image.png

这对夫妻似乎总在经历“时差”,因此他们的交流经常是“留言”。“我等下要开始了,一场3个小时,要下午才能联系上我了。”中午,肖琦已经进入ICU病房,王丽华给他留言,然后麻利地穿上防护服开展核酸检测。防护服一穿几个小时,怕想上厕所,王丽华上场前不敢喝水。尝到汗水从额发间流进嘴里的咸味,她笑着说,那会儿看到桌面上的消毒水和酒精都好想喝。终于,下午近4点,结束查房与治疗的肖琦脱下防护服,5个多小时没有喝水进食的他没顾上吃午饭就拿起手机,查看到爱人数小时前发来的消息,他回复了一句“想你”。

今年的中秋节,内敛的肖琦还给了王丽华一个惊喜——视频送上中秋祝福。视频里,肖琦笑着说,“老婆,中秋节快乐,你去同安采核酸也有好多天了,我来杏林定点救治医院支援也有3天了,这里一切都好,希望你在同安能够保重身体,注意防护。”结果视频在中秋节当晚发出,网络不好的王丽华第二天才看到,还引来同事调侃,“又在撒狗粮”。

视频中,肖琦还以诗表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盼团圆,不过这对夫妻早已习惯“留言”,投身在各自的工作中坚定信心,勇敢向前。


九五后

难忘的生日

意义非凡的大惊喜


“当生日和核酸采集日撞个满怀,那么今年的生日愿望:愿国泰民安,愿疫情不在,愿岁月静好,你我皆安。”在湖里区翔鹭社区采样点,厦门市儿童医院95年的护士李方方度过了她难忘的生日,翔鹭社区工作人员专门制作感谢视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生日惊喜。
image.png

李方方接连两次在翔鹭社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每次早上6点就出发,有时忙到深夜11点才结束。短短两天四个班期,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并肩奋战,结下深厚友谊。听说她生日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特地制作感谢视频,为她送上生日祝福。“顿时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遇到你们,给了我不少温暖与快乐。”

image.png

李方方说,生日在采核酸中度过意义非凡且令人难忘,今年的愿望都许给抗疫,希望厦门赶紧好起来。


零零后

他乡亦吾乡

同心抗疫有我一份


image.png

七月初到厦门同安实习的史佳伟、方菲、朱梦晨、陈永美,这群可爱的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00后”大三女生,在这个秋天被滞留在了同安。她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穿上防护服,和同安人民一起同心抗疫。


她们主动请缨,先后在同安沟乾、坂尾里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其中一位叫史佳伟的小姑娘今年刚20岁,她怕父母担心,一直没有告诉父母她来疫区做志愿者。

史佳伟说,自己在网络上、电视上、广播中一直关注着厦门的疫情。她想,岁月静好的背后,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出来做志愿者,可以帮助别人,于是她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来这边做志愿者。虽然志愿服务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她却看到了很多的善意和温暖。

“在新民镇西塘社区做青年志愿者,常常被这里的氛围暖到。有时候网格员的工作我们需要做到十一二点,但看这疫情一天天好转, 我们都挺快乐的。这边的工作人员们也都很好相处,都很热情,会主动来替班,有吃的都会分享。负责我们的领导,很会照顾我们,在这边做志愿服务,就感觉自己跟他们是一体的,而不是个外来人的存在。”


有一种担当,叫不惧风险
有一种精神,叫勇往直前
一拨回来一拨又去
鹭岛巾帼们逆向而行、携手坚持
将生活的魔方拧回原位
厦门人重新拥抱美好的城市
看!
美好的厦门、充满烟火气的厦门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