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黔南州妇联:狠抓“三个注重” 助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攻坚破难

来源:贵州省黔南州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1-12-07 14:16:48

贵州省黔南州妇联坚持“立足基层、夯实基础、建强组织、筑牢阵地、优化队伍、打造品牌”原则,着力破解妇联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努力实现了妇联组织引领妇女更有力、服务妇女零距离、联系妇女全覆盖的目标。

立足基层、夯实基础,注重“实”字

一是聚焦问题、摸清底数。聚焦村级妇联组织力量薄弱问题,分组分片深入基层调研,对各县市村(社区)妇联整体结构、优化方向、进退流转、人选储备及组织运行等情况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并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坚持党建带妇建,压茬推进妇联换届工作。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过程中,加强与组织部、民政等部门沟通对接,由州委组织部统一行文印发《黔南州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指导方案》,将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大局中,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压茬推进。同时,州、县、乡分别成立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对村(社区)妇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督导,以确保实现“两个100%”,从源头上为妇联组织和妇女参政争取良好的政策保障。


建强组织、筑牢阵地,注重“强”字

一是强化业务指导,建强基层妇联组织。抓住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加强村(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编制出台了《黔南州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指导手册》《黔南州村(社区)妇联换届工作流程图》,制定了详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组织50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做实村(社区)妇联组织换届工作,努力实现妇联组织和妇女网络全覆盖。


开展线上培训


二是织密多元化网络,筑牢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突出特色,深入社区网格、居民楼栋、兴趣小组等妇女生活最小单元灵活多样推进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儿童之家等阵地建设,使基层妇联组织和工作最大限度覆盖各领域各层面。以思想政治引领、就业创业指导、妇女权益保障、家庭教育服务、关爱帮扶为重点,服务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形成有事找家、活动在家、服务到家的良好局面,使“妇女之家”成为辖区妇女找得着、靠得住、能办事的温暖之家。截止目前全州村(社区)共建妇女之家1447个,其中创建省级妇女之家81个。其中,三都县妇女之家“三个1十3”模式助力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组建妇女微家


优化队伍、打造品牌,注重“优”字


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优化妇联干部队伍。结合“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按照“三优三培”原则,注重吸纳能干事、想干事的女能人、女经纪人等加入妇联队伍,优化妇联队伍结构,形成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新格局。着力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基层妇联主席、执委开展业务技能、法律法规、家庭教育、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培训。2021年,州、县两级妇联开展基层妇联干部培训25场,覆盖2187人,参加全国、省妇联培训100余人。

二是建强三支队伍,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巾帼宣讲队,以讲党史、颂党恩为主要内容多形式深入村(社区)、机关单位、学校等开展宣传宣讲,发出巾帼好声音,凝聚起“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的巾帼磅礴力量。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宣讲522场,覆盖群众70141人次。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主动联系社区群众扶贫助困、纠纷调解、文明劝导、交通疏导、环境治理、小区绿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建成巾帼志愿服务队伍56支,招募巾帼志愿者1628人,开展志愿服务65次,辐射服务人数2万余人。组建巾帼调解队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监护不到位和婚姻家庭纠纷隐患排查等纳入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打通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最后一公里”。共建成巾帼调解队321支、维权服务站(点)1039 个。通过三支队伍的组建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半径、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出妇女群众可信赖、受欢迎的工作品牌。


巾帼志愿宣讲队友开展山歌宣讲

巾帼调解服务队开展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