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万物复苏 静待花开,疫线上的 “她”力量
当春节碰上疫情,让本该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节日蒙上了紧张的气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杭城大街小巷也并不冷清,那一抹靓丽的巾帼红,是防疫一线的巾帼志愿者。她们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休息日,坚守在一线,或上门核查情况、电话跟踪、或服务点执勤、流动宣传……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妇联干部下沉江汉社区,不停歇地参与接听电话、解答政策、安抚民众,运送物资、贴封条、签承诺书和上报核酸需求等多项工作,当先锋、作表率,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2月6日一早,市妇联3位党员干部继续接力报到。 1.了却一桩心事的徐奶奶 2月4日上午10时许,富阳区新登镇长兰村执勤卡点,走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期颐老人。只见老人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眼睛里满是笑意,对执勤卡点的工作人员说:“我在等一个很重要的人,你们陪我一起等会儿吧!”正当执勤人员满是疑虑时,一辆满载物资的皮卡车停在了卡口执勤点。原来是老人电话联系了村里的副食品店,让店老板负责帮她配送1000元的慰问物资,送到这里。 “早上做核酸的时候,看到你们这么辛苦,感觉跟我的孙子孙女都差不多大,太辛苦了,我都100多岁的老太婆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买点‘零食’给你们吃吃噢”徐凤香老人已经103岁了,身体却健朗得很。“还要感谢村委这么多年来对我儿子的照顾,帮他申请残疾人补助,也算了却我一桩心事,谢谢政府谢谢党。” 2.雪中送炭的陈奶奶 2月3日清晨,富阳区万市镇方里村路上的积雪尚未褪尽,村里89岁高龄的老党员陈月英就自己推着独轮车,给防疫执勤点的工作人员送来木炭、水果和瓜子等。陈奶奶1958年9月入党,己有63年的党龄,她说:自己也没什么东西,就拿点炭给大伙取暖,拿点水果及瓜子给大家吃吃。炭是老人平日里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对于一个如此高龄的老人来说,拿出这一袋炭非常不容易,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无比感动。 3.“带球”上阵的90后准妈妈 淳安县新北社区妇联主席陈瑾,是一名90后,也是一名怀孕初期的准妈妈。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她不顾同事的劝阻,也毅然坚持和同事一起奋战在一线,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既要处理数据、接待居民来访,还要做好后勤保障。“社区里24小时在运转,事务多、工作压力大,能做的我都多做一点,而且跟宝宝在一起,我有伴儿!” 4.我是党员 我在抗疫前线 在拱墅区南苑社区的疫情防控妇女志愿者队伍里,总能看见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女孩,她耐心地向每一位商户了解店内情况,宣传防疫知识。她就是90后的汪洋皓月。当汪洋皓月被问到为什么想要参加社区抗疫工作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看到这么多义务工作者都奋战在一线,也很想为抗疫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汪洋皓月主要负责协助社区开展沿街店铺巡查工作,要求商户严格按照“测温、扫码、戴口罩”的防疫要求落实,连日来的雨雪天气,丝毫没能阻挡她的工作热情。 5.隔离期的“临时家长” 1月29日,临平区乔司街道杭海路社区有一位特殊的次密接人员需要送往集中隔离点隔离——一位刚生产完的产妇,小宝宝黄疸高还在医院住院,社区工作人员丁一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街道,街道积极与区级相关部门对接,为她争取了居家隔离。2月2日,社区收到产妇发来宝宝可以出院的好消息后,立马成立护送小分队。社区副书记吴远做起了接送司机,丁一和巾帼志愿者余雪梅做起了“临时家长”,为宝宝代办了出院手续,余雪梅更是小心翼翼地从护士手中接过小宝宝,一路精细呵护着,直到把宝宝送到他父亲怀里,并将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告诉他父亲。隔离不隔心,这是一份爱的护送,一份快乐的传递。纵使外面阴雨绵绵,但杭海路社区情暖隔离户,护送小分队的三个人听着他们的声声感谢,看着他们一家团聚,脸上露出了幸福、灿烂的笑容。 6.寒流中的暖流 在拱墅区皋亭社区妇联主席俞哲娣等带领下,社区妇女干部、女同胞组成了志愿者队伍,她们克服困难、冲锋在前,积极投入到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以柔肩扛起责任,以坚韧诠释担当,成为抗疫一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前两天,杭城飘起了雪花,为保障隔天早晨辖区交通安全顺畅,方便居民出行,俞哲娣带领着社区干部,凌晨对道路积雪进行清扫。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拿着铁锹、扫帚等工具,很快就将道路的积雪全部清除完毕,为车辆和行人营造了安全畅通的环境。 7.倾力付出,有力保障 “我需要买糖尿病药物,普通药店没有,怎么办?”“我妈妈刚做过化疗,需要定期去做血常规,能不能麻烦社区协助?” 在拱墅区瓜山社区,新进社工陈烨负责防范区内的帮扶救助工作,为了满足居民配药和外出就医等需求,她建立了微信群,大家有需求就会在线上联系她,她第一时间联系医院,为居民解决问题。这几天,她每天把手机拿在手里,时刻关注是否有消息发来,只为让有配药需求的居民安心。有药物紧急需要时,她话不多说,亲自跑腿,用“百里冲刺”速度去药店购药,并送到居民手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我觉得自己像是在参加体育中考。”她笑着说。 8.风雨中“粉红马甲”在坚守 齐中豪居住在滨江区浦沿街道的东信社区,她所居住的小区外国居民占30%。作为德籍华人的她,充分利用自己双语的优势,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当中。受疫情肆虐的滨江格外地寒冷,但是她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社区核酸检测队伍当中维护秩序,主动协助社区与外国居民沟通疫情防控相关事项,带领他们参加核酸检测,不施粉黛的她为外国友人耐心解释,细心提醒其注意防疫事项,齐中豪以高度负责、温馨细致的热血柔情,为社区排忧解难,将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传递,让东信侨联社区的侨民侨眷感到无比温暖。 9.风雪中的“守门员” “老李叔,您女儿女婿的联系电话能不能告诉我?有些情况要登记一下。”“如果是乘坐公共交通,要注意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一个个电话、一句句询问,开启了临安区湍口镇各个防疫岗位上坚守者的一天。 连日来,在临安区湍口镇各行政村,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网格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主动排摸和上门宣传,确保防疫工作全覆盖、无死角,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风雪无情人有情。即使外面风雪交加,路上早已雪白一片,但是他们依旧不敢懈怠。“下雪天,虽然‘冻手冻脚’,但是只要疫情不解除,我们就要继续站好这个岗,把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来自湍口镇凉溪村的党员志愿者黄美英如是说。 10.抗“疫”一线的小燕子 “我妈妈已经三天没有睡好了,她三个器官摘除,血压高血糖高,现在心情也不太好,安眠药已经吃完,请你们帮忙协调配药。” 上城区驻嘉兴平湖工作组组员、区委统战部党员干部张燕飞刚落实好转运人员入住后,就接到隔离人员毛阿姨家属的电话紧急求助。毛阿姨半夜急需配药的问题牵动着她的心,隔离点周边医院没有此类药物,杭州市医保卡也不能在嘉兴使用,怎么办?她火速联系了嘉兴市卫健局,通过特事特办,半小时后将药物紧急配送到毛阿姨手上。综合考虑到毛阿姨的基础疾病、精神状态、隔离类别等,根据隔离点医生的建议,张燕飞又联系了区防控指挥部、属地街道,多方沟通帮助毛阿姨返回杭州隔离。 “妈妈已经到家了,街道工作人员在路上也很照顾。我们会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隔离的。太感谢你们了!”张燕飞看到毛阿姨家属发来的短信欣慰的笑了。 11.两个人的队伍井然有序 自从杭州出现本轮疫情的第一例病例以来,西湖区东江嘴村党委委员、妇联主席赵丽芳和计生协管员虞红梅每天要回复几十个来电,虽然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每天会有新的变化,但是,她们总能在委婉地劝导对方非必要不来村之后,根据不同区域,不厌其烦地给与准确回答。 就这样,在办公室赵丽芳和虞红梅的脸憔悴了,声音嘶哑了,但是,她们从不言累。一会儿是带着“大白”为隔离人员做核酸,一会儿是为居家隔离家庭上街买菜……她们与时间比速度,与病毒作斗争,用认真和担当走上为防疫工作添砖加瓦的路上。 疫情面前,她们是女战士,抗疫战场之外,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还有无数个像她们一样的巾帼志愿者,在抗疫中牺牲小我,“逆行”奔跑,撑起疫情防控工作的“半边天”。她们舍弃了与父母相伴、与儿女依偎、与爱人相守,卸下红妆,披上“红”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健康防线,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生动诠释着“巾帼红”,彰显着新时代巾帼最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