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社区和谐,展巾帼风采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法局街道办司法所是全县辖区人口最多的司法所,面对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人员构成杂、流动比较频,不易管理的现状,司法所4名女性工作人员,凭着对政法事业的热爱、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追求,在县司法局和友谊路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尽职尽责,打造出滦南县独具特色的“巾帼司法所”!
多年来,她们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强化社区矫正,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用法治的甘霖润泽民心。2021年该所被中共唐山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司法所”,并光荣的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
巧施法宝,人民调解润物细无声
打铁当需自身硬。为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高质量,该所在辖区内18个居委会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精选配备了60名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培训活动,打造出一支高水平人民调解队伍。2021年街道办“润无声”人民调解工作室和西城胡同“暖人心”人民调解工作室被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品牌调解室”。
依法依理、耐心讲解,是该司法所人民调解的一大法宝。
“大叔,您看您这事过去快三十年了,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法院都不受理了,看着您一趟一趟的跑,我是真的心疼,也忒想帮你解决,但依当时法律和政策来看,目前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您要是身体累坏了,就更不值了,再说你们老两口整天这样跑,子女也担心啊……”。调解员郭玉霞苦口婆心地对甲某劝解。
甲某1993年在滦南县某钢厂上班时,一次意外,造成左手受伤,当时滦南县医务劳动伤残委员会鉴定为十级伤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后相关部门确定赔偿杜某经济损失1万多元,甲某对赔偿金额不满,一直没有领取伤残补贴。多次到街道办“润无声”人民调解工作室咨询,想通过诉讼等相关程序解决赔偿问题。调解员郭玉霞耐心倾听,了解事情基本情况,细致讲解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法规政策过耐心疏导,在以法服人的基础上,用温暖和真情打动了甲某,化解了他积攒了多年的怨恨。
晓之以情,找准症结,是该司法所人民调解的另一大法宝。
乙某和丙某原为翁婿关系,在丙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生意资金流转,从支付宝、微信等贷款二十余万元,乙某帮其还清所有贷款。到还款日,丙某却未按约定偿还借款,乙某情绪激动地来到“润无声人民调解工作室”,想通过工作人员的介入达到索要欠款的目的,调解员郭玉霞了解事实、整理证据后,决定从丙某女儿处入手,向丙某强调虽然夫妻离婚,但孩子仍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现孩子随女方生活,应按时还款避免双方关系紧张。通过调解员耐心劝导、晓之以情,最后丙某同意归还所有欠款,双方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以此为基础又在人民法院形成了调解书,确保调解成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将民事案件解决于人民调解中,有效分担了人民法院的压力,节约了国家的司法资源。
司法所所长张明朝抱着一尺多厚的调解案例自豪的告诉我们:“我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员在依法依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人熟、地熟、情况熟悉的优势,及时的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自2019年来,我所共完成人民调解350余份,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人民调解率100%,有效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多措并举,社区矫正让“病人”得以痊愈
社区矫正对象在认罪服法、接受矫正的同时,往往存在就业、生活、心理等种种问题。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工作人员在管理上法理相融,刚柔并济。针对矫正对象的个体特征及时研判,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入矫教育、定期谈话、参加公益活动、常态化思想汇报等一系列矫正措施,实施组合拳。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施以亲情、友情,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塑社会形象
把诊问脉,对症下药,是该所精准矫正的一项重要举措。
丁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在入矫谈话时工作人员了解到他本人无固定收入,妻子又正在怀孕期,发现其心理负担很重,于是对他多次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帮他找工作,在其妻子需到唐山生产时,按规定为其办理请假手续,让他全程陪护。由于工作人员热情的付出,在他矫正期满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励志好好善待社会,善待家人,后带妻儿到唐山生活,顺利找到工作。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是该所社区精准矫正的另一举措。
某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缓刑,并禁止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该女性离异独自带着孩子生活,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且判决的限制,造成她就业困难、生活拮据,心里感觉委屈。
司法所所长张明朝通过多次和她谈心,给她讲解法律法规,个别教育,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为防止她再次犯罪,联系其家属、社区干部,共同关心帮助她。最后在所长的努力下,矫正对象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最后还找到一份送快递的工作,脚踏实地面对生活工作。
普法宣传,用法治甘霖润泽民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有些社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尤其养狗、噪音、乱扔垃圾等问题成为社区矛盾新发、多发的重灾区,严重影响邻里和谐,社区稳定。
为提升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该司法所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坚持一个先进理念、形成一个科学机制、建立一个灵通网络、组织一支强干队伍的“五个一”普法宣传思路,广泛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援助法》、《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人民调解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同时,他们把典型案例制成美篇,通过社区微信群、滦南发布等平台进行传播,使普法宣传做到宣传队伍无所不至,普法知识无人不晓。
3年来悬挂法律宣传条幅200多条,制作社区橱窗60多个,组织法治讲座200多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5000余份,为民办实事200件。在司法所指导下辖区内由普法志愿者组成的“星光艺术团”,用传统文艺形式,结合身边案例,宣传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把法律知识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当中,常年活跃社区、乡镇演出,形成享誉全省、家喻户晓的法律宣传品牌。
街道办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心系司法,热诚奉献,维护了一方的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