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龙岩市妇联:巾帼家政提质扩容添彩“大爱龙岩”幸福生活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4-11-04 14:16:24

今年以来,福建省龙岩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挖掘“一老一小”家政服务内需潜能,合力开辟“妇联+社区+企业+家庭”的巾帼家政进社区工作路径,全力推动全市巾帼家政提质扩容走深走实,有效满足家庭多元需求。

蓄势织密家政服务业发展“一张网”

注重顶层设计,从政策源头上出台支持措施。在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政策导向、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争取商务、人社等部门支持,出台《龙岩市推进闽西巾帼家政进社区行动实施方案》,从源头设计上提出16条促进巾帼家政进社区的措施。

做大挖深人力资源蓄水池,推动成立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商贸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并吸纳为市妇联团体会员,辐射带动30多家巾帼家政企业,促进抱团发展。指导家政企业较为集中的新罗区率先成立2个家政企业妇联、建立一批家政妇女微家,带动妇联组织与家政企业共建共享。

“在去年市妇联换届时,我们还将一名家政领域的优秀女性吸纳为兼职副主席,进一步延伸了组织体系和工作手臂,更好地激发了家政领域优秀组织和个人在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中的积极作用。”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赋能铺就从业人员成才“一条路”

“母婴护理免费培训、免费发证、推荐就业,有需要的姐妹可以扫码报名啦!”龙岩市中心城区各社区居民群里,网格员又一次发布了市妇联公益讲堂通知,信息同步在龙岩市社区e家“闽西敲敲姐”板块发布。

据了解,市妇联常年来持续开展开展母婴护理、养老护理、整理收纳、家政职业经理人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家庭生活方方面面,既有将意向人群集中办班培训,又有走进社区、将家政技能送到妇女群众家门口。

国庆节假日一过,一场全面检验我市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就如火如荼地开办,“年轻态”“女性化”“高素质”成为此次大赛亮点。选手们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在秀绝活中展示提升技能技艺,以优胜典型促进行业发展,有效破解“家政服务人员从哪里来”堵点,化解“家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不够难题,激发从业人员就业创业热情,从胜任岗位到自我实现。

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举办各工种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120多场、赋能妇女万余人次;连续两年举办广龙合作赋能乡村振兴母婴护理培训班,打通我市家政人才进入一线城市学习和就业的绿色通道;爱伊家政作为全省家政服务行业唯一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十多人次获评省、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斩获国赛、省赛大奖。

搭台建好家政企业与妇女就业“双赢桥”

“在今天的招聘会上,我看到现场设立了优质巾帼企业专区,在这里我一下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这家家政企业是行业龙头,包吃包住还免费培训,工作时间有弹性,收入还比以前高!”80后的宝妈小燕走出家庭,就找准了再就业的方向。

精准搭建家政企业用工与妇女求职就业的桥梁。线下鼓励家政企业设置适合“宝妈”灵活就业的岗位1000多个,各级妇联举办“宝妈岗”专场、“顶梁柱母亲”直播带岗、服务业专场招聘会120多场,成功应聘灵活就业的妇女近600名。线上依托“龙岩市社区e家”小程序、龙岩好工作人才网和“闽西姐姐”微信公众号,开辟“女性就业”专栏,将家政服务岗位“搬到”互联网,提供月嫂、保姆、保洁等供需对接服务超3000个岗位,实现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工作。

市妇联还发挥“联”的优势,整合政府部门、巾帼企业、基层社区优势资源,打造了一批“巾帼家政社区服务站点项目”。利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设置巾帼家政服务站和服务角,将辖区内优质家政企业资源引入服务站点,让家政服务主动走进居民身边。将巾帼家政与零工驿站链接起来,在“龙零工”信息发布平台开设“宝妈”服务模块,为妇女群众提供“家政服务+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的“妇”字号全链条保障服务。

创新114工作法推动家政进社区“零距离”

原本靠低保救济生活的李女士,在参加了社区妇联组织的家政培训进社区活动后,掌握了面点制作技能,在社区的帮助下她经营起了一家包子铺,有了一定收入。她的摊铺被社区纳入巾帼家政服务热线后,物美价廉的包子走进了社区千家万户,成了广大家庭“必需品”,李女士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如今的她不仅成功脱困,还经常在社区教授其他居民群众面点制作技巧,带动周边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创业。

市妇联在指导基层开展巾帼家政服务中,积极探索多方参与的家政进社区服务模式,在新罗区中城街道北门社区成功实施并推广“114”工作法。即开通一条巾帼家政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一站式”服务,实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企业接单、家庭评单“四个单”流程。巾帼家政服务热线开通数年来,提供政策宣传咨询、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即时、微距的便民服务近千次,提供就业岗位58个,组织妇女技能培训20多场次,深受社区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