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儿童友好+ 共筑幸福“童乐园”——浙江省金华市全力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4-11-11 11:35:21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彰显这座城市的温度。自2022年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来,浙江省金华市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以及民生民意的点点滴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43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六大友好专项工作组;市委书记朱重烈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儿童友好城市推进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健召开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会,全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金华市坚持从“1米高度”看城市,从“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益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产业生态友好”六个方面塑造“童未来,共‘金’彩”的儿童友好品牌之城,一大批可知可感的儿童友好场景正在八婺大地处处开花。

一批儿童友好试点单元 凝聚合力共同守护成长

每天吃完晚饭,9岁的杨圣艺便跟着妈妈直奔市区湖海塘公园。新升级的环湖健身步道边绿树成荫,风景宜人,一旁的儿童公园已聚集了不少小朋友。滑梯、转椅、无边界足球场……杨圣艺与小伙伴在各类休闲游乐设施中穿梭嬉戏,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时光。

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建设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行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金华市坚持以“童未来,共‘金’彩”为主题主线,将“儿童友好城市”纳入2022至2024年“两会”报告,将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园等试点单元打造列入2024年市民生实事,累计推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实施方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及63项配套政策,针对六大友好领域提出29项增效举措和10大友好试点单元建设行动,切实增加140万儿童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统计,目前金华市累计推出138个项目,345个试点单元,其中列入民生实事的30个儿童友好学校已超额完成83所,30个儿童友好公园已完工34个,30个儿童友好医院已于9月底全面完成,20个 “家门口青少年宫”,191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小屋”全部建成。2024年新推出的159个试点单元建设目前完成95%,其中儿童友好乡村、儿童友好社区将于11月底前完成验收,努力满足广大儿童及其家庭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创绘着独具八婺底蕴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图景。

一片茁壮成长的沃土 以“普惠托育+科学教育”悉心滋养

同往常一样,市民李女士在上班前将二宝豆豆送到了家附近的新杰思托育中心。在老师的带领下,豆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早餐、唱儿歌、读绘本、做游戏,开启了对未知世界的愉快探索……

“很多新手父母工作忙,白天没时间带孩子,都会送来托育,可以减轻不少压力。”金华市婺城区新杰思托育中心园长郑金爱说。中心创办于2020年,是全市首家在国家托育系统备案、收托2至36月龄婴幼儿的普惠性托育机构。

今年,金华又新增了21家托育机构,新增托位2278个。现总数已达745家,总托位31748个,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4.43个,普惠性托位占80.77%,覆盖95%的乡镇(街道)。

数量有了,质量也要跟上。为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金华还构建了一套覆盖城乡的指导体系,从市妇幼保健院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到乡镇(街道)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再延伸至村(社区)的婴幼儿成长驿站,现已助力培训育婴技能人才4889人,开展养育小组活动8013次。

如果说,“幼有优育”关乎着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的健康成长,那么,科学教育则为成长中的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聆听明清古建筑的传说、参观现代化挤奶设备、感受茶香溢满山水间……金秋十月,金华市湖海塘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在寺平古村和九峰牧场切身体验了一把现代农业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

“孩子往往具备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们抓住小学关键期,希望激发他们求真探索的兴趣,帮助培养科学观察的思维品质。”湖海塘小学校长任倩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利用资源优势拓展科创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接下来还将构建家校联动的科学项目化探索模式,力求知识的活学活用。

湖海塘小学的系列实践只是金华全面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金华启动这一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6大行动、18项举措构筑起“科学教育”的强大树干,比如要打造100个科学教育实践新型空间,遴选200个科学教育基地,开发50条科普研学精品线路,丰富100场青少年科技嘉年华系列活动,选育不少于100个少年科学院“科学小院士”等等,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一步提升全域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让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支持创新、乐于创造的精神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一张儿童文学金名片 陪伴孩子 点亮未来

“儿童文学是我一生的事业,但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普普通通的儿童文学教师!”在9月底结束的“学科建制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庆贺蒋风教授百岁寿辰暨高端学术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金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家顾问蒋风掷地有声的一席话,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同样在这场论坛上,浙师大儿童文学馆正式启动,将展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与成就,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致力儿童阅读与推广。

“未来我们将把儿童文学馆打造成集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学者交流于一体的科研平台,寓教于乐、服务儿童的活态文学综合体,全国儿童文学展示馆的新高地。”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表示。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中,金华以作家多、优秀作品多、评论家多这“三多”,被称为中国儿童文学重镇。从鲁兵改编的《小蝌蚪找妈妈》到洪汛涛的《神笔马良》,一篇篇作品家喻户晓;从有“百岁诗娃娃”之称的圣野到问鼎国际格林奖的蒋风,一位位儿童文学前辈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这盏灯生生不息,照耀着金华儿童文学发展之路愈走愈宽阔。在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一座由鲁兵故居改造的鲁兵儿童文学馆于2023年正式开馆,以鲁兵为纽带,汇聚了叶圣陶、冰心、艾青、圣野、蒋风等国内文学界诸多学者的作品,编织了一张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作品地图;浦江县浦阳一小每年开学时,老师便领着孩子们参观洪汛涛纪念馆,了解洪汛涛先生和他的《神笔马良》,感受洪汛涛先生对儿童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体会勤奋、善良、勇敢、智慧的马良精神;从武义走出的著名童话作家汤汤,用创新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将金华的儿童文学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不仅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还有20多部作品进入海外市场;在以汤汤童话为同心圆的产业链上,“童话武义”也成为一个极具标识性的童话文创品牌。武义广泛整合生态资源和儿童产业相关资源,形成了在主题研学、影视联动、学术论坛、创作孵化、文学赛事等多领域围绕童话深耕的文旅产业链,并致力于推进“童话出海”。今年9月,改编自汤汤代表作的动画片《重返南霞》全网播出,迅速“吸粉出圈”,并从线上到线下,带动武义旅游火爆发展,为国内的童话产业化发展拓展了新思路。


“希望借助地方的合力,共同推进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助推金华打造‘儿童文学重镇’品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同时,希望孩子们增强文化自信,我们也有了不起的儿童文学名家名作,也有世界级的童话名著。”金华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目前金华已先后组织了面向儿童的阅读推广、文艺演出、展览游览、体育赛事等活动1950场,参与人数达32.4万人次,合力为儿童筑起守护童心的堤坝,开辟放飞梦想的天地。

一项全国首创标准 让出行对儿童更友好

色彩鲜艳的卡通彩绘车身,方便儿童上下车的无障碍踏板、贴心设置的儿童医疗箱……带着孙女在金华市区出行,市民钱女士常常会选择19路公交车。它的车身上,“金华儿童友好”的字样尤为醒目。

“这条专线有儿童看护安全座椅,车里还设置标语,对我们带孩子出行的家长非常友好。”2023年,19路作为金华市首条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开通,途经东苑小学、黄宾虹公园、五百滩公园、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多个与儿童学习、生活密切的场所。为了让儿童有更好的乘车体验,车厢进行了一系列“适童化”改造,比如车身外观设计色彩丰富、童趣十足,两侧印有“金华儿童友好城市”宣传标语及儿童友好城市卡通造型;在车厢内设置儿童看护安全座椅;在扶手、挡板、座椅靠背等位置设置卡通标语等。

今年6月,《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建设与服务规范》义乌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份针对儿童友好公交专线提出的标准化建设依据。目前,金华全市共开通9条儿童友好专线。“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固定线路、固定站点,定点定时运行,采取“家与学校”间点对点专车接送定制化服务,打通儿童友好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此外,金华市还将儿童友好理念与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方式有机结合,通过投放儿童友好广告,设置儿童友好通道等举措积极推广和践行儿童友好理念。

“为不断优化线路的软硬件设施,我们计划在常规公交改造的基础上,持续丰富‘适童化’公交配套服务。”金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按照金华市儿童友好专线建设指引,积极推进打通市区“通学路”,对儿童上下学的主要道路进行隔离墩整治、地面彩色引导线划分、标识标牌树立等改造,将儿童友好出行作为长期的工作持续推进,高标准打造儿童友好出行交通系统的“金华样板”。

一场“爱心妈妈”接力 共筑困境儿童“关爱网”

“小辰,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阿姨相信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会经常来看你,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哦。”家住磐安县安文街道的爱心妈妈在启智园里为结对的孩子送上了奶粉和体育器材,并嘱咐他要好好吃饭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六一前夕,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玲玲带领市级女领导、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市直单位正处级以上女领导干部以及“妇字号”爱心女企业家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市政协主席宋志恒带队走访市儿童福利院等地,关爱慰问特殊儿童。

近年来,金华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各方协同,汇聚社会力量,构建“1346”工作体系(1名困境儿童、3项工作机制、4张关爱事项清单、6项服务内容),创新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全力护航困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了更好地聚焦儿童困难需求,实现“爱心妈妈”精准匹配、就近链接,市妇联还通过全市7.7万余名“格姐”集中排查困境、留守儿童人数及情况,并分类建立个人基本信息库,动态掌握好关爱底数。同时,利用妇女儿童驿站、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以“一对一”“多对一”方式对困境、留守儿童,提供思想引领、生活照料、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安全守护、家教指导等服务内容。针对困境、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市县妇联联动设立家庭教育个案咨询点47个,累计为有需求的家长开展现场咨询804期,线上线下服务1917人次。

“爱一朵花最好的方式是陪它盛开。”金华市妇联负责人表示。除了结对关爱活动外,今年9月,在金华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揭牌仪式上,还同步启动2024年“百万校家社教育者共学月”活动,首期发布6个学段21个视频,累计10万余人参加学习。

各界的关爱与温暖也是金华市推进儿童权利友好的重要一环。东阳市致力打造“东日暖阳·爱心妈妈”品牌,30家社会组织、单位联合组建成立困境妇女儿童帮扶联盟,对困境、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兰溪市面向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打造“美美+家”服务品牌。目前,金华市共设立“青苗雨露助学”“爱心妈妈陪伴”“星星的孩子关爱”等关爱儿童项目7个,累计筹集资金物资569.2万元,开展关心关爱活动256场,服务儿童及其家庭1万余人次。

一群儿童友好观察员 “童”参与,共治理

“我希望学校做一个‘爱心小屋’,设置失物招领、口罩架、爱心伞等区域,我们可以在里面留言、活动”“我建议口袋公园内设置一些更有儿童趣味的角落,比如图书角,荡秋千等”……上周,在金东区实验小学,一场议事会气氛热烈。作为学校小爱儿童观察团代表,80余名来自各年级的学生从“1米视角”出发,提出了众多关于学校、社会决策的“金点子”,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言。

作为金华市首批儿童友好试点单元之一,金东区实验小学的儿童友好理念扎根已久,自2021年起学校便持续聚焦场景打造,建设儿童阅读角、朗读亭等儿童打卡集聚地,成立小爱儿童观察团,开展金点子征集、童眼看家乡变化、寻访家乡领路人等主题活动,从俯身儿童到赋能儿童,展开了一系列生动美好的教育实践。

对儿童的善意和友好,彰显出城市的温度,更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金华在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除了硬件设施改造和教育实践外,还不断从细节处入手,认真倾听“1米高度”的声音,让儿童融入、参与城区治理。

“小朋友们,大家自己搭建社区吧?”今年暑假,金华城市展示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规划师”,百余名孩子在金华市城规院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解金华城市规划设计,并通过3D模型、卡通视频等形式,了解社区家园、海绵城市等概念,对心中的美好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刻的想法。在家长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小小规划师”们还挑选KT板、小房子、树木等物料,通过游戏模拟亲身参与社区规划的过程,将他们眼中的“完美社区”亲手搭建成型,为创建儿童友好城市提供真正的儿童视角。

“儿童友好观察和单纯的社会实践不一样,我们鼓励家校共同参与,各个观察团自主选择地点和主题,同时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在现场独立观察、沟通、思考。”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儿童友好”发力,目前金华市以村社、街区、公园、商圈、场馆等儿童密集场所为突破口,编制出台11个儿童友好单元建设指引,345个儿童友好试点单元标准化、规范化打造,深层次拓展儿童友好实践,促进儿童参与城市治理。

一个创新应用程序 “金保未”数字赋能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点燃了蜡烛,许下你心愿,未来的日子每个梦想都实现……”临近开学,永康市阳光爱心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如约而至,为小宇(化名)庆祝生日。他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在烛光和歌声中祝福她幸福快乐、健康成长,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在相机里。这是金华市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项目的一个画面。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个层面爱心人士、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2022年,金华市上线“金保未”应用,成为助力儿童友好工作的一大“神器”。它相当于一个“智慧大脑”,通过计算分析儿童家庭状况后为每位困境儿童提供了个性化的帮扶方案。

“孩子还小,他们遇到困难不会主动求助,这就造成了未保工作中的‘发现难’问题。”金华市民政局儿童业务负责人说,“我们打造‘金保未’应用的初衷,就是想让未保工作从‘不会说’到‘不用说’,哪怕孩子不会开口求助,我们也要想办法用大数据去搜索、去发现他们的困难,主动上门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据悉,金华市民政局以“金保未”应用为载体,通过打通公安部门的“天眼”和“办案区”数据以及法院、检察院、司法等6个部门的十多个系统数据,构建7维大数据预警发现模型,从经济、健康等七个维度发现需要帮扶的未成年人,有效破解了未保工作中发现难、帮扶难、协同难等重点难题,实现了困境对象的主动发现,问题家庭的精准施策,政社力量的有序协同。今年金华市民政局持续推进“金保未”算法迭代,推出“流动儿童大数据算法模型”,运用大数据率先全省完成流动儿童筛查排摸工作,目前该算法模型已经被省民政厅和省数据局提级使用,预计为全省每年节约上千万的人工排摸成本。金华未保数字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金保未先后获省数字社会最佳应用等四项省级荣誉。

截至目前,全市4900余名儿童工作人员、320余支护童志愿服务队伍入驻平台,累计为7000余名儿童匹配帮扶方案,帮扶13余万人次。

“一米视角”看世界,浓缩着孩子们对美好家园的拳拳之心,也蕴含着城市的包容与温度。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全力打造儿童友好新样本的缩影,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求,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尽心尽力,携手共进,金华市的“儿童友好+”正在融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发展升级为一张更加闪亮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