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志愿展风采 同心共筑谱华章
三月春光里,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茫溪河畔的“水墨禅心民俗文化传播中心—水乡刺绣基地”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身着非遗刺绣服饰的宋凝正带着社区妇女们制作非遗刺绣,她们手中的针线不仅传承着传统手艺,更编织着社区治理的温暖网络。这是区妇联巾帼志愿者扎根基层的生动写照,在学雷锋纪念日和妇女节来临之际,这些新时代女性志愿者们正以特有的细腻与坚韧,谱写着基层社会治理的动人乐章。
强基固本:激活巾帼“她力量”
五通桥区志愿服务队创新构建“党建+志愿服务”体系,如同春日的蒲公英,将200名志愿者的爱心播撒到每个角落。在“巾帼志愿联盟”大家庭中,39家爱心单位组成的支持网络,为志愿者筑起坚实后盾。去年冬天,当寒潮突袭时,志愿者们收到的不只是暖心礼包,更有覆盖全年的女性健康体检——这份看得见的关怀,让“红马甲”们暖心又安心。
“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后,我们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更有底气了。”参加了家庭安全培训的志愿者李女士的经历印证着妇女联合会“培训赋能”的成效。通过量身定制的20余场专业技能培训,1000余名志愿者练就了服务群众的真本领。这支队伍中,21个市级以上荣誉获得者如星辰闪耀,全省最美家庭获得者巫隆芳带领的“娘子军”,更成为社区志愿队伍的中坚力量。
开展家庭安全培训
开展“桥乡美”乡村女能人互联网电商赋能培训
精耕项目:打造民生“幸福圈”
在“两癌筛查”期间,医疗车驶入乡村田野,巾帼健康使者带着5000份检测试剂构筑生命防线。微信里,7名受助妇女治疗情况对比照收获满屏爱心,病友留言“妇联救助托起重生希望”。这份守护生命的执着,淬炼于岁岁年年的坚守——从为孤寡老人包的三鲜馅饺子到给春运旅客递上的1235杯热茶,1343份女性安康保险单上跃动的数字,是最温暖的承诺书。
最让群众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小而美”的定制服务。茶花社区“爱心妈妈”驿站聚起106名“护苗人”,让121名儿童在亲情结对中绽放笑颜;市建会社区巾帼阳光站精准妇幼定制的“银发守护”“童心港湾”活动让关怀浸润每个角落;“暖冬行动”如约而至,72份温情礼包跨越寒冬,3万元暖流注入困境家庭血脉。“嘉爱妈妈”志愿服务队搭起爱心鹊桥,20.44万元助学金点亮了210名春蕾学生求学梦想......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温暖故事,正是20余个特色项目结出的民生果实。
举行“情暖童心 爱伴成长”爱心妈妈关爱服务活动
巾帼志愿者李萍开展“童伴成长”志愿服务
深度融合:探索治理“新路径”
在五通桥区竹根镇,“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创新模式正焕发活力。由巾帼志愿者主导打造的9个邻里互助场景中,既有解决双职工家庭难题的“五点半家园”,也有促进邻里和睦的“邻聚里驿站”。更令人瞩目的是车卫牵头创建的“事解荟”巾帼志愿服务队,这位女书记创新的“信访+志愿服务”模式,有效化解婚姻家庭及其他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矛盾纠纷31起,用真心真情温暖了40余个家庭。
巾帼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妇女维权咨询服务
巾帼志愿者开展“五点半”课后辅导
当“春风行动”招聘会人潮涌动时,巾帼服务队将4000个岗位化作希望的种子,在就业双选会上点亮1107盏明灯。抖音直播间里,“桥乡美”女主播们推介刺绣技艺的画面引发刷屏,网友感叹“指尖经济绽放振兴之花”。这种破局突围的智慧,扎根于365天的深耕细作——从刺绣工坊飞针走线的晨光到婚恋交友会飘动的倡议书,500名居家就业妇女每月增收2000元的账本,是最动人的成绩单。
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志愿宣传 巾帼志愿者宋凝指导艺 如今的五通桥,巾帼志愿者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温柔力量”。她们用专业技能传递温暖,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让志愿服务从“做好事”升级为“办实事”。正如某社会工作教授所言:“这些新时代女性正在重新定义志愿服务的内涵,她们不仅是爱心的传递者,更是社区治理的智囊团、社会创新的生力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成百上千红马甲依然奔走在服务一线,用行动诠释着:最动人的风采,永远绽放在为民服务的春天里。(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