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江社区“儿童友好+”模式 绘就儿童幸福图景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4-11 14:43:15

近年来,在云南省昆明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盘龙区龙江社区从“一米高度”出发,将童趣与社区治理巧妙融合,成功打造出“家门口”的儿童成长乐园——儿童友好成长中心戴克之家。

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更成为盘龙区儿童友好建设的鲜活样本。龙江社区通过整合教育、文化和实践资源,构建了一张“全龄友好、全域共享”的成长网络,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社区发展相互交融。

图片

“童趣+”场景升级 让成长触手可及

走进龙江社区,儿童友好元素随处可见,童趣藏匿于鲜活的细节里。社区草地和灯箱下精心布置的儿童标识,既营造了温馨氛围,又体现了对孩子们的关怀与爱护。儿童友好成长中心戴克之家以多元活动为纽带,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探索世界的窗口。从翰墨飘香的书法课堂到灯火可亲的中秋灯会,从“打酱油”的酿造体验再到粮库探秘的“食光之旅”,每一场活动都藏着成长的惊喜。孩子们在非遗剪瓷雕制作中触摸传统文化,在“老山精神”红色研学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航天科普课堂上点燃星辰大海的梦想。“我喜欢这里,我能在这学到好多新本领,还交了好多新朋友呢!”参与活动的盖胤坤小朋友兴奋地说道。

图片

社区还贴心推出托管服务,为社区无暇照顾孩子的家庭解忧。作业辅导、兴趣社团、社会实践……孩子们在志愿者和“社区能人”的陪伴下,学会独立、收获友谊,家长纷纷点赞:“孩子放学有了好去处,我们安心又暖心!” 

图片

“联动+”资源聚合 共筑成长同心圆

龙江社区深知,儿童友好绝非社区的“独角戏”,而是一场多方携手、共同参与的“大合唱”。社区巧妙整合资源,串联起学校、企业、社会和家庭,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成长联盟”,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在这里,孩子们有机会走进拓东味业,亲眼见证“一滴酱油的诞生”,感受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联动消防队、警犬基地,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运作,触摸社会的多元脉络;携手云南大学、昆明医学院等高校,走进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探索科学奥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图片

社区还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吸引辖区内的高校教师和专业人才纷纷投身其中,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孩子们带来专业且细致的指导;宝妈们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发挥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参与托管服务和活动组织,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图片

“创新+”探索赋能 激活社区生命力

如何让儿童友好理念“生根发芽”?龙江社区以创新破题。联合昆明市政设计院及省水文化研究会开展“水文化研学”活动,孩子们走进松花坝水库,实地徒步勘测,聆听水源区的故事,用脚步丈量家乡的脉络,深入了解家乡的水文化与自然环境;“家乡课堂”里,历史学者、非遗传承人轮番开讲,让文化基因在孩子心中悄然传承。在学校的比赛中,朱玥莹同学作为这一批“小研究员”的一员,凭借其出色的论文答辩,全票通过,荣获了师大附小颁发的小博士学位证书。

图片

社区还创新“小手牵大手”治理模式,让孩子成为社区建设的“小主人”。通过“儿童议事会”“小小编辑部”,畅谈文明养犬、环境改造等社区事务的金点子,稚嫩的声音化作社区改变的推动力。社区报纸还专门留出两个版面发表孩子们的文章,内容涵盖研学经历、生活感悟等,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位家长感慨道:“孩子写的文章登上社区报纸时,我们全家都骄傲!”

图片

“温度+”未来愿景 书写幸福新篇章

如今的龙江社区儿童友好成长中心戴克之家,已成为居民心中的“宝藏地”。家长们在亲子活动中重拾童真,孩子们在多元体验中自信成长,全职妈妈通过志愿服务实现价值,社区氛围愈发温暖。“在这里,‘带娃’不再是负担,而是幸福的陪伴。”高校社区居民李老师由衷赞叹道,“只要有空,我就会到儿童成长中心,义务给小区的孩子们辅导课程、讲课。”

图片

龙江社区儿童友好成长中心戴克之家将继续深化“儿童友好+”模式,积极收集更多家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完善服务与设施,努力让孩子们的成长空间无限延伸。正如社区相关负责人所说:“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有温度的社区’中绽放童年的光彩。”

图片

儿童友好,既是城市的温度,亦是未来的刻度。龙江社区只是盘龙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下一步,盘龙区将全方位为儿童营造友好环境,从商圈“适儿化”改造到儿童专属阅读空间的打造,再到串联儿童友好研学路线和社区“儿童友好”氛围的渲染,以点带面,让“儿童友好 盘龙美好”从美好愿景渐变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