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 树立战略眼光 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温州样板”
近年来,浙江温州坚持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守护城市未来的重要抓手,按照“全市统筹规划、全程多元参与、全域系统推进”的思路,探索儿童事业发展“温州路径”,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第三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全国10个),3项工作经验入选国家部委的《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入选数居地市级最多),4个案例及多项做法入选2023、2024年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年温州建设经验在各类会议、论坛作交流发言5次。
强化系统思维 推动儿童友好融入发展全局
一是整体谋划、统筹实施。聚焦儿童政策、服务、权利、空间、环境、产业“六大友好”,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建立挂钩联系、督查通报、季度例会等推进机制,统筹实施9类试点、30项行动、122项任务。
二是标准引领、政策支撑。三年出台儿童友好相关政策举措95项,9类试点单元指引全覆盖。承接《浙江省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指引(试行)》制定,率先出台《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设施设计指引(试行)》,明确幼儿园、托儿所、少年宫等儿童教育类场所室外地面游戏场地人均面积不低于4㎡。

三是立法先行,巩固机制。调研社会公众2500余人次,召开25次座谈会,征集到意见建议123条,经多次审议,形成《温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这是浙江省首部聚焦儿童友好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首部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地方性法规。
强化需求导向 迭代升级儿童友好服务体系
一是注重多元供给。出台支持政策,引民资潮水入渠,如探索托育“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模式,连续四年将托育项目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投入2.4亿元,建设新增机构托位数超1.3万个,其中普惠性托位占比达80%以上,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聚焦民生痛点难点,精准优服务强保障,如率全省之先实施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让6.6万名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入选教育部改革典型案例。构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体系,全省首创将儿童乘车免票身高上调至1.3米,开通儿童友好公交专线和“红领巾”“小黄帽”微公交专线,全国首推哈啰亲子共享单车“叮当车”。
三是加强实景打造。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建设连续三年入选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现已建成试点单元591个,学校、公园、村社、商圈等公共空间基本实现全覆盖,先后发布儿童友好城市logo、IP形象、《友好向未来》主题曲和同名情景舞蹈,形成一套有温州辨识度的儿童友好文化标识系统,儿童友好场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强化协同驱动 激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活力
二是数字赋能。以数智赋能儿童成长,首创“儿童友好宝”应用,聚焦关键点、薄弱点,架构“1+3+N”体系,集成教育、健康等25个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儿童友好应用中心、儿童友好服务图、儿童友好数据宝等多场景应用下的智慧服务生态,实现资源高度融合、数据高频共享,平台用户量破万。

三是共建共享。出台《温州市儿童参与工作指引(试行)》,研发儿童参与资源包并组织儿童及儿童工作者培训,为儿童参与工作提供基本遵循。组建“儿童观察团”533个,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场,激发了儿童参与城市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始终突出“儿童优先”,将“儿童参与”“儿童影响评价”写入《温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
相关新闻

三八特辑 | 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山东省济宁市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侧记

儿童友好 | 追光少年陆岛联动,实地体悟垦荒精神

福建省南平市:聚焦“一米视角” 共“育”友好未来

儿童友好 | 世界儿童日系列趣味活动回顾

向快乐出发!福建省南平市“秋日拾趣 漫步童行”亲子健步走活动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