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受助”到“助人”:郭晓红工作室编织乡村振兴“互助同心圆”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4-16 14:15:00

在三秦大地的乡村田野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巾帼帮帮团”——郭晓红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与妇联执委工作室。这里没有单向的帮扶,而是搭建起一座“助人者与受助者双向奔赴”的桥梁:曾经接受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农村妇女,如今成为田间课堂的讲师;在创业路上获得指导的返乡姐妹,转身带领更多乡亲开拓市场……郭晓红用3年时间,让“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的理念生根发芽,谱写出妇联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image.png

授人以渔:从“伸手接”到“主动传”的蜕变之路

“第一次走进工作室时,我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现在我能带着30多个姐妹直播卖苹果!”凤翔区范家寨镇七家门前村的王娟,是工作室首批电商培训班学员。2019年,郭晓红发现许多农村妇女空有优质农产品,却困于“不会卖、卖不出”,便牵头开设“巾帼电商训练营”,从手机操作到直播话术手把手教学。王娟结业后不仅自家苹果销售额翻番,还主动申请成为工作室志愿者,把经验送到周边12个村。

这种“学员变讲师”的模式,正是工作室的核心机制。郭晓红深知,单纯的物资帮扶只能解一时之难,培养“带不走的本土人才”才是关键。她建立“培训—实践—反哺”链条:对留守妇女开展刺绣、养殖、电商等技能培训,选拔优秀学员纳入“巾帼创业导师库”,鼓励她们回到家乡开设微课堂、组建互助小组。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田建荣利用电商窗口帮贫困户销售特产,最多时一天能卖出 200 多箱,还为 100 多名农村妇女提供兼职机会,为 40 名残疾人、30 户贫困户中的妇女提供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有志、有恒、有爱的品质,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3年来,工作室累计开展培训87期,培育出126名“田埂上的辅导员”,其中32人成为村妇联执委或经营主体带头人。

image.png

搭建平台:让成长故事成为“活教材”

在郭晓红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助人者”的笑脸照片:曾经在城里开美容店的贾李杰在工作室的帮助下取得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如今是年销售额700万元的国浩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工作室助力李娜学习销售知识,助其成长为凤翔区马勺脸谱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不仅如此,李娜还凭借自身努力和工作室支持,荣获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实现技艺与荣誉的双丰收;何巧宁凭借敏锐商业嗅觉投身电商,工作室一路相伴,从供应链搭建到市场开拓全程帮扶。借助“公司+农户”模式,何巧宁在直播领域成绩斐然,不仅荣获“凤翔区最美主播”与“青年推荐官”称号,还获评国家级“农村直播电商讲师”。……这些真实的案例,既是工作室的“成果展”,更是最有说服力的“动员令”。

image.png

为了让“受助者变助人者”的种子广泛播撒,工作室创新推出“巾帼成长接力计划”:设立“互助分享日”,邀请创业成功的姐妹回炉分享;建立“一对一结对机制”,让新学员与老学员结成“帮扶对子”,在实践中传递经验;开发“乡村振兴巾帼云课堂”,将典型故事制作成短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传播,覆盖粉丝超50万人。“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姐妹能成功,大家就有了信心和动力。”郭晓红说,这种“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让“我想帮”变成“我能帮”。

链式效应:从“单株苗”到“一片林”的生态构建

“凤翔葱姐”张红娟引进钢葱种植技术,完成了由人工栽植到大棚育苗、机械栽植的转型,新建育苗大棚10000多平方米,年育苗8000多万株,带动钢葱栽植40多户1500多亩,年产值150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发展了辣椒、豇豆、豆王、甘蓝等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蔬菜远销西安、成都,带动就业130余人;“豆花西施”王婷立志将家乡小吃豆花泡馍推向世界。工作室全力协作,在技术层面助力实现锅盔馍切片真空包装、豆浆制成干粉及辣椒油独立包装;又在产品研发上,与王婷一同依据游子需求,凭借其 “吃货” 经验反复调试配方、试吃改良,终让 把舌尖“乡愁”变身千万产业,让凤翔特色小吃豆花泡馍远销海内外。

目前,郭晓红工作室已孵化出24个巾帼创业示范基地、1支乡村振兴巾帼志愿服务队,培育出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张凌云、“陕西省巾帼种粮能手”张芝娟等为代表的1319名巾帼农民,形成“技能培训—创业孵化—辐射带动”的完整链条,助农增收2.23亿元 。“如今找到我们工作室的,可不只是寻求帮扶的姐妹,更多是来问‘我能帮什么’。”郭晓红翻开那本写满希望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学员传来的喜讯:有人凭借所学技术,带领全村改良苹果品种,使果子甜度和卖相大幅提升;有人钻研粮食种植技巧,引入新品种和新的的耕做方法,让粮食产量节节攀升;还有人利用电商平台,把精美的家乡手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传统技艺重焕生机 ……

image.png

从最初的“输血”到持续的“造血”,郭晓红工作室见证了乡村女性从“被帮助者”到“助人者”的华丽转身。在这里,帮扶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点燃一团火、照亮一群人、温暖一座村的生命传递。当越来越多的受助者接过“助人”的接力棒,乡村振兴的路上便有了无数闪烁的星光,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璀璨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