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构建多维治理体系 打造“和润黔家”婚调婚辅品牌

来源:贵州省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4-29 11:27:15

近年来,贵州省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维服务筑基、三联预警织网、三力融合提质”为治理框架,培育“和润黔家”婚调婚辅品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婚恋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省已建立婚调委143个,实现县级全覆盖,仅2024年调解的案件超5万件,成功率达90%,为助力建设平安贵州贡献巾帼力量。

图片

一、三维服务筑牢“幸福基”,培育文明婚恋新风尚

一是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因地制宜推进“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普法+非遗”“普法+文旅”“普法+文创”新模式,开展“民歌普法”“侗戏普法”,制发黔妹妹音频普法娃娃;开设“爱在黔方 巾帼同行”法治专题电视节目,开设“黔妹妹普法”“和润黔家·知心人在身边”宣传专栏,开展以案说法、专家在线宣讲,引导广大家庭通过调解等合法途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案结、事了、人和,2024年全年触达数百万网民。二是深化婚前教育辅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公益律师等人才队伍,打造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婚姻家庭辅导模式,在充分保障公民婚姻自由和权利的前提下,给予专业的婚前辅导。如遵义市通过“婚姻驾照技能”趣味测试,帮助新人了解婚姻中的责任义务;铜仁市引导新人观看婚恋宣传片,聆听情感服务课,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三是着力心理健康服务。将12338妇女维权公益热线升级为集“维权+婚恋+心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增设情感疏导和征婚交友专线,多方位服务群众需求。组建心理专家、金牌调解员的婚恋辅导专业队伍,开展随报随调、一对一辅导、婚姻讲座、情感沙龙等,让夫妻双方在爱与被爱中学会包容、共同成长。

二、三联预警织密"防护网",构建风险防控新体系

一是网格预警联排。将婚恋家庭纠纷排查纳入全省“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一中心”即县镇村综合治理中心,“一张网”即城乡社区网格,“十联户”是指按照十户左右村(居)民标准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长,以及妇联驻村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优势,常态化对全省13万余个网格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婚姻失败、情感失和、家庭暴力、生活困难等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家庭建档立卡,并同步录入综治系统,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为后续干预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数字预警联推。建立“八单一表”婚恋家庭纠纷命案防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纠纷“发现-推送-处置-反馈”全周期闭环管理。联合公安部门构建家暴风险预测模型,整合110警情、妇联信访等多源数据,对存在家暴情形的纠纷案件精准预警,由妇联组织联动法院、检察院、综治中心共同处置,并重点关注、跟踪,将婚恋家庭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2024年通过该模型及时预警,成功联动处置紫云县一起家暴事件。三是阵地预警联建。通过项目化运行,支持1.8万个婚调组织建在村(社区),入驻派出所/警务室、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层社会治理/矛调中心、婚姻登记机关,涌现出“五个妈妈团”“绣娘调解室”等特色调解品牌,2024年调解纠纷案件量居全国第一,有力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图片

三、三力融合打造"动力源",激发多元共治新动能

一是专家智库赋能。省妇联组建百余人的婚调专家库,实施“调解员素质提升计划”,通过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方式,开展“法律+心理+调解”系统培训,打造出了一支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2000余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二是人民调解助力。省妇联抓住省司法厅推行“一村(居)一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的契机,积极选拔推荐全省2800余名基层妇联干部、执委成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占人民调解总数的19.52%,形成一支相对稳定专业的基层婚调工作队伍。三是传统文化加持。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发挥家训、古训、村规民约的教化作用,将“合约管理”等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广大群众和家庭破旧立新、崇德向善,将精力投入到“把日子过好”上来,助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下一步,贵州省妇联将积极探索婚调组织入驻综治中心模式,提质开展“和润黔家”婚调婚辅工作,推进贵州省妇女维权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