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化雨润乡村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妇联“美家工程”绘就乡村新画卷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5-13 13:45:09

“去年植得新绿归,今岁庭前花满蹊。

妇联携力添秀色,村里处处焕生机。

家风如缕传千户,幸福似歌绕万扉。

且看农家新貌起,共话桑麻日月辉。”

一、苗木焕新:从“空庭荒院”到“花影婆娑”

image.png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朱张桥西北村,青砖灰瓦间,处处可见盎然绿意。谁能想到,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曾是另一番模样——去年春日,这里的农户庭院大多闲置荒芜,墙角堆满杂物,墙面斑驳陆离。“院子空着可惜,想收拾又没方向。”村民王大姐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image.png

(村庄原貌)

image.png

(美化后的街景)

2024年以来,罗庄区妇联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向朱张桥西北村送去1000余株花卉绿植,包括蔷薇、欧月、高杆月季等品种。妇联干部们挽起袖子、拿起铁锹,与村民一起挖坑、栽苗、浇水,在春日的暖阳中种下希望。“妇联送来的不只是苗木,更是过日子的盼头。”老党员李大爷看着亲手栽种的月季花感慨。

如今,站在村头巷尾,绚烂多彩的月季花散发着阵阵幽香,绽放着夏日乡村独有的诗意。昔日杂乱的墙角变身“微花园”,废弃陶罐种上了多肉,旧轮胎改造成花盆,连闲置的石磨盘都成了绿植底座。据统计,全村庭院绿化率提升至85%,蚊虫滋生的卫生死角减少60%,村民自发组建的“护绿小队”每天义务浇水修剪,让绿色成为乡村的底色。

image.png

二、家风浸润:从“环境美”到“心灵美”

漫步在朱张桥西北村的文化街巷和口袋公园,家风家训雕塑小品、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典型事迹展示格外醒目:“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家和万事兴”等优良家风穿越岁月长河,悄然滋养着每个家庭。这是罗庄区妇联同步推进的“家风家训润农家”工程——以庭院绿化为载体,将文化元素融入人居环境,让每一处景观都成为文明的窗口。

image.png

妇联组织村民开展“晒家风、亮家训”活动:农户们将祖辈传下的治家格言制成牌匾,挂在庭院显眼处;老党员在山楂树下讲革命故事,母亲们在花廊里陪孩子读书,邻里们围坐在石凳上畅聊知心话。去年重阳节,村里举办“百家宴”,50多户村民端出拿手菜,在满庭花香中比厨艺、话家常,绘就一幅温馨和美的邻里“一家亲”画面。

image.png

“以前吃完晚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更喜欢在院子里喝茶聊天。”村民刘阿姨的庭院里,一张石桌,四周绿植围绕,桌上摆放着《朱子家训》。她说,自从有了“家风角”,孩子放学回家会主动翻看经典,邻居们也常来讨教养花心得。如今,全村婆媳矛盾纠纷减少40%,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增加3倍,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个家庭。

三、幸福升级: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

朱张桥西北村的蜕变,只是罗庄区妇联“美家工程”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区妇联通过“苗木赠送+技术指导+文化植入”模式,在全区建设29个“美在农家”村,带动千余户家庭参与庭院改造。同时,创新推出“绿植认养”“庭院打卡”“最美花匠”等活动,让村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

在朱张桥西北村的经验中,最可贵的是“妇联搭台、群众唱戏”的共建机制:妇联负责协调苗木、邀请园艺师培训,村民则自发成立“庭院美化互助组”,年轻力壮的帮老人栽种,擅长设计的为邻居庭院规划设计,就连孩子们也参与“我为庭院取名字”活动,“雅香院”“睦邻居”“耕读园”等雅号层出不穷。

“看着家门口一天天变美,心里别提多敞亮了!”站在自家的“月季小院”里,王大姐笑着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常有周边游客慕名而来,买走她种的盆栽,带走她亲手钩的手工作品。如今,村里正规划串联美丽庭院,推出“乡村赏花游”路线,让绿色美景变成“美丽经济”,这正是妇联人最想看到的——人居环境改善了,家风民风和谐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image.png

结语:让每一缕春风都有温度

从苗木栽种到家风培育,从庭院美化到乡村振兴,罗庄区妇联始终坚信:改变乡村的,从来不是生硬的“改造”,而是用真心换民心的“陪伴”。当月季花开遍朱张桥西北村的街巷,当家风故事在街巷中口口相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蝶变,更是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落地生根。

未来,罗庄区妇联将继续以“美家”为笔,以“家风”为墨,在更多乡村描绘“环境美、风气正、日子甜”的幸福画卷——这,就是妇联人的初心,也是送给百姓最温暖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