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调理顺 家和福见丨亲情无价:从房产之争到兄妹重圆——福建省福州市调解员刘倩文化解十年恩怨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6-12 10:08:16

为引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治理,根据全国、省妇联和司法部工作部署和要求,福建省福州市妇联、市司法局联合启动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为了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个调解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我们特别开设专栏“婚调理顺 家和福见”,广泛宣传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的风采和经典调解案例。

调解能手 刘倩文

现任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思儿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思儿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鼓楼区“茉莉姐姐”家事调解员,福建省妇联基层“法律明白人”,福建电视台《帮帮团》栏目特聘调解员。曾被福州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福建省妇女联合会评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中央政法委评为6月月度平安之星、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创设“小小调解员”公益课堂,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达1000余起,疑难纠纷500余起,成功率达99.8%。

从反目成仇到兄妹情深:一场房产纠纷背后的亲情修复

郑家五兄妹因父母遗留的一套房产处置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险些对簿公堂。这套房产登记在大哥名下,但小妹老五独自管理出租长达14年,期间从未间断收租。然而,二哥因大哥身体欠佳、家庭困难,擅自将房产出售,虽然约定五家平分32万元卖房款,最后却唯独没有给老五分配。更让矛盾激化的是,老三因身患疾病,一直由老五照顾,其收入也由老五代管。其他兄妹质疑老五“账目不清”,怀疑她克扣款项;而老五则愤懑不已,认为自己多年来为家庭付出却换来无端指责。双方争执不断,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原本亲密的亲情濒临破裂。社区依托“刘倩文调解室”,联合段警、法务特派员组成专业调解小组,介入这场家庭纷争。

第一步:情绪疏导,避免矛盾激化

首次调解会上,双方情绪激动,二哥夫妇指责老五“独揽财政、中饱私囊”,老五则拿出泛黄的账本自证清白。调解员刘倩文采用“背对背”调解法,分别倾听双方诉求,引导他们从“争利益”转向“诉委屈”,初步缓解了对立情绪。

第二步:厘清争议焦点,明确法律底线

调解小组聚焦两大核心问题:1.卖房款分配与房租账目是否相关?2.老三的监护权及收入管理权归属?

法务特派员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指出:

1. 房产作为遗产,法定继承下应均等分割;

2. 账目争议需另循法律途径解决,二哥擅自扣留房款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

这一表态为调解划定了清晰的法理边界,避免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第三步:逐笔核对账目,以事实化解猜疑

刘倩文化身“账目验算员”,带领团队仔细核对老五提供的租房合同、收支凭证及老三的医疗单据。尽管账本老旧破损,但记录连贯,且质疑方未能提供任何舞弊证据。最终,双方对收支明细达成一致,多年的猜疑也随之消散。

第四步:唤醒亲情,修复家庭关系

刘倩文深知,这场纠纷不仅是利益之争,更是亲情的裂痕。她以“家和万事兴”为核心,引导兄妹们回忆童年往事,重温父母教诲,换位思考彼此的付出与艰辛。“老五守着老房14年没断租,不正是为了守住父母留下的念想?”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兄妹们的心。他们开始理解老五的付出,也反思自己的行为。

调解结果:双向和解,亲情回归

经过40多个小时的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在段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兄妹们共同完成银行转账。当转账短信声响起时,积压多年的隔阂也随之消散。事后,双方都手写了感谢信给社区,表达感激之情。老二更是感慨地说:“谢谢你们,让我们重新做回兄妹。”

这场调解不仅解决了房产纠纷,更让一家兄妹实现了利益让渡与亲情回归的双向和解,成为社区调解的经典案例。刘倩文用她的专业与温情,再次证明:亲情无价,调解有方。在她的努力下,无数家庭重拾和睦,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