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南粤 海上芳华:广东巾帼共写海洋经济“新答卷”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背靠41.9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海洋经济”在广东的“出镜率”越来越高。放眼全国,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走进城乡,一个个海洋牧场筑起广东的“蓝色粮仓”;一项项“硬核”科技加快描绘海上“新蓝图”;一道道不懈奋斗的身影也在其中书写自己的“海上故事”。
面朝蔚蓝,许多南粤巾帼扎根海域,在广袤的天地中不懈开拓产业,在汹涌的波浪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打造“海上新广东”奋力拼搏。
杨静:碧海银滩的生态捍卫者
扎根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全国三八红旗手、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杨静践行着将“碧海银滩变为金山银山”的梦想。
早期海洋环境保护的重点在陆地,杨静跑水文站蹲点抄数据、采水样,只为了管住陆上污水向海洋排放。后来护海之路不断深入,自2015年起,杨静和同事们就持续开展南海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建立数据库,并建成了南海岛礁环保实验室,实现岛礁海洋生态环保“从0到1”的飞跃,经济与碧海“比翼双飞”。如今,在她的模型设计与规划下,珠江口水质更是连续两年达到目标,成为了流域—海域陆海统筹成功试验场。
黄舜梅:渔业的产业领航者
2004年,与爱人一同从潮州踏上珠海金湾区红旗镇大林社区,成立珠海市第一家鱼苗良种繁育场后,珠海市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舜梅在这里展开了渔业苗种培育领域的大胆尝试。
20年来,黄舜梅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金湾黄立鱼、黄尾鲻等多个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上,牵头并参与制定了金湾黄立鱼系列标准。2021年,“金湾黄立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国字号”荣誉的加持,使金湾黄立鱼成功“出圈”,销量与出塘价均持续走高,带动金湾养殖户增收致富,实现“一条鱼造福千万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省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在黄舜梅的带领下,龙胜鱼苗公司每年为女性开展技能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还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帮助困难妇女和家庭创业就业,通过技术培训、基地共享等方式间接带动500多户农户投身水产养殖产业,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钟金香:“海上绿色长城”守护者
活化无人海岛资源,将红树林变为“金树林”,广东省政协委员、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钟金香用“行万里路”的方式,为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加足马力。为了摸清广东海洋资源“家底”,因地制宜做出精细化管理,她跑遍广东14座沿海城市、走过4000公里大陆海岸线,时常登上各种无居民小岛开展勘查工作,了解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位于湛江市麻章区东海岛东南1.06千米处的鲎沙(又称“南屏岛”),便是钟金香与团队的“老朋友”。
除了蔚蓝的海岸线,钟金香倾力守护的,还有一片“海上绿色长城”。此前,面对红树林这一能防风消浪、护堤护围的“国宝”,她奔走呼吁加大其保护力度,撰写了《加快红树林保护修复,促进蓝碳生态系统建设》提案。如今,提案建议逐步落地见效,种养耦合等模式走出红树林营造与水产养殖双赢之路,红树林变身“金树林”,让更多沿岸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朱宇珍:深海牧场的科技赋能者
从“每十条对虾就有六条产自湛江”的产业底气,到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的“大国重器”,湛江湾实验室交出的“硬核成绩单”,上面有湛江湾实验室主任助理、科研发展部部长朱宇珍写下的亮丽一笔。
自2018年起,朱宇珍参与编制湛江湾实验室建设方案,推动“实验室+平台公司”模式,组织成立湛江龙王湾科技公司,促进海洋牧场产业创新。2024年4月,她带队牵头组建湛江市海洋产业创新中心,并启动湛江湾海洋孵化器、湛江湾海洋科创基金,在产学研一线贡献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融合,构建高水平海洋牧场产业格局,实现了国产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零的突破”。逐梦深蓝,朱宇珍说,下一步规划是锚定整个湛江市的海洋渔业产业,做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
从海岸线到深远海,从实验室到养殖塘,南粤巾帼们用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好“经略海洋”文章。潮起海天阔,这抹蓝,不仅记录着“海上新广东”波澜壮阔的新征程,更承载着广东妇女姐妹们奋力拼搏的发展新篇。
相关新闻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

“小庭院”铺设引客路,绘就鹭岛乡村振兴“她”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