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古赤峰巾帼新农人齐聚林西,玉米皮里“贴”出文明乡风新图景

来源:内蒙古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7-16 14:04:13

“走进林西县东山玉米皮文创基地,我深深被这片‘变废为宝’的创意打动了!曾经田间随手丢弃的玉米皮,在姐妹们的巧手下化作精美的工艺品,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也坚定了信心,回到敖汉,我也要带领姐妹们用双手创造幸福。”敖汉旗海均家庭农牧场苏艳利兴奋地说。

7月11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东山玉米皮文创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来自全市12个旗县区的70余名巾帼新农人代表。由赤峰市妇联、赤峰市农技推广中心主办“巾帼新农人”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在林西县东山玉米皮文创基地进行实地教学。

一、玉米皮“变身记”:从田间废料到文化IP的破圈之路

走进东山玉米皮文创基地展厅,一幅幅用玉米皮制作的工艺画惟妙惟肖,一组组生肖摆件贴画憨态可掬,连时下流行的“多巴胺色系”背包也取材自玉米皮天然的黄白棕三色。这场美轮美奂视觉享受背后,是林西县妇联带领农村妇女历时5年的创新探索。

“过去秋收后的玉米皮不是烧炕就是扔掉,现在它们成了‘金叶子’!”妇联干部拿起一片处理好的玉米皮介绍道。通过清洗、晾晒、染色、防霉等12道工序,原本易腐的农业废料蜕变为可长期保存的文创材料。县妇联更创新推出“非遗传承人+合作社”协作模式,将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玉米皮文创产品,开发出家居装饰、文创礼品、生活用品2大系列80余种产品。

在培训现场,学员们亲手体验玉米皮贴画的“十字剪刀法”,宁城县李春丽家庭农场李春丽感慨:“这种变废为宝的智慧,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绿色发展理念。玉米皮文创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更重塑了农村妇女的文化自信。”

二、巾帼课堂:在非遗传承中播种文明乡风

“编织时手腕要松紧适度,就像经营家庭需要张弛有道。”妇联干部的介绍时金句频出。这场实地教学突破传统培训模式,将技能传授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学员们看到用玉米皮粘贴出“彩礼文明新风尚”“清廉林西”等家风主题贴画惊叹不已。来自松山区建辉家庭农场的李秀娟兴奋地说:“以前觉得乡风文明就是打扫好院子,现在明白还能把传统文化、家风故事贴进作品里,这样的‘软实力’更能留住乡愁!”

三、星火燎原:玉米皮编织出乡村振兴新矩阵

在林西县妇联的推动下,东山玉米皮文创基地已形成“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联合体,带动全县12个行政村600余名妇女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这种“指尖经济”正催生乡村治理新生态:大营子乡东升村成立“玉米皮巧手车间”,妇女们用玉米皮文创作品发展“庭院经济”;福山景区打造“玉米皮巾帼手工坊”,将文创产品展示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下一步,林西县妇联将持续深耕巧手产业沃土,深化“非遗技艺+文创赋能”发展模式。积极搭建更多技能培训、创意孵化、让指尖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