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红色引领下的“π”式共育新实践——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打造儿童友好型成长生态圈
7月17日,一场以红色党建为引领、聚焦儿童全周期成长的创新实践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清名桥街道五星家园第二社区正式启动。“童・伴π空间”校园家社共育项目由社区党总支、沁园实验小学党总支及市妇联实验托幼中心党支部三方联合签署,标志着贯通0-12岁儿童成长全周期的“π式共育生态圈”正式落地,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项目以“π”的无限可能为核心理念,直击传统教育中资源割裂、学段脱节、支持不足的痛点,构建起“儿童-家庭-学校-社区”四位一体的友好生态:
学段贯通“零割裂”:首次实现幼儿园、小学与社区纵向衔接,形成0-12岁全周期成长支持闭环,确保儿童发展无缝过渡。
资源循环“零孤岛”:创新推出“π积分循环机制”——儿童参与社区服务赚取积分兑换实践机会;家长通过育儿沙龙升级为“育儿伙伴”;教师凭借志愿服务晋升“π导师”,激活全域人力资源。
成本优化“零负担”:社区提供场地、学校输出课程、家庭共享技能,实现“零资金投入,全资源联动”,降低家庭育儿成本。
启动仪式上,“神奇的甲骨文”文化体验课程成为首个儿童友好实践范例。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通过《仓颉造字》绘本探秘汉字起源,动手绘制专属甲骨文姓名卡,在“日月”象形解密游戏中触摸中华智慧。
“没想到甲骨文这么有趣!活动既传承文化,又丰富暑假,我们提前感受到了‘π空间’的友好氛围。”一位家长现场感慨道。活动设计充分尊重儿童兴趣与参与权,让文化自信在童趣体验中自然萌芽。
项目将持续深化儿童友好服务,通过三大模块拓展儿童成长空间:
资源破壁行动:打通壁垒,邀请退休工匠等进校园、学校课程进社区、家庭闲置入“π库”,实现资源全域共享
社会化能力工坊:组建混龄小组完成社区任务,儿童轮值管理公共空间,在实践中提升社会能力
15分钟社会体验圈:整合超市、银行等社区基地,绘制儿童社会化成长地图,打造安全便捷的实践网络
同步设立的“科学养育支持站”,将针对“入园焦虑”“习惯养成”等痛点,提供分龄育儿沙龙,为家庭赋能。
“当学校围墙消失、家庭能量释放、社区角色重生,‘幼有优育’便水到渠成。”市妇联托幼中心党支部书记沈波强调。这场以儿童为中心、红色力量驱动的“π”式实践,正在梁溪区书写资源循环共享、代际融合共育的儿童友好新篇章。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