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女“带头人”引发“蝴蝶效应”

要闻 2015-12-18 09:59:00

 

 

QQ图片20151218095017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胡达古拉(中)与基层妇联干部在一起

培树带头人 温暖全覆盖

——访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胡达古拉

行走在内蒙古,不由得感叹这里的辽阔和多样:城市繁华人口密集,牧区农区一望无际、地广人稀,纷呈的各民族文化于此交融。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胡达古拉说,“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妇女居住较分散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各级妇联从牧区实际出发,建立流动宣传车、蒙古包等形式的‘妇女之家’,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妇女工作延伸到牧区妇女群众中。在全区城乡建立了1.5万个‘妇女之家’。借助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通过分层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了解基层妇联工作、了解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妇女的想法和需求。”

草原上羊群不走散不迷失,靠的就是领头羊。把全区的妇女动员起来,就要发挥基层妇女带头人的作用。“我们充分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各类优秀女性参与基层妇联工作,注重培养带头人,从点到面辐射带动。”

胡达古拉主席说,这支“带头人”队伍包括巾帼志愿者骨干、巾帼科技特派员、家政企业经理人、农畜产品女经纪人、女性电商人才等。如自治区妇联依托“全国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创建活动,选派59名首批全国巾帼科技特派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科技支撑力量。各级妇联还通过实施草原巾帼创业创新行动,抓住“互联网+”的新契机,拓展妇女发展空间,借助电商企业开拓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形成女性电商人才“蓄水池”。如通辽市妇联倡导成立的女手艺人电商创业联盟,为有手工技能的妇女及女企业家、创业者提供了营销培训、融资对接的自助互动式服务平台。

展望未来,胡达古拉主席信心满满。“我们将启动‘万名妇联干部培训计划’,不久的将来,从自治区、市、旗(县)到苏木(镇)、嘎查(村),各领域的妇女带头人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实现对全区妇女群众的联系、服务全覆盖。”这好似一场场“接力赛”,每一位基层妇女骨干都是选手,把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确保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QQ图片20151218094328
非物质传承人塔娜

“2+10”织就贴心服务网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妇联着力构建基层妇女工作的“2+10模式”:即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的两支队伍;10个工作者:维权知识讲解员、创业就业指导员、家庭教育辅导员、困难妇女儿童帮教员、家庭纠纷调解员、算账理财引领员、环保知识传递员、民族文化传承员、健康知识宣传员、实用技术传播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妇女工作网络,甭管居住多分散、多遥远,都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流动“妇女之家”温暖最后一公里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草原上,蒙古包稀落点缀,像星空中闪烁的几颗星星。额吉淖尔镇党委书记布日古德说,因为居住分散,要召集牧民开会搞活动非常困难,为了确保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他们把一个嘎查(村)分成三到五个都贵楞(小组),一个都贵楞一般有30~50户牧民。每个都贵楞推选一个妇女骨干,以她家为中心户,设立蒙古包“妇女之家”,规模较大的还会另有一个蒙古包“草原书屋”。

赛音乌苏嘎查的乌兰格日乐和丈夫养着六百多只羊,日子过得忙碌而无忧。她被推选为都贵楞的妇女骨干后,接受了旗里的培训,由旗委出资两万元在她家建了蒙古包“妇女之家”。乌兰格日乐笑称自己是个“二传手”,妇联部署的工作经她传达给都贵楞的36户女牧民。她也会不定期地组织她们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读书会、那达慕、算账理财等活动,每年她会因此领到2000元薪水,她说自己在乎的不是薪水,而是都贵楞牧民给予她的信任。

桌子上摆着一摞摞牧民们的记账本,乌兰格日乐说,这是她督促大家填写的《算账理财节约致富家庭收支明细账》以及现金日记。牧民不善理财,每当卖掉一批牲畜收入一大笔钱就花光,从来不会储蓄。东乌珠穆沁旗妇联组织100名妇女干部下基层,依托嘎查“妇女之家”帮助牧民特别是主妇理财。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发现一年会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如雇佣一个羊倌,月工资5000元,一年就花掉六万元,算账后 95%的牧民家都不再雇了。通过理财,牧民花钱更有计划更理性,还有了储蓄。这也是乌兰格日乐觉得自己最有成就的一件事。“这里的牧民本命年生日办一回酒席花费好几万。我就给大家做工作,让他们慢慢转变观念,节流开支也不失为一种致富手段,我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像这样的流动“妇女之家”,东乌珠穆沁旗建了219个,锡林郭勒盟妇联主席车淑荣说,“培育选拔‘党员中心户’和基层妇女骨干,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都贵楞(小组)流动妇女之家、牧民妇女五级联动,实现了对牧区妇女群众联系和服务的全覆盖。”

QQ图片20151218094221
心灵手巧的几代蒙古族妇女

“守门人”带动好民风

基层妇女骨干和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像一支支“骑兵部队”活跃在草原,不辞辛苦地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帮扶妇女,睦邻解困。赤峰市妇联副主席李彦华介绍说,赤峰市每年有70~80万人外出打工,留守问题突出。2014年妇联开始运行“守门人行动”,选拔村里年轻妇女为“守门人”,上门看望和服务空巢、孤寡老人,成效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好评。

有21位60岁以上老人的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水泉村,被选为项目试点。在村干部、村医、妇女骨干、大学生村官里严格选拔出的8名“守门人”,参加市、旗两级妇联组织的系统培训,然后本着就近、方便、熟悉的原则,为每名守门人挑选3名60岁以上同村老人作为被服务对象悉心照料,每次上门都要在手册上记录老人精神和身体状况。“守门人”解青丽,在与86岁的老人张树英结对子后,把串门当成了一种责任,定期送衣送药,还动员家里人一起照顾老人。荣喜艳姐妹俩都嫁在水泉村,都当上了“守门人”,对照顾老人乐此不疲,因为她们知道“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陪伴。”

2015年赤峰市政府拿出100万购买服务,以支持在更多村庄开展“守门人”项目。不仅为老人搭建了社会支持系统和平台,带动了尊老敬老民风村风的改变,还培养发现了一部分村里的妇女骨干,为推动村妇女工作打下了基础。

QQ图片20151218094030
乌兰格日乐在都贵楞的蒙古包“妇女之家”前

小额信贷“千元改变生活”

小额信贷是贫困和低收入妇女的“及时雨”。由赤峰市妇联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创办的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拥有9200名会员。她们创造了小额信贷的“赤峰模式”:贷女不贷男,贷穷不贷富,小额短期、不用抵押、五户联保、公开透明、项目自选、可持续利率。

汽车在草原一路奔驰,夜幕落下时,记者到达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床金嘎查木其尔家。尽管户外气温零度以下,她宽敞的家却温暖如春。一屋子蒙古族妇女身着盛装欢声笑语,今天恰逢她们贷款小组的集体活动日。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每个贷款小组都有一位组长,作为带头人,组织活动、出谋划策,组长的家也是组员每月分期还款日聚会的地点。木其尔就是一位组长。人员到齐后,她开始唱名,十几位组员每个人都拿着一小沓有零有整的钱还款,认真地在信贷本上签字。村民乌云高娃告诉记者,她这次贷了2000元,原来需要买种子化肥时,不得不忍痛宰杀掉没长足膘的羊去卖钱,而现在再也不需要“忍痛割爱”了。每月还款日都像她们的小节日,大家聚一起交流经验、信息,唱歌跳舞,越来越开心自信。

“千元改变生活,小额信贷帮助了很多贫困妇女就业创业改变命运”,获贷妇女通过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家庭旅游、手工编织等特色产业,在实践中产生了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带动脱贫的效应。巴林右旗妇联主席彭红艳说:“大板镇浩饶沁嘎查的阿拉坦其木格就曾是小额信贷户,她勤劳致富后,曾受到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接见。如今她已是嘎查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她们村的一个贷款小组利用贷款,三年间将房前屋后的两千多亩沙地种上了固沙植物金鸡儿、山珠子,将满目荒凉的家园变成了绿洲,还通过卖草籽每户可获得三千多元收入。”

 

QQ图片20151218094256
基层妇联干部与牧民们一起“算账理财”


草原“创业”树开枝散叶

羊群需要领头羊,创业创新同样需要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妇联培树培养各类创业带头人,通过她们的辐射带动,草原“创业树”开枝散叶,在妇联的“浇水打理”下茁壮成长,给基层妇女带来更多惊喜和改变。

QQ图片20151218094356
手工业发展,带动女牧民居家就业

手工业带头人,居家就业的帮扶人

走进赤峰巴林右旗民族手工坊基地大楼,仿佛进入了民俗展览馆。民族服饰、手工编织刺绣、金银手工饰品、皮制工艺品……上千品种的精美民族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54岁的塔娜身穿自己缝制的民族服装特别有范儿,她是基地重点培养的两名非遗传承人之一。她12岁就跟母亲学做衣服,初中毕业后,在镇上开了家缝纫店。

巴林右旗五万多名蒙古族妇女有三分之二在牧区。很多人像塔娜一样心灵手巧,善裁剪、刺绣、缝纫,牧闲时间大都用来制作手工艺品。旗妇联促成了旗政府提供4200平方米的集中经营场地,免收三年租金、免征各类税费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巴林右旗民族手工坊基地。现在这里已成为蒙东地区唯一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像塔娜这样的优秀民族手工艺人纷纷进驻。

为妇女搭建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的平台,将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和销售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巴林右旗妇联通过选树六名旗级民族手工业巾帼科技特派员,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她们到先进地区参加业务技能培训,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定期对全旗九个苏木镇的八百余名蒙古族从业妇女进行培训,塔娜就带出了二百多名徒弟。她还通过外包绣片的方式,帮助二十多位妇女轻松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每位妇女年固定收入达到2~3万元。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服装设计师乌仁高娃也是一名这样的旗级“巾帼科技特派员”。她家在牧区,为了两个儿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送他们进了旗里的学校。她作为陪读妈妈来到城里定居后,创办了服装工作室。旗妇联帮她入住东乌珠穆沁旗创业孵化园,享受政府三年扶持计划,房租第一年免费,第二年收百分之三十,第三年收百分之五十。乌仁高娃还多次参加蒙古族时装设计大赛并获奖。如今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留在牧区的丈夫畜牧的收入。她的服饰店有四十多名进城女牧民在家生产手工艺饰品,还培训了两百多位妇女学习民族服饰技艺。

东乌珠穆沁旗妇联副主席乌云格日乐说:“像乌仁高娃这样的巾帼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支持妇女发展民族特色手工编织业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带动了牧区妇女就业创业增收。”

QQ图片20151218093836
服装设计师乌仁高娃一家人

经纪人带动新一代农牧民“转型”

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扁担沟村43岁的李晓艳,十几年前开始养鸡致富。成为致富能手后,妇联选派并培训她为巾帼科技特派员,还帮助她发起成立了农兴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次,李晓艳偶然从电视上看到现代化养殖场,省时省力,效率高,就和丈夫商量,先不买楼买车,用积蓄加贷款建规模化现代养殖场。2014年投资四百多万的现代化鸡场初步落成,4个养殖大棚,年养殖4万只蛋鸡。她准备再建两个大棚,养殖数达到6万只。

在她带领下,全村养殖户从鸡雏选购、饲料选用到科学饲养,均做到严格把关,以质量和信誉赢得市场,还对接了赤峰、承德、北京的一些大型超市,解决了养殖户的销路问题。目前全村养殖户达六十多户,平均每户养鸡年利润十多万元。她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被评为旗级劳动模范、自治区级人大代表。

喀喇沁旗妇联主席孙丽艳说:“像李晓艳这样的致富女带头人是农牧区妇女的信息传递者、技术指导员、市场销售的搭桥人。我们挑选年纪轻、有基础,肯学习,热心助人的骨干重点培训,让她们成为‘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女能人,带动越来越多的农牧女完成职业转型。”

QQ图片20151218094549
奈曼旗妇联抓住“互联网+”契机培训妇女电商人才

QQ图片20151218094519
黄花塔拉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美日集服务站站长陈银锁

“电商带头人”点亮草原商机

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互联网给内蒙古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广大农牧民妇女对电脑应用和网上购物还比较陌生,妇联帮助她们抓住“互联网+”新契机。

美日集是通辽市奈曼旗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旗妇联依托它为农村妇女创办同城网购平台,创建网上创业示范工程。奈曼旗妇联与美日集合作开展电商培训,首先对乡镇妇联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后的旗、乡两级妇联干部再深入到村、到户对妇女骨干进行培训,帮助她们了解电商发展空间、模式及村级服务站的工作流程等。

参训的村妇代会主任,大都成为了美日集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的站长。黄花塔拉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美日集服务站站长陈银锁,今年48岁,是村妇代会主任。通过培训,她学会了电脑操作和上网购物。记者走访她家当天,村里停电,她却不慌不忙地掏出了手机,她的微信群里有46户村民,找她帮忙下单代购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只销售米面及日用品,现在,也有村民从网上买家具电器了,借助同城网购平台直接送货到家,盖了新居、要办婚事的村民纷纷找陈银锁网购大件,开张三个月销售额达三万余元。她高兴地说,不用承担压货风险,就开了一家“超市”,坐在炕上就把钱赚了。她希望不仅帮助村民们实现网上购物,还要帮助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

奈曼旗妇联主席闫红梅说:“顺应形势,借势而为,就是赢家。通过培训基层妇联干部尤其是村妇代会主任,普及农村妇女对电子商务知识的了解,建立村级服务站,实现‘网货走进村’和‘农产品网上卖’双向流通功能,就是拓展妇女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的渠道,促进妇女创业创新。”

草原的鸿雁飞得高远,靠的是领头雁;草原的羊群不迷失,靠的是领头羊;草原妇女追寻梦想,她们跟随的是一个个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及各级妇联培树培育了一大批巾帼带头人,带动着各族妇女,奔向更美好更幸福的明天,她们奋发图强建功立业的身影,是祖国北疆最亮丽的风景线!

妇联 牧民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