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抗疫战 巾帼有力量】夫妻共赴前线,改写“爱”的含义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春节,原本应该夫妻团圆、家人同聚的节日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国事当前,家事莫问,很多夫妻舍小家为大家,一起请战奔赴抗疫前线。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爱的护佑下,传递着力量,升腾着希望!“爱”有了不同的诠释。
秒回才意味着爱?这回不是!
王杰、瞿婷婷夫妇
都说夫妻之间的微信,秒回代表尊重与爱,但王杰这段时间给妻子发出去一条微信,24小时后才会收到回复。
王杰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批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的隔离病房工作,给确诊病人进行诊治。1月26日,之江院区启动应急保障,他和所有确诊病人全部转运到之江院区。每天忙忙碌碌,只有到了晚上十点钟,他估摸着妻子应该回家了,才发微信:睡了吗?以报个平安。然而就这样一条微信,收到回复也往往要24小时之后。
因为,瞿婷婷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感部副主任,此次协助院领导负责之江院区的院感工作,即使和丈夫离得那么近,不仅无法见面,连回条微信的时间也没有。
瞿婷婷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我们大后方的保障工作一定要扎实。我不能掉以轻心。”
不是不牵挂,瞿婷婷要来了王杰的排班表,“如果他在隔离病房工作,就不打电话,因为手机不能带进去,会有污染。不在隔离病房,我就抽空给王杰打电话,可电话往往变成了工作电话,了解有没有防护缺陷,让前方的战士,安全些,更安全些。”
陪伴才是爱?陪伴不一定依偎在身旁
胡海金、吴小燕夫妇
春节疫情防控的任务,给江西九江浔阳特巡民警胡海金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防控期间胡海金必须坚守岗位,而他的妻子吴小燕是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病房老年科的一位护士。由于老年人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近期科室不间断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体温测量,密切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
问题来了:夫妻俩都走上一线,孩子们怎么办?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夫妻俩无畏逆行。
他们拨通了父母的电话。老人十分理解,晚上一通电话就前来交接。夫妻俩先是交待父母做好防护,又去哄两个女儿安睡,然后头也不回地奔赴岗位。
路上,胡海金给妻子发了一条语音:没有办法陪你了。吴小燕回复:“我也没有办法陪你啊。没事儿,注意身体。”
胡海金带领特战中队队员在辖区主要出入口,对湖北来浔等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去向,协助医疗人员开展体温测量等防控工作。无论天凉,还是下雨,真正做到24小时无休。
疫情期间一线防控,对于胡海金来说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期间,年仅20岁的他正在部队服役,全程参与了北京的防疫工作。“那次的疫情也很严重,我很荣幸亲眼见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赢得胜利!”他坚定地说,“这次也不例外!疫情不退,警察不退!”
吴小燕记得恋爱时,两个人读过的那首诗: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是陪伴?爱当然是一种陪伴,胡海金说。这对可敬的“逆行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女儿。陪伴不一定是依偎在身旁,也可能是像爸爸妈妈一样,有着共同的祈愿和理想;更可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爸爸妈妈日夜守护这座城市,又何尝不是守在姐妹俩的梦田?
爱不是“在一起” 而是“共同战斗”
赵波、赵艳夫妇
赵波是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外科专家,妻子赵艳是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这对医生伉俪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姓赵,都是1995年作为青年人才双双从西安引进来院的,从事医疗工作长达三十五年,也都是单位的骨干、专家,2018年还被评为“海上最美家庭”。
除夕夜,一个电话“打破”了一家人的团圆,赵波接到医院电话,让他立刻到医院集合出发到武汉,他被任命为首批宝山区援鄂医疗队队长。当晚9点多即刻出发!
得知消息,赵艳紧急为丈夫收拾行李,为丈夫加油鼓劲,全力支持。在她看来,国事当前,家事莫问!
如今,他们一个在前线为防控疫情奋战,一个在后方为守护特殊时期母婴健康全力以赴,虽然两地分隔,但他们感觉始终在一起,因为他们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并肩作战!
来源:浙江省妇联、江西省妇联、上海市妇联
相关新闻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