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 向前 向前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本刊编辑部
要闻
2013-03-13 16:01:00
关于自我

叶倾城 主持人、情感专家
女人真的能通过男人改变命运吗?
虽然我一直信奉嫁得好不如干得好,但我的身边还是不断上演夫荣妻贵的故事,好像通过嫁人得到的一切才是正途,女人自己的奋斗反倒像是得不到幸福的无奈选择。
过年时,同学聚会,最让女同学们羡慕的是我们班当年的班花,她上了本地的卫生学校,毕业后当了护士,在医院工作没几天就嫁给了一个医学博士,现在是一家外资医院的院长太太了。也不知是大家为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怎么的,所有的人都哈着她,显得我们这些自己苦哈哈上班的女人像是滞销品。别说男人,我们女人自己的幸福评价系统都还是按照传统的观念,觉得女人从学业事业里取得的幸福感远没有在美满的情感、婚姻中得到的幸福感强。女人最好的路难道就是通过男人的成功来照亮自己的人生吗?
读者 圆圆
显然不是。从你们羡慕院长太太来看,至少你们中还没人混到院长这一级别——也就是,你们都干得不够好,嫁得好确实不如干得好,但可能比干得不好强。女人的幸福来自哪里,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你们女人”的幸福评价系统值多少钱呢?你们认为女人从事业成功中得到的幸福感不如从感情婚姻中得到的多——你们是事业成功者吗?你们曾经尝过为了理想奋斗终身、最后高举奖杯的滋味吗?
只不过说,事业成功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意味着披荆斩棘、寒窗苦读,甚至出生入死般的艰辛,才能取得。而且社会给了非常明确的评分系统:收入多少、社会地位几何,什么样子才算成功,而失败者,统统不计分数。
相应的,婚姻路好走得多,嫁任何男人,只要他忠厚老实——甚至不忠厚老实,大面上过得去——就能把日子过得舒服。尤其是,如果这个男人已经比较成功了,你能借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但,别忘了一件事:依附在大树上的菟丝花,大树被砍伐,它就彻底倒伏,远不如望日莲,虽然柔弱,但永远一节节向上攀升。
家庭型女人低人一等吗?
我想和我一样的女人可能很多。我们天生对当官、赚钱没什么兴趣。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养育孩子。要让女权主义者来说,我这样的女人可能就是自甘平庸,拖了女性解放的后腿吧。
别人说什么我都不在乎,但我的这种状态被慢慢长大的孩子居然说成是“不思进取”,她常在我面前说他们同学某某的妈妈是董事长,谁谁的妈妈做了电视访谈嘉宾,言下之意我这个平庸的妈妈没给她脸上添光。我才知道现在的孩子比的不是谁妈妈做饭好吃,说话温柔,而是比谁的妈妈更有派,更有范儿。
我想辩解说要不是我放弃了很多,她和爸爸能被照顾的这么好吗。但我不愿意用这种方式得到女儿的尊重。难道我真的应该改变形象,让自己有所作为?
读者 宛童
大部分人本来就是平庸的。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出类拔萃者总是少数,无论男女,不过打一份工、赚一点儿钱、养育些儿女,这绝对是多数。
而社会其实也非常公平,付出时间、精力、失败成本越多,得到的也越多,包括金钱、地位以及其他人的尊重。
你抱怨说你的平庸令你的孩子不够尊重你,那么,反过来,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平平,将来工作也普通,你又能不能做到,不把“别人家孩子”挂在嘴边,给她百分百的欣赏尊重?
人到中年,接受自己吧: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一份普普通通的生活,足矣。不必考虑什么“有所作为”,年轻时候无此豪情壮志,中年再冒冒失失出征,迎接你的,多半没有馅饼,只有陷阱。
人到中年,接受自己吧: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一份普普通通的生活,足矣。不必考虑什么“有所作为”。
20年学不如20分钟妆?
我就是传说中的除男人、女人外的第三类人:女博士。等我博士后出站,我才发现,能接手我的单位和能接手我的男人同样稀缺。所以我暂时就成了双待,待业待婚。父母也忘了他们当时是怎么的培养我,敦促我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开始抱怨我只顾上学耽误了终身大事。不管女儿多么有出息,在她到了该嫁的年龄而未嫁,其他都变成了浮云。大学里,男生们围绕着的都是漂亮女生,谁去管她学习好不好。社会上,待价而沽的都是美女,没几个管她工作能力强不强。我也有几个事业成功的男性朋友,但他们和我谈人生谈理想就是不谈情说爱,他们一个个换着小女朋友,想尽办法讨好她们。让我们这些容貌平平,年龄也不占优势的所谓才女困惑:我们上20年学不如美女化20分钟妆如鱼得水?
读者 广怡
美女不是20分钟就练成的。你在刻苦学习的时候,她在努力塑身;你为了背单词,省下所有时间;她为了减小腹,不肯吃一口油炸食物。尤其是恋爱这件事,你只见到她此刻的如鱼得水,你没见过为维持美貌的她,经过多少辛苦血泪。
有真才实料,总归能找到工作的,婚姻也是,要相信居里先生一定在寻找自己的居里夫人。幸福本源在于参差多态,你用智慧贡献社会,她用美丽令世界多娇。如果狭隘地认为:你学历高,就一定要获得幸福。至少说明你逻辑没学好。为什么高学历还双待,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关于事业

陈愉(Joy),杰出华人女性、前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
为什么女人一获提拔总被人想歪?
我第一次辞职是因为被男上司骚扰。我自认工作能力很强,但领导却把我当花瓶用。外面来客人,他们叫我去陪酒陪唱,还当着别人的面搂我肩膀,拍我大腿,说些很过分的话。我受不了这样的轻薄对待,愤而辞职。第二份工作来之不易,我希望以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每天加班加点,好在,这一切老板都看在眼里,经常在会上表扬我,一年后,我被提升。但我并不快活,我感觉到了同事异样的眼光,听到有人传言我是“靠身体上位”的。他们在办公室只要说起有关女领导之类的新闻,就会大声说:是睡上去的吧?然后看着我一起大笑,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我的成就感荡然无存,真的像做了亏心事一样浑身不自在。跟老公诉苦,没想到他说,你是不是真的跟老板走得太近了啊?你还是注意点吧。我几乎晕过去!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这样认为,我还能到哪里求得理解呢?
读者 小玲玉
我觉得你需要考虑如何让这个世界知道,你是如何的棒。目前这个工作单位不是你最好的职场环境,当然你最好也不要草率辞职。我觉得你需要开始在你现在的公司之外建立起人际网络关系,这样你才会有更好的机会。比方说,假如你是财务人员,你可以去参加你所在城市各种财务组织的各种活动,结识一些不歧视女性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找到和他们共事的机会。当你在你所在的行业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再去为别人创造出更好的工作环境。
为什么女人总要在家庭事业中做出抉择?
对女人来说,爱情和事业之间似乎永难画上等号。当年,我的一场恋情就在事业的大墙上撞得粉碎,他无法理解一个女人怎么可以比他还忙,甚至忙得能错过约会。当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事业——那时我坚信,我不是那种在家相夫教子的女人,我不能忍受每天的天空只有那么一点点。我失去了他,也获得了补偿,我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且,39岁的时候,我遇到了欣赏我的男人,并且在41岁做了妈妈。我以为,人生从此风平浪静,不料,当老板提出要给我加更多责任的时候,我竟再次面临抉择。我不愿像二十多岁时那样加班加点了,回家看到已经熟睡的宝宝,我很怕自己会因为工作而错过陪她长大的机会。但职场规则是不进则退,错过了这次机会,我的职业生涯很可能就此停滞,我之前的努力与付出也就白费了。我很羡慕我老公,他从来就不会有这样的纠结,他专注于他的事业,是那么理所应当顺理成章。而我,为什么无法在事业与家庭中做出一个坦然的、不会后悔的抉择?
读者 难以抉择的女人
这是所有身兼母亲和职业女性两个角色的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我觉得我们必须放下在方方面面都做超人的想法。职业是全职的,母亲也是全职的,我们需要选择怎么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满意于自己的选择。
看看那些身为父亲的职业男性,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当他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充满成就感。我时常笑话我的一些男性朋友,看到他们在刷微博:“老婆在理发店,我独自替她照顾两个孩子!”我想留言:“兄弟,他们也是你自己的孩子,这不叫替你老婆照顾,是替你自己。”而与此同时,妻子可能在理发店里坐立不安,为此刻正为自己做点事情而内疚。
我38岁结婚,分别在39岁和41岁生孩子,现在是一个43岁、有着两个年幼孩子的职业女性。当我在工作时,我把孩子托付给保姆和学校,我百分百地工作;当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百分百地和他们在一起。只要我的孩子们在健康成长(事实也如此),我就充满幸福感,也得意于自己的选择。我们努力做好我们能做的,但不要忘记同时照顾好你自己,包括你的精神和身体,以及充足的睡眠。不管你需要扮演多少角色——职业女性、妻子、母亲、女儿、朋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否则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去照顾其他人。照顾好自己,包括在每个角色中做到最好,然后为所完成的一切接受自己,赞美自己。
用人单位为什么总是优先招男的?
我最近找工作遭遇很多挫折,虽然拿到了园林设计专业的硕士文凭,却并不见得是优势,甚至可能是劣势,毕竟读完书我都28岁了,面临婚育也是现实问题。因为有些企业干脆在招聘条件中注明“仅限男性”。前几天,看到一家我心仪已久的公司在招人,他们招聘的岗位我也完全能胜任,我直接找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希望能争取到一个机会。负责人看了我的作品,又问了一些专业问题,然后一脸抱歉地说,我个人认为你很优秀,但我们公司已经多年不招女生了,因为晚上经常加班,女士晚回家怕不安全,出差的话房间也不好安排……总之是一大堆让你身为女人而羞愧的不着调理由。我愤愤地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做到这个领域的顶尖,我会回来告诉他们:我就是当年被你们拒绝的那个女生。但转而又沮丧不已,我连工作都找不到,又如何说得起这样的话呢?
读者 青梅
很显然,你的求职方式让这些狭隘的雇主无法发现你身上的亮点。对此我说两点:首先,找到展示作为园艺设计专业人所具优势的途径;其次,找到有远见,无偏见的工作伙伴。
我的建议并不需要投入很多金钱,但需要时间和营销你自己。对,营销你自己,以吸引最棒的、有远见的人因为你的才能而愿意和你共事。
你可以做一些迷你的园林来展示自己的创意,然后拍下来,放到自己的专门博客上。你可以利用新浪微博,而且你此刻就可以动手。有了微博这个基地,你还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动,并建立好联系。网络是一个反歧视的神奇阵地,因为它让人以群分成为可能,也让自我展示成为可能。我知道这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如果你花上两三周时间去做,而不是海投简历继而石沉大海,我想前者会有效的多。
找到工作之后,你应该继续经营自己的博客微博来展示自己。现今社会,我们都需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去推广,就像“耐克”一样。在你的电子邮件签名处链接上你的个人网站,无论你有工作与否。这个其实也是我过去20年来取得成功的关键——依靠我的个人网站www.joychenyu.com。如果持之以恒,你会碰到更多更好的机会,而且更多的人会按照你的方式行事。所以,与其让自己去找份工作,不如让更多的人和机会来找你。
关于情感

赵婕,女性情感专栏作者, 《看历史》杂志主编
婚前该不该跟男友去财产公证?
我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经营着三家服装门店,这几年辛勤经营虽说没挣下大钱,但也小有积蓄,还买了两套房,我和孩子衣食无忧。十年前生下儿子后,因丈夫与其他女人有染就离了婚。两年前,因为生意上的关系认识了我现在的男友,他是服装厂搞设计的。我们情投意合。他也有过短暂婚姻,但无子女。这两年我们同居了,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他很体贴,我觉得是该走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我心里其实一直还是有障碍,那就是这点财产该怎么理清。我不能不为我儿子着想。身边的朋友也提醒我,别结婚同居挺好,你创业这么不易,好不容易挣点钱别守不住。可我认定要结婚,不结婚总感觉不踏实没归宿。我其实很担心的是现在都是男的跟女的提财产公证,我真要跟男友提公证这事会不会很伤他自尊心,会不会把他伤跑了?
读者 刘浏
不知你是否看过女老板李巧林的故事,她和你的情况类似,但更为传奇。在遇到和你类似的财产问题的时候,她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公开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暂时不去领结婚证。这样,她能够对双方家庭,尤其是孩子有个很好的交待,得到世俗的祝福,同时,又不因为财产公证这个棘手的问题马上来考验两个人还不够牢靠的感情。
可能这个例子在法律上我们并不提倡。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情理难分。比如,我也可以这样回答你:
这个问题的实情其实就是:最多一半的财产,在婚姻这个“生意”砸锅清算的时候,是否愿意让另一个人瓜分。如果感情和信任还没到这个程度,何必结婚呢?如果到了这个程度,那又何必在乎这一半的财产呢?当然,也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这个问题,谈开你的困惑,把你的“忧虑球”踢给他。如果这个男人真的体贴你,真的有胸怀,真的不在乎你的财产,他可能(而且应该)主动提出财产公证的,这样更能显得他的坦荡磊落。如果他真的没有这个胸怀,甚至就是在乎你的财产,何必结婚呢?
两个答案都在这里,供你参考吧。也许你能慢慢琢磨出更适合你们俩的办法。
不婚是不是个问题?
我今年33岁,曾经谈过几次恋爱,朋友们说我是只开花不结果。二十几岁时也曾想奔着结婚去,但事与愿违,所交往的男人的确不适合相守一辈子,便都果断分手。这些年下来,自我感觉婚是离我越来越远,但我也没那么沮丧,爱情加婚姻原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奢侈品,谁叫咱对他要求高呢。进入30后,我想开了,我为什么非要结婚呢?我有房子有稳定的收入,有不错的朋友圈,我还狂爱旅游、读书、音乐。一个人的世界都忙得不亦乐乎,我没想柴米油盐生儿育女,为什么偏要永远跟一个男人厢守?我把这些想法跟家里人宣布,本姑娘从今往后宁缺毋滥选择不婚。父母说我有病。其实,我还真不是赌气,主动选择不婚在当今也不是我一人,我朋友圈里就有,我们不婚不等于不恋爱,更不等于生活死水一潭,可父母家人却觉得我这是逃避现实,会耽误自己一辈子。不婚真的是女人不能走的一条路吗?
读者 星辰
婚姻是人类无数发明中的一项。就像汽车是人类无数物质发明中的一项一样。开不开车本身不是问题,但问题是,就像这世界上有了车,人类的思维就变得再也不能和世界从未发明车一样了。
你的问题是,过早给自己定调子,堵自己的路,落人口实。你可以坚持自己不结婚的权利,你自然也可以保留自己结婚的权利。人生变化多端,人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变色龙。你恰恰应该说:本姑娘结不结婚,30岁还是60岁结婚,如果亲朋真的为我好,就请各忙各的,别太烦我,让我慢慢来。
至于父母,要感谢他们为你担忧,要智慧地消除他们的忧虑。这是你的责任。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其一,能抓住问题实质的人——知道多数父母是世界上最爱子女的人,即使爱得不够高明,也值得感谢;其二,能搞定自己的所有事情,包括搞定父母。
找对象是向现实低头还是跟着感觉走?
我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收入还不错的公司上班,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在我找男朋友这个问题上特别强调要找个经济条件好的。首要条件是有住房(不能正在还贷的),有车,男友的收入要比我高。对方父母最好在大城市住不需要子女供养。上大学时曾经跟一外地同学好过一阵,那时就是喜欢,想不了那么多,但硬是被我妈搅黄了。想想也不后悔,因为那时不成熟。可现在真成熟了,反而更不知找什么样的了。我妈肯定有势利的方面,可我真要放弃条件难道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吗?这两年我在家里安排下相了无数次亲,压力巨大,我自己都感觉快崩溃了,我是该向现实低头还是该跟着感觉走?
读者 晨风
在我看来,成熟的含义之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应有的代价。要现实,有现实的代价;要感觉,有感觉的代价;两全其美,其实也有两全其美的代价;继续追求完美,也有追求完美的代价。
有一位美国父亲,他对女儿找配偶的建议似乎可以参考:他也不赞成女儿只是考虑感觉,当然有感觉是必须的。他建议女儿对未来的伴侣有一个基本的“现实要求”,就是其经济能力足以在妻子孕育生养孩子期间,能够独立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能够让妻子在没有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安心孕育抚养孩子1~3年。这样的想法对大多数中国妻子来说,似乎也是奢侈的。但,却不是高不可攀的条件。
如果这样回答对你还是不够用。
你如今不确切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配偶,那,你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思考,先弄清楚自己不要什么样的人。比如说,你喜欢旅行,宅男似乎可以割舍。有些人似乎能够为一时的爱一改自己的本来面目,但往往一个人不特别为你而存在的品性反倒是最可靠的。比如,孝敬父母,爱护小孩,有责任心。因为,钱,只要努力就能挣到,但有些品质习惯却是遗传和童年教育决定了的,你已经无力回天,却更切身关乎你未来的幸福。
男女平等,你怎么看?
女人自己要做到雪中送炭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今天理解男女平等,要从两个角度看:一是社会对男女平等所做的保障;二是女性对自身权利的认知。
尽管这几年我们也在讨论女性同工同酬、退休年龄等一些基本权利问题,但我在大学里还是看到很多现象,比如我们文科院系所,读到硕士以上的80%都是女孩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男本科生都比女硕士生好找工作。用人单位在用男员工时条件会宽松很多,同样是本科,女孩子没有竞争力。在这方面,中国还是要有一些跟国际接轨的措施,用制度保障女性的社会权利,而不能简单地靠大家感性的呼吁。
但是,从女人自身角度我们能做什么呢?现在一方面觉得女孩子从受教育到职业选择,包括化妆品、服装,甚至休闲、养生,对身体的各种维护,跟以往任何时代相比都是最繁荣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妇女的独立地位提高了,还有可能反而是贬低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女人,花那么多钱去买奢侈品,或者保养打扮,只为了一个理由,就是用男性视角来评价女性的价值。她不是在看一个女人自己的身心是否平衡,而是在男权视角下,看女人是不是美丽,是不是男人世界中一个可爱的女性角色。
现代文明带给女性多元选择。对一个女人非常重要的是,怎样在她的职业角色、伦理角色、社交角色、自我角色里去完成她的平衡。很多人都在想怎么让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高分,其实我觉得一个女性的生命,应该像管理学上所说的“木桶理论”,最高分不太重要,但一定不能出现太低分的短板。
一个女人平衡的自我系统,应该是她能做到给自己雪中送炭,而社会上给她的一切是锦上添花。别人给她的东西好,她可以感恩;但是不给,也没有什么人能从她生命里拿走必需的东西。这种解放,才是一种生命自我权利的解放。女性的权利既不是向社会要的,也不是向男人要的,因为当她去跟谁要的时候,她已经把自己放在被赐予的地位上了。只有心平气和地实现她与生俱来的权利,保持着一种不抱怨,能平衡,能创造,心灵以一生的年华去成长,自我生命权利的解放才真正到位。
让自身保持一种成长,让社会有一种更为稳定的制度,两者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特色的东方大国在转型时期,才能够真正把男女平等落到实处,而不是口号。
女性地位上升是文明趋势

马未都,文化名人,畅销书作家,知名收藏家。
人类文化初始阶段,女人的地位高,男人反倒不行,为求得女性顺遂,得有点低三下四的襟怀,不仅为求子嗣,更多的是为了求欢愉。
那时,即便办了人事,求得的子嗣也未必是自己亲生的,这期间不知谁还会插一杠子。所以说女人主动,地位高,脾气大。母氏社会为人类的繁衍生存做出过巨大贡献。直至奴隶社会,女性地位还是相当地高。只是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财产的积累与延续,父权即男权开始上升,最终主宰了整个地球。尽管人类的基因以母系延续为主,但社会学角度上一直以父系传承,除极个别的民族,人类几千年来都是以父系传宗接代,姓氏也由此继承。
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之后,社会加速了发展,男女之间的地位逐渐起了变化,农业文明牢固的男尊女卑的夫妻关系开始动荡。尤其进入信息化时代,体力不再是社会竞争的必要手段,人们的性观念开始解放,性享受不再是男人独享,女性追求真正意义的平等力度加大,由被动开始变为主动,而女性在男女选择上的主动本是天经地义的态势。
近几十年,全球女性地位急剧提高,国家领导人、企业领导人数量大幅度提高,甚至男权思想深重的社会也不可思议地出现了女性领袖,比如韩国的朴槿惠。这绝不是偶然现象,在几十年前绝对没可能出现。由现在的趋势来看,未来几十乃至一百年间,全社会重心会急剧向女权社会转移,不管男人们愿意不愿意,你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这就是文明的进程。
男女平等关乎国家形象

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写入会议报告,这是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有力促进,也是对国际社会倡导男女平等的重要回应。
早在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2011年1月,联合国还新成立妇女署(UN Women),以增强联合国在促进妇女发展方面的作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男女平等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教科文组织重点关注两个全球优先事项就是:非洲和性别平等。同时,性别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八个千年发展目标之一。从2000年起,教科文组织在每年的“三八”节发起“妇女制作新闻”的全球行动,旨在增强妇女参与媒体决策的机会和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能力。
国际社会对男女平等的共同关注使得女性的社会权益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多年发展,全球女性的受教育率大大提升,贫困女性的比例大幅下降。但是,总体来看,各国女性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性别主流化的发展目标还远未实现,男女平等依然是一场未竟的事业,也是一场漫长的革命。
基于国际社会对性别议题的重视,在目前的各类国家发展评估体系中,女性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构成一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积极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其中,提升女性地位,建构男女平等的性别结构,已经成为新时期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突破口,也是促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所以,男女平等不是一国的“家事”,在更大意义上,这也是关乎国家形象的“外事”。
男女平等的国际关注有着超越国界和文化的意义,并传递着文明进步积极和谐的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十八大强调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契合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有利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为促进妇女发展与进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战略与指导意义。
追求独立更守住独特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2013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身为女性,似乎是上苍的安排。但上苍安排了的,绝不仅是一个性别,而且是一个角色,一种命运”。许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忽然看到这段文字,黯然惊心。
女性的身份,代表了一种被安排的角色、被决定的命运吗?所有追求独立的女性,都不愿承认,倡导男女平等的人们,更无法接受。然而,每年“三八”节前后,媒体聚光灯下的那些故事总让我们无法乐观:女博士求职时遇到的不公,妇女就业中遭到的歧视,以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怨艾。
也许我们不应悲观。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口号,到“男女都一样”的豪迈宣言,激荡百年的妇女运动史中,中国妇女的地位提升之快、改变之大,举世无双。曾蜷伏于历史地心的缄默女性,浮出了历史地表,拥有了广阔的天空。纵向的历史坐标,让我们对自己多了一份信心;十八大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会议报告,现实的国家理念,又让我们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然而,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言,“只有到女人在地球上开始感觉自如时,罗莎·卢森堡和居里夫人式的人物才会出现,她们雄辩地证明,并非是女人的劣等性造成了她们在历史上无足轻重的地位,倒是她们在历史上无足轻重的地位造成了她们的劣等性的。”
女性的独立必须源于内心,源于对“独特”自我的认知,源于女性意识的自觉。今天的我们追求平等与发展,不是去当男人的“模仿者”,做男性世界的“花木兰”,更不能蜕变为男性附庸,甘愿做时代口红,而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追求独立,更守住独特,为羽化宁愿作茧自缚,为觅渡不惧横舟激流,这样的选择何尝不是一种自尊的觉醒、自如的解放?
只有当女性能够“自如”地成为社会“主体”时,只有不再觉得自己是被安排的角色、被决定的命运时,男女平等才会成为现实。
相关新闻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要闻
2024-02-10 10:08:59
分享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要闻
2023-03-22 14:37:52
分享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黄晓薇作宣讲
要闻
2022-11-19 10:40:36
分享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要闻
2022-11-19 10:38:46
分享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闻
2022-11-14 10:47: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