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从家庭“开工”
孩子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可能始于家庭对职业的启蒙,藏在父母讲述职场故事时眼里的光芒中。
当人工智能取代60%的现有岗位,家庭教育提供的可能不仅是职业认知的“望远镜”,更是适应变革的“定海神针”。
近日,由中宣部、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同时强调,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文明家庭建设对培育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的作用。
父母一席谈
@公务员 沐佳
填报志愿时才发现孩子没有职业理想
孩子高考成绩不错,“211”保底,但报什么专业,却让我们全家为了难。我们好像从没引导过她树立理想,她对各种职业的认识也很有限,后来就只盯着分数,觉得只要考上好大学,人生自然就开挂了。作为她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没有做好职业引导。后来果不其然,随便盲选的专业她不喜欢,在大二的时候跨专业重读,耽误了一年时间。我想如果及早让她了解到更多职业,让她从小就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仅会少走弯路,学习起来也会更充满内驱力。
@大国工匠 赵晶
做个好榜样就是我对孩子的职业教育
“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妈妈一样,成为能工巧匠,为祖国作贡献。”看到儿子在日记中写的感悟,我很欣慰,很多人不愿意让孩子做工人,但是新时代的科技发展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这不仅是光荣的职业,也有大好前程,如果孩子适合并愿意做工人,我会非常支持他。对于我们这些把大部分时间都献给工作的妈妈来说,家庭建设主要靠精神传承,营造劳动光荣的家庭氛围,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潜移默化融入生活中,就是我对家庭和孩子教育作出的贡献。
@非遗传承人 闫永霞
决定职业的是兴趣和价值而不是性别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时,就主动提出要跟我学刺绣,每到节假日,他做完了家庭作业,就会到我的绣房来学习刺绣。一个小男孩绣花,在别人看来挺稀奇,常给我说让男孩学这个没用,而我觉得一个职业只要自己有兴趣,本身又有价值,就值得干!后来他上大学学了设计专业,我们还合作了很多作品。如今他作为新一代传承人跨界创新,借助数字技术让千年绣艺焕发新生。我庆幸当初尊重了孩子的兴趣,让他选对了职业。
职业生涯 潮起家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其中尤为深远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树立为之努力的理想。
工匠的儿子学手艺,商人的后代学经营,农民的孩子耕作田地……“子承父业”曾是许多中国家庭的职业传承方式。今天的家庭教育早已不局限于“继承家业”,但父母的职业观念、劳动态度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职业选择。家庭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职业精神的传递之所。
我们既是“掌舵者”指引方向,也是“引路人”提供体验。职业启蒙不仅仅是“长大后想做什么”,更是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职业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未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家庭中的职业教育,主要涵盖两大方面:职业类型的选择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让孩子“看见”创造世界的劳动者
很多孩子只知道父母的职业名称,并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其实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讲讲自己的职场体验。爸爸是一名医生,可以讲述某次深夜接到急诊电话,如何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经历,让孩子明白,职业不仅是赚钱,更是责任与使命;妈妈是设计师,可以分享一次客户临时要求大改方案,她如何熬夜调整,最终赢得认可的故事,孩子会从中学到坚持与创新的重要性。这些故事不必刻意说教,只需真实讲述,孩子自然从中体会到职业的酸甜苦辣。
如果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的工作环境就更直观了。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单位,让他们观察父母如何与同事协作、处理问题。一位工程师爸爸曾分享,他带儿子去工地,孩子原本觉得“盖房子就是搭积木”,直到亲眼看到工人们在烈日下测量、焊接,才真正理解“每一栋楼都是无数人的汗水”。
当然,孩子的职业认知不应局限于父母和亲人的职业,家庭可以创造更多体验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行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了解所接触到的各种职业,也给孩子讲述你所理解的不同职业背后的生存状态,家庭每月可以选择一个职业主题,如“厨师周”“科学家周”,通过纪录片、绘本、亲身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了解这些行业。
这种看见,不仅会让孩子了解各种职业,以确立自己的理想,也能让孩子拥有同理心,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和成熟。
在家里“养成”劳动观与人生观
职业选择重要,职业道德更重要。诚信、责任感、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这些品质远比技能更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而家庭就是孩子职业道德养成的摇篮。
最基础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让孩子知道“付出才有回报”,可以设立“家庭任务积分制”,孩子完成家务(如整理书桌、浇花)可获得“工资”,用于兑换奖励。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在小区摆摊售卖。一位妈妈分享,她女儿第一次卖自制手工皂时,因为无人问津差点放弃,但在妈妈鼓励下调整陈列方式,最终成功售出。这次经历让孩子明白:挫折不可怕,调整策略就能突破。
通过家庭故事、职业体验、劳动游戏、挫折教育,我们不仅能帮孩子认识职业世界,更能塑造他们的职业品格——认真、坚韧、创新、合作……一位企业高管爸爸说,他常和孩子玩“公司会议”游戏,让孩子模拟项目经理,分配任务、协调“团队成员”(玩具和玩偶),孩子从中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意见、作出决策。
职业精神的传承不在劝诫而在身教,有些父母因为职业比较辛苦,不愿子女继续走自己的老路,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从这个职业中获得的甘苦孩子都看在眼里,让孩子更多了解父母的职业,反倒让孩子拥有了一面照亮理想的镜子。
从古代的“子承父业”到今天的多元选择,不变的是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与引导。要让孩子知道,职业生涯的潮头就是家庭,职业生涯中也会潮起潮落,而家庭永远是托起你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