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乳腺,关爱母亲健康
近日,知名乳腺外科专家、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奠基人黄汉源教授从医60周年庆典暨协和粉红花园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北京举行,黄汉源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80年代初黄汉源教授1959年进入协和医院,带队创建乳腺外科,如今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成为中国治疗乳腺疾病最好的科室之一。而他被业内尊称为“黄一刀”,因为他曾在未用任何其他诊断手段的情况下,确认过直径仅0.7cm的早期乳腺癌,而且改进乳腺癌手术方法,能在50分钟之内完成乳腺癌根治手术。
听说记者来自于《中国妇女》杂志,黄教授特别兴奋:“全国妇联发起的‘健康中国·母亲行动’非常好,关爱妇女的乳腺健康很重要。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
黄汉源 知名乳腺外科专家、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奠基人
不痛不痒有可能是癌
黄教授说他前不久手诊过一例乳腺癌,就诊的患者是来自新疆的36岁的古丽,当时,古丽不相信:“不痛不痒啊,怎么就是癌,我在当地看了三家医院,没人说是癌……”黄教授不容置疑地告诉她:“刚才的手诊发现,肿块很硬,活动范围不大,又看了你的彩超,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界限不清,又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就是癌!”后来,古丽果然被确诊患有乳腺癌。黄教授说,乳腺癌的早期往往不会痛。有经验的医生会通过触摸乳房发现有块状物后再进行病理确诊。多数乳房内无痛性、单发的硬性小肿块,表面不平,还不易活动,与周围组织分界也不清,局部皮肤下陷往往要高度怀疑是乳腺癌。
痛的往往是增生
不痛不痒可能是癌,痛的却不是癌。黄汉源教授讲,女性乳房单纯疼痛,可能只是乳腺增生,尤其是月经前乳房疼痛,多数是正常的经前增生,不需要临床治疗。月经前1~2周左右是排卵期,是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雌激素能促进乳腺导管的发育,并导致组织间水钠潴留。所以,经前女性的乳房比平时要大一些,且常伴有水肿的胀痛感。绝大多数人所患的乳腺增生,属于单纯性小叶增生,并无大碍。这时,尽管乳房疼痛,但乳房并未红肿,乳头也未出现异常分泌物,所以不意味着发生了乳房炎症或乳腺癌,尽管它也是以肿块形式出现,不过却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而不是恶性病变。恶性增生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的女性身上,除了表现有周期性疼痛或胀痛,还可能会发现乳头有深棕色或血性溢液。而多数的乳腺增生则是生理性增生,增生细胞往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继续发展了。
乳腺癌年轻化且易复发
黄教授说自己行医过程中,最难受的就是年轻的患者被诊断为乳腺癌。他诊断过的最小患者仅仅17岁。黄教授说乳腺癌的发生目前有年轻化趋势,因为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而很多年轻女性精神负担过重、睡眠不好,生活作息紊乱导致内分泌紊乱。另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女性初潮早绝经晚,导致体内激素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诱因。因为乳腺癌的复发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而年轻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老年人高,复发的风险也就大。
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黄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比农村女性高,除了与她们所承受的压力过大不无关系外,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婚育年龄普遍晚、哺乳少都可能是诱因。研究表明,不育或超过35岁初次妊娠者,乳腺癌发病率更高。而急慢性乳腺炎的高发人群往往是经产妇,多数跟乳汁淤积有关,因此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也是为了母亲的健康,哺乳时间应不少于6~9个月。哺乳时要注意双侧乳房的均衡性,多喂奶,尽量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
BRCA基因检测有效捕捉乳腺癌
1990年,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命名为乳腺癌1号基因,英文简称BRCA1。1994年,又发现另外一种与乳腺癌有关的基因,称为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50%至85%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目前,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诱发乳腺癌的BRCA1和BRCA2的基因突变。所以,如果有乳腺癌家庭史的女性,建议及时到医院去接受BRCA基因检测,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但是,只提倡有家族病史的人去检测,而不要人人自危。没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女性,只需要定期接受乳腺癌的常规筛查亦可。
关注家庭病史重视早期筛查
黄教授呼吁广大女性朋友们,一定要关注家庭病史,重视早期筛查。妈妈患有乳腺癌,女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且发病年龄可能至少提前10岁。因此,母亲患乳癌的年龄减去10岁,就是女儿开始进行钼靶筛查的年龄。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9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能够治愈。乳腺脂肪组织多,非常适合B超检查,而钼靶比乳房B超更能清晰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观察到小于0.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是目前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但因为年轻女性的乳腺组织较密,对钼靶不太敏感,而且射线可能对身体有害,所以不主张30岁以下的女性接受钼靶检查。如果家族有患乳腺癌的女性另当别论。
易误诊为癌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1999年,黄汉源教授第一次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病例,患者2~3天内乳房突发肿块,发红,一碰就痛,虽有肿块,但黄教授凭经验判断不是癌,因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病人的乳房破溃流脓,惨不忍睹。黄教授翻阅国外的医学文献资料、临床资料后,判断这个病例是当时国内罕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手术治疗后,患者很快痊愈。
黄教授说因为这个病也以肿块形式出现,当时很多医生对此又缺乏认识,所以在一些医疗技术薄弱的医院,往往被误诊成乳腺癌。当年的罕见病例如今成了常发病例,黄教授近20年一直致力于对这种病的治疗与研究。他打了个比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灶就像西瓜里的籽,做手术时要一粒一粒地取出来,一粒没取出来都会复发,而如果不及时治疗,同样会面临乳房切除的危险。所以黄教授在呼吁医学界重视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及普及防治知识的同时,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们要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一旦乳房突发肿块并伴有刺痛感,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大意不得。
乳房是女人最娇嫩的器官
黄教授说,近年来,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慢性乳腺炎疾病的高发,除了跟压力、不当饮食、不当避孕有关外,与近年来流行的丰胸按摩及不当催乳有关。全身上下哪里的皮肤最薄?不是面部手部,而是乳房的皮肤最薄,腺体最柔嫩,是女人全身最娇嫩的一个器官,需要格外呵护。他用橘子和橘瓣打了一个比喻,乳房中的乳腺体分为15~25个腺叶,每个腺叶又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个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就好像我们经常吃的橘子是一个整体,但里面又可分成十几瓤独立的橘瓣一样,橘瓣娇嫩无比,轻易揉搓不得。要杜绝一切不正规的乳房保健,坚决不主张做按摩、火罐和刮痧之类的治疗。